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25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包括后轴承组件、拉刀组件、后座、拆刀套和气缸组件,拉刀组件穿插于后轴承组件中,气缸组件、后座依次设置在后轴承组件后端;后座与后轴承组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拆刀套设置在容纳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组件上;拉刀组件后端的位于容纳腔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拉刀组件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可有效的防止主轴开刀时,拉刀组件产生的轴向位移对轴承的冲击,从而大幅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将限位机构的内置后可以避免粉屑进入,保证了主轴的使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主轴限位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电主轴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通过频繁的更换刀具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电主轴在进行更换刀具时,通过拉杆向下运动,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推动转子向前运动来实现换刀操作。而频繁的刀具更换操作使得安装在轴承内圈的转子发生轴向位移,进而造成对轴承频繁冲击,使轴承的内圈与外圈产生相对运动摩擦甚至导致内外圈分离,严重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所以一般在设计电主轴时都会设置限位结构来控制转子的轴向位移从而保护轴承,良好的完成拆装刀的操作。而现有的滚珠主轴一般有以下几种限位方式:1、拆刀环限位式,其通过设置主轴机体静止面与转子运动面设置小于滚珠轴承轴向游隙的精确间隙,使二者在主轴在拆装刀时形成刚性接触,进而再完成拆装刀的动作;2、轴承限位式,当主轴拆装刀时,其通过转子将力作用于轴承,使轴承滚珠与内外圈滚道之间产生刚性接触,进而再完成拆装刀的动作;3、气缸反向位移限位式,当主轴拆装刀时,其通过在主轴机体与气缸之间设置的一弹性元件,在气缸反向位移的反作用力下,使在气缸上设置的扣位与转子上外置元件止口产生刚性接触,进而再完成拆装刀的动作;上述拆刀环限位对零件加工、主轴组装有着较高的精度要求,因此效率较低。此结构不适合应用于具备刚性攻丝性能的电主轴;轴承限位则会对轴承的使用精度及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而现有的气缸反向位移限位机构,气缸位移后与机体之间外露间隙较大,易堆积粉尘形成污垢,弹性元件使用寿命较低、维护成本高等劣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包括后轴承组件、拉刀组件、后座、拆刀套和气缸组件,所述拉刀组件穿插于后轴承组件中,所述气缸组件、后座依次设置在后轴承组件后端;所述后座与后轴承组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拆刀套设置在容纳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组件上;所述拉刀组件后端的位于容纳腔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轴承组件由若干个后轴承及后轴承座组成,所述后轴承座由后轴承座外套和后轴承座内胆组成,带动后轴承内胆同轴设置在后轴承外套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刀组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拉杆、弹性元件、转子,所述轴承套设在转子外壁并通过套设在转子后端的调节后螺母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外套、气缸后盖、气缸顶盖、若干个气缸隔层片、气缸前盖,所述气缸后盖、气缸外套、后座、后轴承外套依次固定,所述拆刀套固定在气缸前盖前端,所述气缸顶盖、若干个气缸隔层片、气缸前盖依次设置在气缸外套与气缸后盖之间形成的缸体内,所述气缸前盖穿设有顶杆,所述气缸顶盖和若干气缸分隔片之间设置有多级活塞,所述多级活塞中均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轴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穿设有与顶杆相连接的连接螺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气缸前盖内侧的凹槽中。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拉刀组件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可有效的防止主轴开刀时,拉刀组件产生的轴向位移对轴承的冲击,从而大幅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将限位机构的内置后可以避免粉屑进入,保证了主轴的使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节约资源,使主轴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外观整齐、美观,环保、节能等多重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拆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轴承组件,2、拉刀组件,3、气缸组件,4、轴承,5、后轴承座内胆,6、后轴承座外套,7、转子,8、弹性元件,9、拉杆,10、调节后螺母,11、后座,12、容纳腔,13、拆刀套,14、顶杆,15、气缸前盖,16、复位弹簧,17、安装孔,18、气缸前隔层片,19、气缸后隔层片,20、连接螺钉,21、气缸顶盖,22、凹槽,23、气缸外套,24、一级活塞,25、二级活塞,26、三级活塞,27、气缸后盖。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包括后轴承4组件1、拉刀组件2、后座11、拆刀套13和气缸组件3,所述拉刀组件2穿插于后轴承4组件1中,所述气缸组件3、后座11依次设置在后轴承4组件1后端;所述后座11与后轴承4组件1之间设置有容纳腔12,所述拆刀套13设置在容纳腔12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组件3上;所述拉刀组件2后端的位于容纳腔12中的调节后螺母10与拆刀套13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所述后轴承4组件1由若干个后轴承4及后轴承4座组成,所述后轴承4座由后轴承4座外套和后轴承4座内胆组成,带动后轴承4内胆同轴设置在后轴承4外套内。所述拉刀组件2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拉杆9、弹性元件8、转子7,所述轴承4套设在转子7外壁并通过套设在转子7后端的调节后螺母10固定。所述气缸组件3包括气缸外套23、气缸后盖27、气缸顶盖21、三个气缸隔层片、气缸前盖15,所述气缸后盖27、气缸外套23、后座11、后轴承4外套依次固定,所述拆刀套13固定在气缸前盖15前端,所述气缸顶盖21、三个气缸隔层片、气缸前盖15依次设置在气缸外套23与气缸后盖27之间形成的缸体内,所述气缸前盖15穿设有顶杆14,所述气缸顶盖21和三个气缸分隔片之间设置有三级活塞26,一级活塞24、二级活塞25、三级活塞26中均设置有三个位于同一轴线的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17穿设有与顶杆14相连接的连接螺钉20。所述顶杆1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设置在气缸前盖15内侧的凹槽22中。本技术开刀时,高压气体从气缸组件3中的进气口进入到气缸各腔室,在气压的作用下,对各级活塞产生向下的力,对各层气缸隔层片产生向上的力,由于各层气缸隔层片与气缸外套23和后座11间无刚性连接,由此,气缸组件3会在受到压力时向上运动,带动气缸前盖15上的拆刀套13拉住拉刀组件2上的调节后螺母10;而各级活塞向下运动使顶杆14作用于拉杆9使其向前运动,拉杆9与转子7间的弹性元件8作用于转子7,此时拆刀套13和弹性元件8分别向转子7施加一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转子7受力平衡从而组成刚性限位机构,进而也起到保护轴承4的作用。此外,限位机构的内置设计避免了粉屑的进入,保证了主轴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拉刀组件2中的调节后螺母10与拆刀套13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可有效的防止主轴开刀时,拉刀组件2产生的轴向位移对轴承4的冲击,从而大幅延长轴承4使用寿命,将限位机构的内置后可以避免粉屑进入,保证了主轴的使用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节约资源,使主轴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外观整齐、美观,环保、节能等多重优异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承组件、拉刀组件、 后座、拆刀套和气缸组件,所述拉刀组件穿插于后轴承组件中,所述气缸组件、后座依次设置在后轴承组件后端;所述后座与后轴承组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拆刀套设置在容纳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组件上;所述拉刀组件后端的位于容纳腔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轴承组件、拉刀组件、后座、拆刀套和气缸组件,所述拉刀组件穿插于后轴承组件中,所述气缸组件、后座依次设置在后轴承组件后端;所述后座与后轴承组件之间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拆刀套设置在容纳腔中并通过螺丝固定在气缸组件上;所述拉刀组件后端的位于容纳腔中的调节后螺母与拆刀套相互约束配合组成刚性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组件由若干个后轴承及后轴承座组成,所述后轴承座由后轴承座外套和后轴承座内胆组成,带动后轴承内胆同轴设置在后轴承外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珠电主轴的拆刀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组件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的拉杆、弹性元件、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华才吴克刚曾雁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