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13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与支架,所述排气管包括:管体、及连接头,在连接头上依次设置有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依次相连通且贯穿连接头;所述支架包括:片形本体,在片形本体上开设有翻边孔,在片形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折弯有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以翻边孔的圆心为中心相互对称;排气管的管体横置、并焊接在第一焊接板与第二焊接板上,位于管体下方的连接头穿过翻边孔后向下伸出于片形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既方便了排气管组件之间排气管与支架之间的焊接,还方便了排气管组件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排气管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排气管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及焊接在支架上的排气管,在排气管体上连接有两个连接头,在连接头的外径端上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支架包括:上冲压板及下冲压板,在上冲压板上设置有四个向上折弯的连接脚,在下冲压板上设置有向下弯折的插片及连接板,上冲压板与下冲压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上冲压板和下冲压板上均设置有一个通孔,当上冲压板与下冲压板焊接在一起后,上冲压板上的通孔与下冲压板上的通孔相重合,排气管架设、并焊接在四个连接脚上,位于排气管下侧的连接头伸入到上冲压板和下冲压板的通孔中。上述结构的排气管组件存在以下缺陷:1、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管进行连接时,需要将连接管套装在连接头的环形台阶上,然后进行焊接。但是在焊接过程中,焊渣容易掉落、黏着在排气管上,影响排气管的后续装配工作,而且连接管套装在连接头的环形台阶上后不方便定位,在焊接过程中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容易发生偏移,这样就容易导致焊接出来的成品是不合格的;2、上冲压板与下冲压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增加了用料成本及加工成本;3、上冲压板的通孔与下冲压板上的通孔之间同心度要求极高,而且排气管上的连接头与上冲压板、下冲压板上的通孔之间需要极高的同心度要求,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三者同心度偏差过大的情况;4、在上冲压板上设置有四个连接脚,在与排气管进行焊接时,排气管与四个连接脚之间的定位工作十分繁琐且困难,不利于焊接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管组件,其中的排气管方便与待焊接连接管定位、焊接,其中的支架结构简单、方便与排气管定位、焊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与支架,所述排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与管体焊接的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连接头,两个连接头对称设置在管体的上下侧壁上,在连接头上依次设置有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依次相连通且贯穿连接头,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连接锥孔的大径端与焊接孔相连,在焊接孔与连接锥孔之间形成一个安装台阶,连接锥孔的小径端与定位孔相连,在定位孔与排气孔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台阶;所述支架包括:片形本体,在片形本体上开设有翻边孔,在位于翻边孔右侧的片形本体上设置有向下的第一插片,在片形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片形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折弯有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以翻边孔的圆心为中心相互对称,在第一焊接板与片形本体之间开设有结构孔,在位于结构孔中的片形本体上向下折弯有第二插片;排气管的管体横置、并焊接在第一焊接板与第二焊接板上,位于管体下方的连接头穿过翻边孔后向下伸出于片形本体,两个连接头及翻边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进一步的,前述的排气管组件,其中,焊接孔内侧壁的表面粗糙度Rz不高于12.5。进一步的,前述的排气管组件,其中,定位孔的内径比焊接孔的内径大3mm。进一步的,前述的排气管组件,其中,在定位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环槽。进一步的,前述的排气管组件,其中,在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长条卡槽,在位于长条卡槽的四周设置有三个定位凸块。进一步的,前述的排气管组件,其中,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卡块,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接管能够被限制在连接头中,在焊接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位置偏移,大大提高了焊接精度。连接管与连接头之间的焊接位置位于连接头的端部,这样在焊接过程中,焊枪的高温火焰远离连接头与管体之间的连接部位,不会影响连接头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需要进行追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渣只会堆积在连接头的端部,不会溅落到管体上,不需要对管体进行除渣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支架采用一体式结构不仅能够降低用料成本,而且还能减少拼装焊接工序,提高了成品质量、降低了工时成本,用向上折弯的第一焊接板与第二焊接板取代原先的四个连接脚能够方便对排气管的定位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原先排气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与支架,所述排气管包括:管体1、以及与管体1焊接的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连接头2,两个连接头2对称设置在管体1的上下侧壁上,两个连接头2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在连接头2上依次设置有焊接孔21、连接锥孔22、定位孔23及排气孔24,焊接孔21、连接锥孔22、定位孔23及排气孔24依次相连通且贯穿连接头2,焊接孔21、连接锥孔22、定位孔23及排气孔24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焊接孔21内侧壁的表面粗糙度Rz不高于12.5,连接锥孔22的大径端与焊接孔21相连,在焊接孔21与连接锥孔22之间形成一个安装台阶3,连接锥孔22的小径端与定位孔23相连,定位孔23的内径比焊接孔21的内径大3mm,在定位孔23与排气孔24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台阶4,在定位孔2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环槽25。所述支架包括:片形本体5,在片形本体5上开设有翻边孔51,在位于翻边孔51右侧的片形本体5上设置有向下的第一插片52,在片形本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在第一连接板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长条卡槽61,在位于长条卡槽61的四周设置有三个定位凸块62,在第二连接板7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卡块71,在第二连接板7上设置有连接孔72,在片形本体5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折弯有第一焊接板53和第二焊接板54,第一焊接板53和第二焊接板54以翻边孔51的圆心为中心相互对称,在第一焊接板53与片形本体5之间开设有结构孔55,在位于结构孔55中的片形本体5上向下折弯有第二插片56。排气管组件中的排气管与支架之间先焊接后再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管进行连接,排气管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结构为:将排气管的管体1横置在第一焊接板53与第二焊接板54上,位于管体1下方的连接头2穿过翻边孔51后向下伸出片形本体5,连接头2与翻边孔51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然后将管体1与第一焊接板53、第二焊接板54焊牢,从而形成排气管组件,排气管组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管进行连接时,先将连接管插入到焊接孔21中,连接管的端头抵靠在安装台阶3上,我司使用到的连接管的管壁厚度一般为1.5mm,由于定位孔23的内径比焊接孔21的内径大3mm,连接管穿过焊接孔21抵靠在安装台阶3上时,连接管的内径与定位孔23的内径相同,然后用芯棒穿过连接管后伸入到定位孔23中、并抵靠在定位台阶4上,这样,连接管的内孔被芯棒限位住,连接管的外壁被焊接孔21限位住,然后将连接管焊牢在连接头2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连接管能够被限制在连接头中,在焊接过程中就不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与支架,所述排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与管体焊接的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连接头,两个连接头对称设置在管体的上下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头上依次设置有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依次相连通且贯穿连接头,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连接锥孔的大径端与焊接孔相连,在焊接孔与连接锥孔之间形成一个安装台阶,连接锥孔的小径端与定位孔相连,在定位孔与排气孔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台阶;所述支架包括:片形本体,在片形本体上开设有翻边孔,在位于翻边孔右侧的片形本体上设置有向下的第一插片,在片形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片形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折弯有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以翻边孔的圆心为中心相互对称,在第一焊接板与片形本体之间开设有结构孔,在位于结构孔中的片形本体上向下折弯有第二插片;排气管的管体横置、并焊接在第一焊接板与第二焊接板上,位于管体下方的连接头穿过翻边孔后向下伸出于片形本体,两个连接头及翻边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气管组件,包括:排气管与支架,所述排气管包括:管体、以及与管体焊接的两个结构、大小均相同的连接头,两个连接头对称设置在管体的上下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头上依次设置有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依次相连通且贯穿连接头,焊接孔、连接锥孔、定位孔及排气孔之间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连接锥孔的大径端与焊接孔相连,在焊接孔与连接锥孔之间形成一个安装台阶,连接锥孔的小径端与定位孔相连,在定位孔与排气孔之间形成一个定位台阶;所述支架包括:片形本体,在片形本体上开设有翻边孔,在位于翻边孔右侧的片形本体上设置有向下的第一插片,在片形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折弯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片形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向上折弯有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第一焊接板和第二焊接板以翻边孔的圆心为中心相互对称,在第一焊接板与片形本体之间开设有结构孔,在位于结构孔中的片形本体上向下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北极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