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25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6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其中,该电极包括:电极本体、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本体分别与所述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输液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电极本体用于输出刺激电信号并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所述输液模块;所述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上述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通过实时检测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并基于阻抗变化输送导电液,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对阻抗进行调节,提高了阻抗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
本申请涉及经颅电刺激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经颅电刺激指利用电极贴于头部对头颅施加一个电场,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或提高认知。电极施加的电场位置会影响电刺激效果,在很多场景下,电极的位置需要在有头发的区域。毛发区域由于有毛发的阻挡,使电极与头皮不易接触良好,从而导致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过大。传统方式大多直接利用浸泡生理盐水的海绵电极贴于头皮表面,海绵电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存一定的生理盐水,从而保证接触良好。但事先人工浸泡生理盐水的方式,仅能在使用初期保证效果,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持续生效,阻抗调节效果较差。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事先人工浸泡生理盐水的方式,仅能在使用初期保证效果,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持续生效,阻抗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事先人工浸泡生理盐水的方式,仅能在使用初期保证效果,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持续生效,阻抗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极,包括电极本体、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本体分别与所述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输液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所述电极本体用于输出刺激电信号并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所述输液模块;<br>所述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本体设置在电极基座上,所述电极基座包括多个电极区域;所述输液模块包括多个输液单元,所述输液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电极区域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所述输液单元分别与对应电极区域相连;每个所述电极区域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将每个电极区域的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每个所述输液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电极区域的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控制所述输液单元向对应的电极区域输送导电液。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阻抗电信号获取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信息,并判断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是否超出预设阈值;若超出预设阈值,则生成输液指令,以控制所述输液模块输送导电液。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预设时间内,每个电极区域的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是否超出第一预设阈值,以及预设时间内阻抗最大的电极区域与阻抗最小的电极区域的阻抗差值是否超出第二预设阈值;若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超出第一预设阈值,和/或,预设时间内电极区域之间的阻抗差值是否超出第二预设阈值,则生成输液指令,以控制所述输液模块输送导电液。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液模块包括相连的驱动单元以及储液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储液单元与所述电极本体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输液指令,并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将所述储液单元中的导电液推出。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相连的驱动件以及活塞,所述储液单元包括相连的储液仓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环绕在所述电极本体外围,所述驱动件基于所述输液指令驱动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储液仓中的导电液推出,通过所述输液管输送到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的接触位置。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电刺激指令,并将所述电刺激指令传输给所述电极本体,使所述电极本体基于所述电刺激指令输出刺激电信号。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本体包括弹性电极刷或多根弹性梳状电极。第二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阻抗调节方法,包括:电极本体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输液模块;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第三个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经颅电刺激装置,至少包括两个上述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工作时与刺激对象之间形成回路。与相关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极、阻抗调节方法以及经颅电刺激装置,包括电极本体、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本体分别与所述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输液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电极本体用于输出刺激电信号并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所述输液模块;所述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通过实时检测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并基于阻抗变化输送导电液,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持续对阻抗进行调节,提高了阻抗调节效果。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电极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极的控制模块与输液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电极本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电极本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极的结构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阻抗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阻抗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阻抗调节方法的调节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和说明。除另作定义外,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具有本申请所属
具备一般技能的人所理解的一般含义。在本申请中的“一”、“一个”、“一种”、“该”、“这些”等类似的词并不表示数量上的限制,它们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其任何变体,其目的是涵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和系统、产品或设备并未限定于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而可包括未列出的步骤或模块(单元),或者可包括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模块(单元)。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不限定于物理的或机械连接,而可以包括电气连接,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字符“/”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本体分别与所述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输液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n所述电极本体用于输出刺激电信号并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所述输液模块;/n所述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电极本体分别与所述输液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输液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
所述电极本体用于输出刺激电信号并采集阻抗电信号,并将所述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并将所述输液指令传输给所述输液模块;
所述输液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输液指令向所述电极本体输送导电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本体设置在电极基座上,所述电极基座包括多个电极区域;
所述输液模块包括多个输液单元,所述输液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电极区域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所述输液单元分别与对应电极区域相连;
每个所述电极区域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将每个电极区域的阻抗电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每个所述输液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电极区域的阻抗电信号生成输液指令,控制所述输液单元向对应的电极区域输送导电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阻抗电信号获取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信息,并判断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若超出预设阈值,则生成输液指令,以控制所述输液模块输送导电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预设时间内,每个电极区域的所述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是否超出第一预设阈值,以及预设时间内阻抗最大的电极区域与阻抗最小的电极区域的阻抗差值是否超出第二预设阈值;
若电极本体与刺激对象之间的阻抗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豪童路遥丘志强易昊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