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震垫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包括上垫片,所述上垫片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垫片,所述上垫片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所述滑片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的上端并与限位片的上端面贴合,所述上垫片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片的内部固定连接,当电抗器震动时,首先通过限位片的下端面和下垫片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对电抗器进行减震,然后通过滑片在上垫片的外侧壁滑动,当滑片碰撞上垫片和限位片时,减震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滑片对上垫片和限位片的碰撞力度,从而达到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
本技术涉及防震垫片
,具体涉及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
技术介绍
电抗器也叫电感器,一个导体通电时就会在其所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产生磁场,所以所有能载流的电导体都有一般意义上的感性。然而通电长直导体的电感较小,所产生的磁场不强,因此实际的电抗器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称空心电抗器,电抗器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震动,因为震动导致噪音,影响使用效果。现有电抗器的垫片只能通过自身物理性质进行减震,该方式减震性能极低,并且会加速硅胶垫的老化,缩短装置的使用寿命,无法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装置的最大伸展程度,装置容易过度伸展,从而让装置过度震动,从而降低装置的防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具有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包括上垫片,所述上垫片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垫片,所述上垫片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所述滑片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的上端并与限位片的上端面贴合,所述上垫片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片的内部固定连接。为了增强垫片自身减震能力且降低垫片表面光滑度,作为本技术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优选的,所述滑片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垫,所述下垫片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垫。为了方便垫片的固定,作为本技术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优选的,所述下垫片和第一硅胶垫的内径与限位片的内径相等且小于上垫片的内径。为了避免滑片过度晃动,从而加大电抗器震动的问题,作为本技术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优选的,所述滑片呈“J”字型。为了避免第二硅胶垫影响滑片晃动的问题,为了作为本技术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优选的,所述第二硅胶垫内径与滑片的内径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当垫片工作时,首先通过限位片的下端面和下垫片的上端面通过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对电抗器进行减震,然后通过上垫片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滑片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的上端并与限位片的上端面贴合,且上垫片的外侧壁与滑片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当电抗器震动时,滑片在上垫片和限位片的外部晃动,当滑片碰撞上垫片和限位片时,减震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滑片对上垫片和限位片的碰撞力度,从而达到减震效果。2、该种电抗器防震垫片,通过滑片的上端面和下垫片的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垫和第一硅胶垫,从而达到了提高垫片自身减震能力和降低垫片表面光滑度的效果。3、该种电抗器防震垫片,通过滑片呈“J”字型,从而避免了因滑片过度晃动加大电抗器震动的问题。综上所述,该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具有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剖面图。图中,1、上垫片;101、限位片;102、下垫片;103、第一硅胶垫;104、第二硅胶垫;105、减震弹簧;2、滑片;201、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包括上垫片1,上垫片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01,限位片1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1,缓冲弹簧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垫片102,上垫片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2,滑片2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101的上端并与限位片101的上端面贴合,上垫片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05,减震弹簧105的另一端与滑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当垫片工作时,首先通过限位片101的下端面和下垫片102的上端面通过缓冲弹簧201固定连接对电抗器进行减震,然后通过上垫片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2,滑片2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101的上端并与限位片101的上端面贴合,且上垫片1的外侧壁与滑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5,当电抗器震动时,滑片2在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的外部晃动,当滑片2碰撞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时,减震弹簧105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滑片2对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的碰撞力度,从而达到减震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片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垫104,下垫片10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硅胶垫103。本实施例中:通过滑片2的上端面和下垫片102的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硅胶垫104和第一硅胶垫103,从而达到了提高垫片自身减震能力和降低垫片表面光滑度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下垫片102和第一硅胶垫103的内径与限位片101的内径相等且小于上垫片1的内径。本实施例中:通过下垫片102和第一硅胶垫103的内径与限位片101的内径相等且小于上垫片1的内径,从而达到方便垫片的固定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片2呈“J”字型。本实施例中:通过滑片2呈“J”字型,从而避免了因滑片2过度晃动加大电抗器震动的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硅胶垫104内径与滑片2的内径相等。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硅胶垫104内径与滑片2的内径相等,从而避免了第二硅胶垫104影响滑片2晃动的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垫片工作时,首先通过限位片101的下端面和下垫片102的上端面通过缓冲弹簧201固定连接对电抗器进行减震,然后通过上垫片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2,滑片2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101的上端并与限位片101的上端面贴合,且上垫片1的外侧壁与滑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05,当电抗器震动时,滑片2在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的外部晃动,当滑片2碰撞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时,减震弹簧105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滑片2对上垫片1和限位片101的碰撞力度。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包括上垫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片(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01),所述限位片(1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1),所述缓冲弹簧(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垫片(102),所述上垫片(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2),所述滑片(2)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101)的上端并与限位片(101)的上端面贴合,所述上垫片(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05),所述减震弹簧(105)的另一端与滑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包括上垫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片(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片(101),所述限位片(1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1),所述缓冲弹簧(2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垫片(102),所述上垫片(1)的外侧壁设置有滑片(2),所述滑片(2)的上端延伸至限位片(101)的上端并与限位片(101)的上端面贴合,所述上垫片(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震弹簧(105),所述减震弹簧(105)的另一端与滑片(2)的内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抗器防震垫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金鑫,周汉涛,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硕阳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