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及其微针贴技术

技术编号:295125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及其微针贴,其特征在于:微针贴的微针基层上增加力学调控层从而改变微针贴原有的力学效果的方法,所述力学调控层由基层和加强筋层或驱动层组成,通过所述加强筋层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微针贴的力学及形态,能够促使贴合处皮肤按照期望的方式生长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及其微针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及其微针贴。
技术介绍
与常规的药物载体相比,微针贴片具有精设计的微观结构和优越的载药能力,能够实现活性药物的装载和释放,微针贴片作为一种多功能贴片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伤口愈合、疾病治疗、生物传感和皮肤免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微针贴片中无法通过改变其结构或动作变化,来实现微针贴的力学调控效果,进而对贴合处皮肤的进行力学调控,无法能够使贴合处皮肤按照期望的方式生长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及微针贴,通过改变微针贴的力学及形态,能够促使贴合处皮肤按照期望的方式生长和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针贴的微针基层上增加力学调控层从而改变微针贴原有的力学效果的方法;所述力学调控层由基层和加强筋层或驱动层组成;通过所述加强筋层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所述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强筋层结构使用加强筋的布置来改变所述力学调控层平面上不同方向和位置上力学性能的差别;根据所需力学性能的不同,所述加强筋以直线的或者以曲线布置;布置的所述加强筋之间相互独立不接触或者相互交错;所述加强筋布置相互平行或者按角度交错;所述加强筋在部分区域局部布置,部分区域不布置或者全区域布置;布置的所述加强筋不同位置的布置密度均匀或者而不均匀;布置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高度、长度相互相同,或者相互不同;对于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需求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加强筋均匀铺设在整个力学调控层的基层上,对于所述加强筋的高度,在满足力学目标时越低越好。所述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层变化是对于所述力学调控层通过驱动器驱动发生动作,所述动作可以是向中心收缩的,也可以沿一个方向收缩,也可以按不同位置和方向收缩;所述动作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所述周期性即为改变动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周期时间,收缩幅度,所述驱动层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向中心方向收缩或者单一方向收缩,或者不同方向收缩,所述驱动层由电收缩材料或者压力收缩结构制作,由外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上收缩材料或者收缩结构整体布置或者以特定形状布置或者按一定方向局部以条状布置,或者多个方向以条状布置从而实现所述驱动层按特定方向运动,实现带动微针贴动作变化,达到不同力学作用效果。一种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包括所述微针基层和所述力学调控层组成;所述微针基层包括微针及微针附着层,所述微针附着层是所述微针的基面;所述力学调控层与所述微针附着层相对于所述微针的另一面固定;所述力学调控层由所述基层和所述加强筋层或所述驱动层组成;通过所述加强筋层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所述微针贴所述,其中:所述力学调控层的所述基层为所述力学调控层的基面一面于所述微针贴的所述微针的所述基面贴合,一面用于所述加强筋的固定;在为了简单生产,可把所述微针的所述基面和所述力学调控层的所述基面合二为一;或者所述微针贴都使用相同材料包括所述微针、所述基层及所述加强筋,所属材料可以是可降解凝胶类医疗可用材料。所述微针贴,其中:所述加强筋是直线或者曲线;其截面为半圆形、矩形、正方形或者靠近所述基面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基面的长度,所述加强筋截面尺寸的宽厚远小于加强筋的长度尺寸;所述加强筋按直线或者曲线平行布置,能够实现布置方向上的延展性明显弱于其垂直方向上的延展性;所述加强筋在部分区域布置,部分区域不布置,则实现布置区域的变形少,而不布置区域的弹性好的效果,所述加强筋按不同角度进行布置,可以实现按特定角度的力学变化;所述加强筋在布置疏密上可以实现不同位置力学效果也有所区别,密得地方弹性弱于稀的地方。所述微针贴,其中:所述驱动层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向中心方向收缩或者单一方向收缩,或者不同方向收缩,所述驱动层由电收缩材料或者压力收缩结构制作,由外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上收缩材料或者收缩结构整体布置或者以特定形状布置或者按一定方向局部以条状布置,或者多个方向以条状布置从而实现所述驱动层按特定方向运动,实现带动所述微针贴动作变化,达到不同力学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力学调控层通过改变微针贴的力学及形态,能够促使贴合处皮肤按照期望的方式生长和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微针贴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微针贴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纵向布置的结构图。图4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倾斜布置的结构图。图5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交叉布置的结构图。图6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垂直交叉布置的结构图。图7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均匀布置的结构图。图8为微针贴的加强筋层的不均匀布置的结构图。图9为微针贴的驱动层的倾斜收缩的结构图。图10为微针贴的驱动层的中心处收缩的结构图。图11为微针贴的驱动层的对向收缩的结构图。图12为微针贴的驱动层的不规则中心处收缩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微针基层;2-微针;3-加强筋层;4-力学调控层;5-驱动层;6-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针贴的微针基层1上增加力学调控层4从而改变微针贴原有的力学效果的方法,所述力学调控层4由基层和加强筋层3或驱动层5组成,通过所述加强筋层3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5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1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所述加强筋层3结构使用加强筋6的布置来改变所述力学调控层4平面上不同方向和位置上力学性能的差别,根据所需力学性能的不同,所述加强筋6以直线的或者以曲线布置,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之间相互独立不接触或者相互交错,所述加强筋6布置相互平行或者按角度交错,所述加强筋6在部分区域局部布置,部分区域不布置或者全区域布置,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不同位置的布置密度均匀或者而不均匀,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的宽度、高度、长度相互相同,或者相互不同,对于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需求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加强筋6均匀铺设在整个力学调控层的基层上,对于所述加强筋6的高度,在满足力学目标时越低越好。所述驱动层5变化是对于所述力学调控层4通过驱动器驱动发生动作,所述动作可以是向中心收缩的,也可以沿一个方向收缩,也可以按不同位置和方向收缩,所述动作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所述周期性即为改变动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周期时间,收缩幅度,所述驱动层5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5向中心方向收缩或者单一方向收缩,或者不同方向收缩,所述驱动层5由电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针贴的微针基层(1)上增加力学调控层(4)从而改变微针贴原有的力学效果的方法;/n所述力学调控层(4)由基层和加强筋层(3)或驱动层(5)组成;/n通过所述加强筋层(3)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5)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1)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针贴的微针基层(1)上增加力学调控层(4)从而改变微针贴原有的力学效果的方法;
所述力学调控层(4)由基层和加强筋层(3)或驱动层(5)组成;
通过所述加强筋层(3)结构或者所述驱动层(5)动作变化,实现对所述微针基层(1)的力学效果的可控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层(3)结构使用加强筋(6)的布置来改变所述力学调控层(4)平面上不同方向和位置上力学性能的差别;
根据所需力学性能的不同,所述加强筋(6)以直线的或者以曲线布置;
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之间相互独立不接触或者相互交错;
所述加强筋(6)布置相互平行或者按角度交错;
所述加强筋(6)在部分区域局部布置,部分区域不布置或者全区域布置;
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不同位置的布置密度均匀或者而不均匀;
布置的所述加强筋(6)的宽度、高度、长度相互相同,或者相互不同;
对于不同方向上力学性能需求一致的情况下,所述加强筋(6)均匀铺设在整个力学调控层的基层上,对于所述加强筋(6)的高度,在满足力学目标时越低越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调控微针贴力学作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层(5)变化是对于所述力学调控层(4)通过驱动器驱动发生动作,所述动作可以是向中心收缩的,也可以沿一个方向收缩,也可以按不同位置和方向收缩;
所述动作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
所述周期性即为改变动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周期时间,收缩幅度,所述驱动层(5)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驱动层(5)向中心方向收缩或者单一方向收缩,或者不同方向收缩,所述驱动层(5)由电收缩材料或者压力收缩结构制作,由外接所述驱动器驱动;
所述驱动层(5)上收缩材料或者收缩结构整体布置或者以特定形状布置或者按一定方向局部以条状布置,或者多个方向以条状布置从而实现所述驱动层(5)按特定方向运动,实现带动微针贴动作变化,达到不同力学作用效果。


4.一种微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包括所述微针基层(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宇灵张显玉王涛武欣越庞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