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硒补充剂技术

技术编号:295123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硒补充剂,涉及硒补充剂技术领域。其中,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包括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淀粉微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EGCG为水溶性多酚,如此,能将纳米硒均匀分散于淀粉微凝胶和EGCG中,提高了纳米硒的稳定性,且纳米硒、EGCG和淀粉微凝胶三者发生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纳米硒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由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制得的硒补充剂,具有较好的功效和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硒补充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硒补充剂
,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硒补充剂。
技术介绍
硒(Se)是一种多功能元素,不仅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同时也是人体、植物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用于生物合成含硒蛋白,以及几种具有氧化还原酶功能的含硒酶。合理的摄入硒元素,对健康的免疫反应很重要,它是多种主要代谢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甲状腺激素代谢、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功能,也有证据表明,硒对多种癌症有抑制作用。传统的硒补充剂可分为无机硒(主要是亚硒酸盐)和有机硒(包括酵母硒、氨基酸硒等)。亚硒酸盐毒性大,安全应用范围窄,过量的硒对动物和人体产生毒性;有机硒的生物学利用率较高,急性毒性小,是良好的补硒品种,但仍存在局限,如仍有一定的慢性毒性,在饲料中应用成本高等。纳米硒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在硒缺乏人群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同时在医学上也作为一种没有显著副作用的治疗药物。硒纳米粒子(SeNPs)的生物学特性取决于它们的大小,较小的粒子有较大的活性;同时颗粒大小还影响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例如,0.1μm颗粒的体外吸收率分别是1μm和10μm颗粒的2.5倍和6倍。而纳米硒粒子非常不稳定,容易转化为非活性形态,且纳米硒粒子易团聚,降低了其生物学活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硒补充剂,旨在解决现有纳米硒产品的稳定性和生物学活性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包括纳米硒、淀粉微凝胶和EGCG。可选地,所述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之间的质量比为80:(10~30):(15~30)。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搅拌状态下,向氧化淀粉溶液中依次添加氢氧化钠、三偏磷酸钠,得到溶液A,继续搅拌至所述溶液A凝固,得到淀粉凝胶;S20、将所述淀粉凝胶过筛,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再复溶于去离子水中,冷冻干燥,得到淀粉微凝胶;S30、将所述淀粉微凝胶溶于去离子水中,经均质化处理,得到淀粉微凝胶溶液;S40、在搅拌状态下,向所述淀粉微凝胶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和亚硒酸钠溶液,在100~400rpm下继续搅拌5~25min,得到纳米硒溶液;S50、将所述纳米硒溶液透析得溶液B,然后向所述溶液B中加入EGCG,在100~400rpm下搅拌5~25min,得到纳米硒复合凝胶。可选地,步骤S10中:所述氧化淀粉溶液中的氧化淀粉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之比为(1~7)g:(50~200)mL;和/或,所述氧化淀粉溶液中的氧化淀粉的氧化度为30~90%;和/或,所述氧化淀粉溶液的体积与所述氢氧化钠、三偏磷酸钠的质量之比为(50~200)mL:(0.3~1.1)g:(0.6~2)g。可选地,在步骤S10之后、步骤S2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淀粉微凝胶置于2~6℃下冷藏4~16h,备用。可选地,步骤S20中:所述过筛为过100~300目筛;和/或,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5~-15℃,干燥时间为10~15h。可选地,步骤S30中:所述淀粉微凝胶的质量与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之比为(0.1~0.4)g:(200~500)mL;和/或,所述均质化处理的压强为300~700bar,时间为5~60min。可选地,步骤S40中:所述淀粉微凝胶溶液与所述亚硒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5~15):1;所述亚硒酸钠溶液中的亚硒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62.5mmol/L;所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所述亚硒酸钠溶液中的亚硒酸钠的物质的量的2~5倍。可选地,步骤S50中: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4000的透析袋对所述纳米硒溶液透析12~48h,得到溶液B。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硒补充剂,所述硒补充剂包括如上所述的纳米硒复合凝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硒复合凝胶,包括淀粉微凝胶、纳米硒和EGCG,淀粉微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EGCG为水溶性多酚,如此,能将纳米硒均匀分散于淀粉微凝胶和EGCG中,提高了纳米硒的稳定性,且纳米硒、EGCG和淀粉微凝胶三者发生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纳米硒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由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制得的硒补充剂,具有较好的功效和良好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透射电镜图;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能谱分析图;图4为实施例4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中各组分的X射线衍射图;图5为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时间稳定性图;图6为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pH稳定性图;图7为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温度稳定性图;图8为实施例2制得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DPPH清除率的等效性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纳米硒粒子非常不稳定,容易转化为非活性形态,且纳米硒粒子易团聚,降低了其生物学活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旨在构建高稳定性与生物活性的纳米硒体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包括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其中,EGCG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因为具有特殊的立体化学结构,EGCG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即淀粉微凝胶-EGCG-纳米硒复合体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硒复合凝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硒复合凝胶,其特征在于,包括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复合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微凝胶、EGCG和纳米硒之间的质量比为80:(10~30):(15~30)。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搅拌状态下,向氧化淀粉溶液中依次添加氢氧化钠、三偏磷酸钠,得到溶液A,继续搅拌至所述溶液A凝固,得到淀粉凝胶;
S20、将所述淀粉凝胶过筛,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再复溶于去离子水中,冷冻干燥,得到淀粉微凝胶;
S30、将所述淀粉微凝胶溶于去离子水中,经均质化处理,得到淀粉微凝胶溶液;
S40、在搅拌状态下,向所述淀粉微凝胶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和亚硒酸钠溶液,在100~400rpm下继续搅拌5~25min,得到纳米硒溶液;
S50、将所述纳米硒溶液透析得溶液B,然后向所述溶液B中加入EGCG,在100~400rpm下搅拌5~25min,得到纳米硒复合凝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硒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
所述氧化淀粉溶液中的氧化淀粉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之比为(1~7)g:(50~200)mL;和/或,
所述氧化淀粉溶液中的氧化淀粉的氧化度为30~90%;和/或,
所述氧化淀粉溶液的体积与所述氢氧化钠、三偏磷酸钠的质量之比为(50~200)mL:(0.3~1.1)g:(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程水源徐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