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微合金化中厚板珠光体形态及碳氮化合物析出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合金化中厚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微合金化中厚板珠光体形态及碳氮化合物析出的工艺。
技术介绍
微合金化技术和铌微合金化钢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当时是在普碳软钢基础上降低碳含量并添加微合金化元素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20世纪70年代,中东能源危机促进了以石油天然气长输大口径管线钢为代表的高强度微合金化钢的发展和控轧技术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加速冷却技术(ACC)在高强度板带材钢广泛应用促进了以汽车工业用超低碳钢(ULC)、无间隙原子IF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可焊接高强度结构钢厚板等高技术钢材的开发生产,使铌又成为热机械处理工艺(TMCP)和在线直接淬火(DQ)技术等必选的重要微合金元素,从此进一步拓宽了铌微合金化在烘烤硬化钢,多相钢,TRIP钢以及低、中碳的长型材,非调质钢和不锈钢,合金结构钢等领域的应用。至今,微合金化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目前钢铁行业生存形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微合金化中厚板珠光体形态及碳氮化合物析出的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n(1)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7~0.11%,Si:0.3~0.5%,Mn:1.25~1.60%,S ≤0.010%,P ≤0.015%,Nb:0.045~0.055%,V:0.045~0.060%,Ti:0.008~0.02%,A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微合金化中厚板珠光体形态及碳氮化合物析出的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7~0.11%,Si:0.3~0.5%,Mn:1.25~1.60%,S≤0.010%,P≤0.015%,Nb:0.045~0.055%,V:0.045~0.060%,Ti:0.008~0.02%,AlS:0.025~0.04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转炉冶炼:采用顶底复吹转炉冶炼;冶炼周期25~35分钟;转炉冶炼主要合金采用低碳锰铁、钢砂铝、铝铁、钒铁、铌铁;转炉P含量控制在0.015%以下;转炉出钢温度1625~1640℃;
(3)LF炉精炼:采用白渣渣系,白渣保持时间≥18min,碱度控制到5~7;全程吹氩,出钢温度1570~1585℃;精炼后期铝线加入150~200m;
(3)连铸:连铸采用氮气保护浇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营利,姜军,景伟德,王嘉,刘国良,杨新龙,陈开锋,李晓燕,李金泽,董建军,贾为峰,于鹏,杨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