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04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及机器人,包括存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存储组件包括相连的存储部和释放部,所述释放部设有释放口,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释放部连接控制所述释放口开闭,若干无线中继站存储于所述存储部内;还包括释放状态和非释放状态;当处于所述非释放状态时,所述释放口关闭,所述无线中继站存储于存储部内;当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释放口开启,所述无线中继站从所述存储部滑动至所述释放部并从所述释放口掉落释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落的方式实现无线中继站的快速连续释放,可实现在地下等复杂环境中机器人的无线通讯增程,提升了机器人的作业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及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中继站布置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矿山事故等地下灾害发生后的主要救援手段还是依赖人工救助,由于灾后环境复杂恶劣、空间狭窄、充满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等,并且随时可能发生二次灾害,严重威胁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对抢夺矿井黄金救援时间提出巨大挑战。因此,机器人逐步代替人工进行探测和救援作业。但发生灾害后,地下原有通讯系统基本瘫痪,机器人在井下侦查探测时信息的传输变得困难,采用有线方式传输信号时,机器人作业范围极短,故无线传输方式更适合复杂恶劣的井下灾害环境。目前,机器人在地下或室内遮挡环境中主要依靠有线信号传输,这会导致机器人运动范围有限,极易容易被障碍物困住而无法脱身。当然即使在开阔的室外环境中,使用无线传输控制模块中同样会存在传输距离不理想的问题。由于地下或室内环境狭窄、信号遮挡严重,如何实现机器人在室外大开阔地带或复杂遮挡环境中稳定、大范围组网和通讯,是实现机器人超远程作业的通讯基础。目前对此并无较好的解决方案。专利技术内容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存储组件包括相连的存储部(11)和释放部(12),所述释放部(12)设有释放口,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释放部(12)连接控制所述释放口开闭,若干无线中继站(20)存储于所述存储部(11)内;/n还包括释放状态和非释放状态;/n当处于所述非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释放口关闭,所述无线中继站(20)存储于存储部(11)内;/n当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释放口开启,所述无线中继站(20)从所述存储部(11)滑动至所述释放部(12)并从所述释放口掉落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存储组件包括相连的存储部(11)和释放部(12),所述释放部(12)设有释放口,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释放部(12)连接控制所述释放口开闭,若干无线中继站(20)存储于所述存储部(11)内;
还包括释放状态和非释放状态;
当处于所述非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释放口关闭,所述无线中继站(20)存储于存储部(11)内;
当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释放口开启,所述无线中继站(20)从所述存储部(11)滑动至所述释放部(12)并从所述释放口掉落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道(100),所述滑道(100)连通所述存储部(11)和所述释放部(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部(11)包括第一侧板(111)、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一侧的第一顶板(112)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1)另一侧的第一底板(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13),所述存储部(11)上端设有装载口,所述存储部(11)下端与所述释放部(12)连接,所述盖板(13)活动连接在所述装载口上,所述盖板(13)上设有与所述滑道(100)连通的槽口(1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部(12)包括第二侧板(121)、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1)一侧的第二顶板(122)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21)另一侧的第二底板(123),所述释放口设置在第二底板(1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中继站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旋转机构(30)和挡板(41),所述旋转机构(30)与所述挡板(4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军关丙火张刚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