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01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提供:能抑制制造成本地制作、使在脱模层上成型的片进而薄膜化时也均具备良好的片用浆料、树脂溶解液的湿润性、和适度的片剥离力的脱模膜。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脱模膜,其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直接具有脱模层或夹着其他层而具有脱模层,脱模层为包含导入了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脱模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模膜。更详细而言,涉及:能抑制制造成本地制作、使在脱模层上成型的片进而薄膜化时也均可以具备良好的浆料和树脂溶解液的湿润性、以及适度的片剥离力的脱模膜。例如特别优选用于制造作为陶瓷层叠电容器的制造工序中的中间制造物的陶瓷生片的用途。
技术介绍
脱模膜是用于将想要剥离的片均匀地、且进而不产生损伤地进行成型、剥离的构件。作为片,可以举出陶瓷生片、含有其他颗粒和树脂的片、或树脂片等。脱模膜主要使用离线涂覆而制造,所述离线涂覆是对于在制膜工序中得到的基材薄膜,在其他工序中涂覆溶剂系脱模处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薄膜基材的制膜工序和脱模层加工工序为分开的工序,成为成本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制膜工序中以在线涂覆的方式涂覆水系脱模处方,从而制作脱模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由于水系脱模处方的主树脂为有机硅树脂,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表面自由能变得过低,在使片进而薄膜化时,会因浆料或树脂溶解液的润湿不良而产生针孔的发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54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1793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08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制造成本地制作、使在脱模层上成型的片进而薄膜化时也均可以具备良好的片用浆料和树脂溶解液的湿润性、以及适度的片剥离力的脱模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构成。1.一种脱模膜,其包含聚酯薄膜和脱模层,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直接具有脱模层或夹着其他层而具有脱模层,脱模层为包含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2.根据上述第1所述的脱模膜,其中,丙烯酸类树脂包含含长链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类树脂中的、含长链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比率为5mol%以上且60mol%以下。3.根据上述第1或第2所述的脱模膜,其中,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包含噁唑啉基3.0~9.0mmol/g。4.根据上述第1~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中,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的酸值为40mgKOH/g以上且400mgKOH/g以下。5.根据上述第1~第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中,脱模层的厚度为0.001μm以上且2μm以下。6.根据上述第1~第5所述的脱模膜,其中,脱模膜为陶瓷生片制造用的脱模膜。7.一种脱模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包含聚酯薄膜和脱模层的脱模膜的制造方法,脱模膜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直接具有脱模层或夹着其他层而具有脱模层,脱模层为包含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将脱模涂覆液涂覆于未拉伸薄膜或单轴拉伸薄膜后,沿未进行拉伸的至少单轴方向进行拉伸并进行热处理。8.根据上述第7所述的脱模膜的制造方法,其中,脱模膜的制造方法为陶瓷生片制造用脱模膜的制造方法。9.一种陶瓷生片的制造方法,利用上述第6所述的陶瓷生片制造用脱模膜、或上述第8所述的陶瓷生片制造用脱模膜的制造方法,成型为陶瓷生片。10.根据上述第9所述的陶瓷生片的制造方法,其中,制造的陶瓷生片的厚度为0.2μm以上且2.0μm以下。11.一种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采用上述第9或第10所述的陶瓷生片的制造方法。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抑制制造成本地制作、使成型的片进而薄膜化时也均可以具备良好的片用浆料和树脂溶解液的湿润性、以及适度的片剥离力的脱模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地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脱模膜优选为在作为基材薄膜的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具有脱模层的脱模膜。前述聚酯薄膜优选为双轴取向聚酯薄膜。本专利技术中,作为脱模层,是包含具有长链烷基的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脱模层,脱模层的硬度适度变高,且脱模层的表面自由能处于规定的范围,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剥离力。(聚酯薄膜)构成用作本专利技术中的基材的聚酯薄膜的聚酯没有特别限定,是作为脱模膜用基材通常一般使用的聚酯,优选由芳香族二元酸成分与二醇成分形成的结晶性的线状饱和聚酯,例如进一步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可以是以这些树脂的构成成分为主成分的共聚物。尤其特别适合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重复单元优选90摩尔%以上、更优选95摩尔%以上,也可以少量共聚其他二羧酸成分、二醇成分,从成本的方面出发,优选仅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制造。另外,在不妨碍本专利技术的薄膜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公知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结晶剂等。出于双方向的弹性模量均高等理由,聚酯薄膜优选为双轴取向聚酯薄膜。上述聚酯薄膜的特性粘度优选0.50~0.70dl/g、更优选0.52~0.62dl/g。特性粘度为0.50dl/g以上的情况下,拉伸工序中不多发断裂,优选。相反地,0.70dl/g以下的情况下,裁切为规定的制品幅度时的裁切性良好,不发生尺寸不良,故优选。另外,原料粒料优选充分地进行真空干燥。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将前述聚酯在挤出机中熔融,以薄膜状挤出,在旋转冷却鼓上进行冷却,由此得到未拉伸薄膜,将该未拉伸薄膜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从而可以得到。双轴拉伸薄膜可以以如下方法得到:将纵向或横向的单轴拉伸薄膜沿横向或纵向进行依次双轴拉伸的方法、或将未拉伸薄膜沿纵向和横向进行同时双轴拉伸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在聚酯薄膜的制造工序内涂布脱模层。优选使用所谓在线涂布法。本专利技术中,聚酯薄膜拉伸时的拉伸温度优选设为聚酯的二次转变点(Tg)以上。优选沿纵、横每个方向进行1~8倍、特别是2~6倍的拉伸。上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优选12~50μm、进而优选15~38μm、更优选19μm~33μm。薄膜的厚度如果为12μm以上,则生产薄膜时,脱模层的加工工序、片成型工序等中,没有由于热而变形的担心,优选。另一方面,薄膜的厚度如果为50μm以下,则使用后废弃的薄膜的量不会极度变多,在减少环境负荷的方面优选。上述聚酯薄膜基材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的多层。例如,聚酯薄膜基材优选至少在单面上具有实质上不含无机颗粒的表面层A。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形成的层叠聚酯薄膜的情况下,优选在实质上不含无机颗粒的表面层A的相反面具有能含有颗粒等的表面层B。作为层叠构成,将涂布脱模层的一侧(层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膜,其包含聚酯薄膜和脱模层,/n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直接具有脱模层或夹着其他层而具有脱模层,所述脱模层为包含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0 JP 2018-2383921.一种脱模膜,其包含聚酯薄膜和脱模层,
在聚酯薄膜的至少单面直接具有脱模层或夹着其他层而具有脱模层,所述脱模层为包含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和选自噁唑啉系交联剂或碳二亚胺系交联剂中的至少1种交联剂的组合物固化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膜,其中,丙烯酸类树脂包含含长链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树脂中的、含长链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比率为5mol%以上且60mol%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模膜,其中,交联剂为噁唑啉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包含噁唑啉基3.0~9.0mmol/g。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中,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类树脂的酸值为40mgKOH/g以上且400mgKOH/g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膜,其中,脱模层的厚度为0.001μm以上且2μm以下。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粂井良太柴田悠介中谷充晴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