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塑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82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9
全塑脚轮,包括连接结构和连接结构两侧的滚轮,连接结构包括支承座,支承座内插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下端从支承座中伸出,连接轴下端固定套设有齿轮;支承座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中插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两端与滚轮固定连接,支承座底部开设有条状凹槽,条状凹槽中放置有调节杆和调节弹簧,调节杆中部与支承座铰接,调节杆端部与齿轮的齿距相匹配,调节弹簧下端与调节杆端部抵接,调节弹簧上端与条状凹槽的上壁抵接;连接结构还包括刹车踏板,支承座开设有镂空部,镂空部中卡设有刹车齿和助复位弹簧,刹车齿靠近助复位弹簧的一面一体成型有三角齿,滚轮内壁设置有齿圈,三角齿和齿圈可啮合。本实用优化了锁定、解锁结构,操作更方便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塑脚轮
本技术涉及脚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塑脚轮。
技术介绍
脚轮通常安装于家具、行李箱或者车床等产品的底部,应用十分广泛,它使产品可以灵活方便地移动。脚轮在很多使用场景中需要锁定,以实现所承托产品的位置限定,完成相关的使用需求,有的产品还需要频繁地锁定、解锁脚轮,此时就对脚轮的锁定、解锁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脚轮能够方便、轻松地锁定和解锁。目前市面上的脚轮,锁定时通常是需要用户踩下后方的踏板,且相关锁定结构的动力均来自于踏板的力,踩下时比较费力,解锁时结构复位也不是很灵敏,需要经常使用的话不是很方便,因此,需要对脚轮的锁定、解锁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优化了锁定、解锁结构,使用方便且结构耐用的全塑脚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全塑脚轮,包括连接结构和对称设置在连接结构两侧的滚轮,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内竖直插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下端从支承座中伸出,所述连接轴下端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支承座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中插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端与滚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座底部开设有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中放置有调节杆和调节弹簧,所述调节杆中部与支承座铰接,所述调节杆靠近齿轮的端部与齿轮的齿距相匹配,所述调节弹簧设置在调节杆远离齿轮的端部的上方,并与该端部抵接,所述调节弹簧上端与条状凹槽的上壁抵接;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刹车踏板,所述刹车踏板自一端起依次包括翼板部、横板部、后配合部和踏板部,所述翼板部中部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横板部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与调节杆相匹配的抵接凸起,所述踏板部自后配合部中部向远离后配合部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中卡设有刹车齿和助复位弹簧,所述刹车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助复位弹簧处于限位孔中,所述助复位弹簧远离中心轴的端部与镂空部内壁抵接,所述刹车齿靠近助复位弹簧的一面一体成型有三角齿,所述滚轮内壁设置有齿圈,所述三角齿和齿圈可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刹车齿靠近中心轴的一面开设有斜面槽,所述翼板部一体成型有向踏板部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斜面槽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刹车齿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镂空部的上壁和下壁一体成型有卡块。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下方开设有小通孔,所述小通孔中插设有支点轴,所述调节杆中部插设支点轴。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的外表面为圆弧形,所述后配合部和支承座的外表面匹配。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座下端安装有底托盖板,所述支承座两侧一体成型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外表面套设有软胶外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全塑脚轮对脚轮的锁定、解锁结构进行了创新,锁定连接轴的转动时,调节杆卡入齿轮是靠调节弹簧的回弹力,而无需依靠刹车踏板的力,使用者踩踏板时比较轻松;锁定滚轮的转动是通过刹车踏板一体成型的限位凸起,在踩下踏板部时绕中心轴转动,限位凸起端部推动刹车齿,卡入齿圈,阻止滚轮运动,并压缩助复位弹簧,解锁时,助复位弹簧的回弹可辅助刹车齿和踏板部复位,使结构复位更加顺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轻松,结构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全塑脚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全塑脚轮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全塑脚轮的爆炸视图(隐藏一侧滚轮)。图4为本技术刹车齿、助复位弹簧、刹车踏板的爆炸视图。图5为本技术支承座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全塑脚轮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连接结构;11、支承座;111、安装通孔;112、小通孔;113、条状凹槽;114、镂空部;1141、卡块;115、底托盖板;116、加强筋;12、连接轴;13、齿轮;14、中心轴;15、支点轴;16、调节杆;17、调节弹簧;18、刹车踏板;181、翼板部;1811、限位凸起;182、横板部;1821、抵接凸起;183、后配合部;184、踏板部;19、刹车齿;191、滑槽;192、限位孔;193、三角齿;194、斜面槽;110、助复位弹簧;2、滚轮;21、齿圈;22、软胶外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全塑脚轮,包括连接结构1和对称设置在连接结构1两侧的滚轮2,两侧滚轮2的结构是相同的,连接结构1包括支承座11,支承座11内竖直插设有连接轴12,连接轴12下端从支承座11中伸出,连接轴12下端伸出部分固定套设有齿轮13,转轴和齿轮13是相对静止的,卡住齿轮13,连接轴12无法转动,连接轴12上部与待安装脚轮的物品相连接,如行李箱。支承座11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1,安装通孔111中插设有中心轴14,中心轴14两端与滚轮2固定连接,安装通孔111下方开设有小通孔112,小通孔112中插设有支点轴15,支承座11底部开设有条状凹槽113,条状凹槽113中放置有调节杆16和调节弹簧17,调节杆16中部插设支点轴15,即调节杆16可以支点轴15为转动中心,在条状凹槽113中左右摆动,调节杆16靠近齿轮13的端部与齿轮13的齿距相匹配,即调节杆16摆动到靠近齿轮13的端部翘起时,刚好可插入相邻两齿之间,调节弹簧17设置在调节杆16远离齿轮13的端部的上方,调节弹簧17顶端与条状凹槽113的上表面抵接,根据杠杆原理,调节弹簧17使调节杆16靠近齿轮13的端部有翘起的趋势。连接结构1还包括刹车踏板18,刹车踏板18自一端起依次包括翼板部181、横板部182、后配合部183和踏板部184,翼板部181中部套设在中心轴14上,横板部18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与调节杆16相匹配的抵接凸起1821,常态下,抵接凸起1821和调节杆16远离齿轮13的端部抵接,使调节杆16保持水平,使调节弹簧17保持压缩状态,支承座11的外表面为圆弧形,后配合部183和支承座11的外表面匹配,踏板部184自后配合部183中部向远离后配合部183的方向延伸,便于使用者踩踏,进行锁定操作。支承座11靠近后配合部183处开设有镂空部114,镂空部114中卡设有刹车齿19和助复位弹簧110,具体地,刹车齿19中部开设有滑槽191,镂空部114的上壁和下壁一体成型有卡块1141,以便刹车齿19仅能沿卡块1141水平滑动。刹车齿19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192,助复位弹簧110处于限位孔192中,助复位弹簧110远离中心轴14的端部与镂空部114内壁抵接,刹车齿19靠近助复位弹簧110的一面一体成型有三角齿193,滚轮2内壁设置有齿圈21,三角齿193和齿圈21可啮合,助复位弹簧110的压缩、复位可控制三角齿193和齿圈21的啮合或远离,换句话说,常态下,助复位弹簧110的弹力使三角齿193与齿圈21间隔一小段距离,互相无法啮合,助复位弹簧110被压缩后,三角齿193与齿圈21啮合,由于刹车齿19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滚轮2无法转动。刹车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塑脚轮,包括连接结构(1)和对称设置在连接结构(1)两侧的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包括支承座(11),所述支承座(11)内竖直插设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下端从支承座(11)中伸出,所述连接轴(12)下端固定套设有齿轮(13);/n所述支承座(11)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1),所述安装通孔(111)中插设有中心轴(14),所述中心轴(14)两端与滚轮(2)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座(11)底部开设有条状凹槽(113),所述条状凹槽(113)中放置有调节杆(16)和调节弹簧(17),所述调节杆(16)中部与支承座(11)铰接,所述调节杆(16)靠近齿轮(13)的端部与齿轮(13)的齿距相匹配,所述调节弹簧(17)下端与调节杆(16)远离齿轮(13)的端部抵接,所述调节弹簧(17)上端与条状凹槽(113)的上壁抵接;/n所述连接结构(1)还包括刹车踏板(18),所述刹车踏板(18)包括翼板部(181)、横板部(182)、后配合部(183)和踏板部(184),所述翼板部(181)中部套设在中心轴(14)上,所述横板部(18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与调节杆(16)相匹配的抵接凸起(1821),所述踏板部(184)自后配合部(183)中部向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塑脚轮,包括连接结构(1)和对称设置在连接结构(1)两侧的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包括支承座(11),所述支承座(11)内竖直插设有连接轴(12),所述连接轴(12)下端从支承座(11)中伸出,所述连接轴(12)下端固定套设有齿轮(13);
所述支承座(11)中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1),所述安装通孔(111)中插设有中心轴(14),所述中心轴(14)两端与滚轮(2)固定连接,所述支承座(11)底部开设有条状凹槽(113),所述条状凹槽(113)中放置有调节杆(16)和调节弹簧(17),所述调节杆(16)中部与支承座(11)铰接,所述调节杆(16)靠近齿轮(13)的端部与齿轮(13)的齿距相匹配,所述调节弹簧(17)下端与调节杆(16)远离齿轮(13)的端部抵接,所述调节弹簧(17)上端与条状凹槽(113)的上壁抵接;
所述连接结构(1)还包括刹车踏板(18),所述刹车踏板(18)包括翼板部(181)、横板部(182)、后配合部(183)和踏板部(184),所述翼板部(181)中部套设在中心轴(14)上,所述横板部(18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与调节杆(16)相匹配的抵接凸起(1821),所述踏板部(184)自后配合部(183)中部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11)开设有镂空部(114),所述镂空部(114)中卡设有刹车齿(19)和助复位弹簧(110),所述刹车齿(19)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孔(192),所述助复位弹簧(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秀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