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38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框和绑带,所述环形框为半闭合式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所述绑带设置在两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绑带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环形框连接,且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环形框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头环通过所设绑带衔接环形框两端,其佩戴至人体头部不易滑落,佩戴稳固性得以提高,从而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环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头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社交网络、导航等众多领域开发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的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头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其中,智能头环因其所具备的脑电监测、血压监测、体温监测等众多功能,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的智能头环一般采用半闭合式的环状结构设计,其主体为环形框架,环形框架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以扩缩佩戴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头部的形状和大小,实现智能头环在人体头部的佩戴。然而,当用户佩戴上述结构的智能头环,在进入到跑步等应用场景时,智能头环较为容易滑落,佩戴稳固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旨在解决目前的智能头环佩戴稳固性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框和绑带,所述环形框为半闭合式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所述绑带设置在两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绑带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环形框连接,且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环形框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环形框的自由端沿其框体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卡孔,所述绑带上设有用于插装至若干个卡孔其中之一内以形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的卡柱。优选地,所述卡孔为沉孔,所述卡柱伸出所述卡孔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沉孔卡持配合的卡持部。优选地,所述卡孔位于所述环形框的内侧壁,所述卡柱位于所述绑带的外侧。优选地,所述环形框包括外框和位于所述外框中的内框,所述外框和内框的对应端部之间连接以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卡孔位于所述内框的内侧壁。优选地,所述内框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框体方向布置的条纹。优选地,所述绑带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环形框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智能头环由半闭合式的环形框和绑带组成,环形框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以适应不同头部的形状和大小,绑带的相对两端与环形框的两自由端对应连接,但绑带的至少其中一端与环形框可拆卸连接,即可拆装,以配合环形框实现智能头环在人体头部的佩戴;本技术的智能头环通过所设绑带衔接环形框两端,其佩戴至人体头部不易滑落,佩戴稳固性得以提高,同时佩戴舒适性得以保障,从而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智能头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头环,参照图1,该智能头环包括环形框100和绑带200,环形框100为半闭合式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绑带200设置在两自由端之间,绑带200的相对两端均与环形框100连接,且至少其中一端与环形框100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智能头环作为众多智能穿戴设备其中之一,用于佩戴至人体头部,实现脑电信号采集、血压监测等功能。具体地,该智能头环由环形框100和绑带200组成,其中,环形框100上设有电极片、电路板等元件,环形框100为半闭合式的框架结构,即其上一位置处为敞开设计,并形成两位置相对的自由端。其中,环形框100由可弹性形变的硬胶材质制成,当环形框100受到外力作用时,所具有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另外,绑带200设置于环形框100的两自由端处,以与环形框100组合搭配使用,绑带200呈长条扁平状且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比如硅胶;在佩戴智能头环时,绑带200可顺应弯折而贴合人体头部。其中,绑带200相对两端的至少其中一端与环形框100可拆卸连接,即环形框100与绑带200之间存在多种设置形式,比如,绑带200相对两端均与环形框100可拆卸连接,绑带200可整体在环形框100上实现拆装,或者绑带200相对两端中其中一端与环形框100可拆卸连接,绑带200另一端则与环形框100固定连接不可拆装。并且,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为多种,比如卡接、磁吸连接等,其具体连接形式及结构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在本智能头环中,环形框100的两自由端可相对张合以适应不同头部的形状和大小,绑带200的相对两端与环形框100的两自由端对应连接,但绑带200的至少其中一端与环形框100可拆卸连接,即可拆装,以配合环形框100实现智能头环在人体头部的佩戴;本技术的智能头环通过所设绑带200衔接环形框100两端,其佩戴至人体头部不易滑落,佩戴稳固性得以提高,从而可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参照图1,环形框100的自由端沿其框体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卡孔10,绑带200上设有用于插装至若干个卡孔10其中之一内以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卡柱20。即环形框100与绑带200之间采用卡接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具体地,若干个卡孔10大小一致且依次间隔设置于环形框100的自由端,卡柱20为单个并对应设置于绑带200的端部,卡柱20与卡孔10相适配,其可插装至任一卡孔10中以实现卡合。通过所设卡柱20以及若干个卡孔10,绑带200与环形框100拆装方便,智能头环既可适应人体头部的形状和大小,还可调节佩戴紧固程度。作为优设,卡孔10为三个,包括但不限于此,卡孔10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卡孔10为沉孔,卡柱20伸出卡孔10一端设有用于与沉孔卡持配合的卡持部21。卡孔10设计为沉孔,沉孔内壁具有朝向孔心设置的阶梯结构,卡柱20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卡持部21,卡持部21位于卡柱20的伸出卡孔10一端并从其周向往外延伸设置。卡柱20伸入卡孔10中时,其卡持部21与卡孔10内的阶梯结构反向抵接,以实现卡持配合,结构简单,装配稳固。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卡孔10位于环形框100的内侧壁,卡柱20位于绑带200的外侧。通过卡孔10以及卡柱20的上述位置设置,绑带200与环形框100连接后,绑带200则位于环形框100内侧,以避让环形框100外侧壁处按键、触控屏等结构设计,并且还可减小占用外围空间,以及提高智能头环的美观性。进一步地,参照图1,环形框100包括外框110和位于外框120中的内框120,外框110和内框120的对应端部之间连接以形成自由端,卡孔10位于内框120的内侧壁。即环形框100由外框110和内框120组成,其中,外框110采用硬胶材质制成,以保证框架整体刚性;内框120可与绑带200一致,采用软胶材质制成,其具备一定弹性,以实现与人体头部的友好贴合,提高佩戴稳固性和舒适性。对应上述实施例,卡孔10则设置于内框120的内侧壁。进一步地,参照图1,内框120的内侧壁上设有沿其框体方向布置的条纹30。所设条纹30的作用在于:增大内框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框和绑带,所述环形框为半闭合式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所述绑带设置在两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绑带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环形框连接,且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环形框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框和绑带,所述环形框为半闭合式且具有两可相对张合的自由端,所述绑带设置在两所述自由端之间,所述绑带的相对两端均与所述环形框连接,且至少其中一端与所述环形框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框的自由端沿其框体方向依次设有若干个卡孔,所述绑带上设有用于插装至若干个卡孔其中之一内以与所述环形框形成可拆卸连接的卡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头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为沉孔,所述卡柱伸出所述卡孔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沉孔卡持配合的卡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璧丞王浩旋孙文罗培彬田相瑞程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