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粘接剂、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001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提供一种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型粘接剂,即使在常温(25℃左右)和12小时的短熟化下也表现出优异的粘接强度,并且加工外观和加工性优异。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使用其的层叠膜、包装体,所述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和含有多元醇(B)的树脂组合物(Y)作为必须成分,且满足(1)~(3)。(1)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0.5N/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接剂、层叠膜及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组份型粘接剂和使用该粘接剂将各种膜层压而成的层叠膜。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在无溶剂下使用、将各种塑料膜、金属蒸镀膜、铝箔等层压而制造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品、洗剂等包装材料的层叠膜时使用的层压用粘接剂。
技术介绍
从与基材的密合性、柔软性优异的方面出发,聚氨酯树脂被广泛用作软包装材料用层压粘接剂,利用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形成的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贴合而成的层压膜被用作食品、医药品、洗剂等的包装材料。通常,作为软包装材料用层压粘接剂,可以使用将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与多元醇组合物混合并涂覆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中,大多使用将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粘接剂涂覆于膜,在通过烘箱的过程中使有机溶剂挥发,贴合其他膜的干式层压方式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但是,近年来,从降低环境负荷和改善作业环境的观点出发,要求向不使用有机溶剂而通过加温使粘接剂粘度降低并涂覆于膜的无溶剂型层压方式的转换,与其对应的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的需求提高。对于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而言,为了在层压后进行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与多元醇组合物的固化反应而使贴合的膜固着,需要熟化工序。熟化的温度、时间也取决于所使用的粘接剂,通常在30~50℃下进行1~5天。从降低环境负荷和削减能量成本的观点来看,熟化工序要求改善至更低温度且短时间,要求即使在常温(25℃左右)且短的熟化时间(24小时以下)下也能够得到制袋工序中没有问题的充分的粘接强度的层压粘接剂。另外,层压粘接剂由于在固化后的粘接剂的涂膜中残留气泡而引起外观不良,特别是无溶剂型层压方式容易引起该问题。作为气泡的产生原因,可举出涂覆粘接剂时混入的气泡、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与空气中的水分的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与以往的干式层压方式的粘接剂相比,在刚贴合后通过加温而粘度降低的无溶剂型层压方式的粘接剂需要将分子量设计得低,因此,将膜彼此贴合时的粘接剂层的内聚力小,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彼此容易聚集而生长,从而容易产生外观不良。另外,使用粘接剂进行了层压的层叠膜是将500m~8000m的长度卷绕于辊,因此,辊的内侧的层叠膜由于从外侧受到的压力而导致层叠膜变形,产生褶皱状的加工不良。特别是无溶剂型粘接剂从刚层压后至5、6小时为止粘接剂未充分固化,因此内聚力低,因缓慢地施加压力而引起膜彼此偏移,从而显著地产生褶皱。即,对降低环境负荷和改善作业环境有利的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期待由25℃左右的短熟化带来的进一步的环境负荷降低,另一方面,加工外观、加工性差,因此成为阻碍普及的结果。在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中,作为能够通过25℃左右的短时间熟化而表现出粘接强度的方法,已知有一种双组份分开涂布型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其是将以在分子两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A剂与以在分子两末端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B剂组合而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该双组份分开涂布型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存在如下问题:异氰酸酯基与氨基在常温下瞬间反应,因此在上述的层压工序中混入的气泡在排出至体系外之前固化,结果难以得到所期望的加工外观。另外,还已知将以在分子两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A剂、与含有在分子两末端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叔胺的化合物和增粘树脂而成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B剂组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将以在分子两末端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A剂、与以在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为主成分、进一步含有叔胺化合物和/或有机锡化合物等反应催化剂而成的常温下为液态的无溶剂型B剂组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反应催化剂也促进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与水的反应,因此过量地产生气体。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刚加工后尚未得到能够抑制气泡凝聚的程度的内聚力,结果难以得到所期望的加工外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16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716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716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型粘接剂,其即使为常温(25℃左右)且12小时的短熟化,也表现出优异的粘接强度,并且加工外观和加工性优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满足特定条件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即使在25℃左右熟化12小时,也表现出优异的粘接强度、加工外观、加工适应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和含有多元醇(B)的树脂组合物(Y)作为必须成分,且满足(1)~(3)。(1)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0.5N/cm2以上。(2)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压接后经过1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2)的3倍以下。(3)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5小时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3)为20N/cm2以上。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以及含有多元醇(B)和多胺(C)的树脂组合物(Y1)作为必须成分。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如下的双组份分开涂布工序:使涂布于一个基材的包含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与涂布于另一基材的含有多元醇(B)和多胺(C)的树脂组合物(Y1)接触并压接。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材膜与第二基材膜之间具有经固化的粘接剂,上述粘接剂层为上述记载的反应型粘接剂的层。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装体,其是将在第一基材膜与第二基材膜之间具有经固化的粘接剂的层叠膜成形为袋状而成的包装体,上述粘接剂层为上述记载的反应型粘接剂的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无溶剂型的双组份型粘接剂在25℃左右的12小时熟化中表现出优异的粘接强度,因此使用了该粘接剂的层叠膜的生产率优异,加工外观、加工适应性优异,因此能够降低加工后的不良率。具体实施方式(拉伸剪切粘接强度)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拉伸剪切粘接强度的测定用试样的层叠膜的形状。在图1中,1是从横部观察层叠膜的图,2是从上部观察的图。2个基材3和4使用厚度50μm的电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有时称为PET)膜。设置于2个基材3与4之间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的粘接部分5的面积为10mm2,作为误差范围,允许±0.5mm2。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向该部分5的涂布量为1.0g/m2。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向粘接部分5的涂布方法通过以下任一方法进行。(方法1)将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和含有多元醇(B)的树脂组合物(Y)预先混合后,涂布于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特征在于,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和含有多元醇B的树脂组合物Y作为必须成分,且满足(1)~(3),/n(1)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0.5N/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1 JP 2018-2395971.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特征在于,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和含有多元醇B的树脂组合物Y作为必须成分,且满足(1)~(3),
(1)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0.5N/cm2以上,
(2)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3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1为压接后经过10分钟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2的3倍以下,
(3)设置于2个基材间且压接后经过5小时时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N3为20N/cm2以上。


2.一种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特征在于,以含有多异氰酸酯A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X以及含有多元醇B和多胺C的树脂组合物Y1作为必须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中,所述多胺C所具有的氨基与所述多元醇B所具有的羟基的摩尔比即氨基/羟基为0.00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中,所述多胺C具有聚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组份固化型粘接剂,其中,所述多异氰酸酯A包含聚醚多元醇与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大树本间隆雄高桥茂和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