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97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该InDel标记包括InDel‑1标记和InDel‑2标记,其中,InDel‑1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InDel‑2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InDel‑1和InDel‑2标记设计两组InDel引物对,并对InDel‑1对应引物对所扩增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对InDel‑2对应引物对所扩增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结果预测山桃抗/感桃蚜性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2个杂交群体共计224份待测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基因型准确率验证,结果表明,验证准确率达96.88%。这说明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核苷酸插入缺失(InDel)标记进行桃蚜抗性的鉴定,具有迅速、便捷、低成本等优点,能够在生产中实现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桃蚜是桃树生产上重要的害虫,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中旬,越冬卵孵化的桃蚜幼虫只有取食桃和山桃的叶片才能成活长大,因此对早期桃树萌发的新梢和幼叶造成直接危害。受桃蚜侵食后的植物幼叶向反面横卷或不规则卷曲,阻碍叶片的营养吸收,使叶片营养恶化,甚至黄落。蚜虫排泄在叶片上的蜜露易诱发霉污病,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幼果被桃蚜叮咬后,果实畸形、品质下降。由于近年来烟碱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桃蚜已经对其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增加;另外,广谱型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授粉昆虫和天敌昆虫也产生严重危害,并对果园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挖掘抗性资源、开发与抗性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培育抗桃蚜新品种是桃育种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关抗桃蚜性状与分子标记定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所涉及。目前的研究发现桃树对蚜虫的抗性分为两类,一种是单基因显性控制的抗性,另一种是多基因控制的抗性。法国科学家Sauge发现,垂枝花桃(weepingflowerpeach,WFP)和砧木品种‘Rubira’对桃蚜的抗性分别由Rm1和Rm2两个单显性基因控制,两者对桃蚜的抗性均为排趋性,表现为蚜虫在人工接种3-4天内离开寄主植物,并且在蚜虫感染2-3天内,蚜虫侵食的部位出现红色超敏坏死病斑。牛良发现,粉寿星(P.persicavar.densaMakino)对蚜虫的抗性是由单基因Rm3显性控制的。Rm1、Rm2和Rm3都定位在桃1号染色体的狭窄区间(Rm1位于43.62~46.50Mb区间内,Rm2位于45.08~46.23Mb区间内,Rm3位于45.66~46.12Mb区间内)。与单基因控制的抗性相比,多基因控制的抗性更难被克服而且效果更持久。2012年,法国科学家Sauge鉴定出山桃(P.davidiana)单株P1908对蚜虫的抗性为韧皮部特异抗生性,对寄生蚜虫的取食和繁殖能力产生影响,这种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分布在7个连锁群上,其中主效抗性位点MP.SD-3.1位于3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AG106(31-38cM)附近。王力荣等通过对郑州的国家果树种质桃资源圃中的419份桃属资源进行抗桃蚜鉴定也发现山桃类品种的抗性最强。因此以山桃为抗性来源构建杂交群体,培育抗桃蚜新品种,对桃育种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而开发与抗性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实生苗期就淘汰与抗性性状无关的植株,能够减小选择群体,降低选育成本,提高选育效率。目前,已有的连锁标记距离抗桃蚜的基因距离较远,在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中准确率较低。所以,开发准确性高、操作便捷的分子标记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该标记在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抗/感)性状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包括InDel-1标记和InDel-2标记,其中,InDel-1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InDel-2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扩增InDel标记的引物对,包括InDel-1引物对和InDel-2引物对,两组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均是根据插入缺失位点的上下游序列进行设计。所述InDel-1引物对的F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3所示,R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4所示;所述InDel-2引物对的F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5所示,R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InDel标记在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利用InDel标记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DNA:采集待测山桃的叶片,提取基因组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2)PCR扩增:以上述提取的DNA为模板,分别用InDel-1引物对和InDel-2引物对进行PCR扩增,以获得相应的PCR扩增产物;(3)基因型鉴定:对InDel-1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对InDel-2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检测结果预测山桃抗/感桃蚜性状。当InDel-1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含有89bp的DNA片段,或者InDel-2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在对应于Lovell基因组组装的Scaffold3的第24761660碱基处为A时,则待测山桃为山桃杂交群体中抗桃蚜材料;当InDel-1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仅有一条113bp的DNA片段,并且InDel-2引物对扩增所得的PCR扩增产物在对应于Lovell基因组组装的Scaffold3的第24761660碱基处为TTTCCGGCC时,则待测山桃为山桃杂交群体中感桃蚜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试剂盒,包括InDel-1引物对和InDel-2引物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试剂盒在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橡皮油桃×帚形山桃杂交后代F2群体中的179株单株为材料进行BSA定位,用35个InDel进一步加密,定位到950kb的区间,结合抗蚜单株和感蚜单株接种蚜虫后的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到Prupe.3G275300和Prupe.3G262100,在这两条基因的启动子上分别发现了InDel-1(桃基因组第3条染色体的第25387879与第25387902bp之间)和InDel-2(桃基因组第3条染色体的第24761660与第24761668bp之间)。本专利技术针对InDel-1和InDel-2标记设计两组InDel引物对,并对InDel-1对应引物对所扩增的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对InDel-2对应引物对所扩增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根据结果预测山桃抗/感桃蚜性状。本专利技术对2个杂交群体共计224份待测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基因型准确率验证,结果表明,验证准确率达96.88%。这说明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核苷酸插入缺失(InDel)标记进行桃蚜抗性的鉴定,具有迅速、便捷、低成本等优点,能够在生产中实现大规模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3中InDel-1对应的引物对扩增的PCR扩增产物部分电泳图。图2为实施例3中InDel-2对应的引物对扩增的PCR扩增产物部分测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核苷酸插入缺失(InDel)标记的获得本专利技术以橡皮油桃×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InDel标记包括InDel-1标记和InDel-2标记,其中,InDel-1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InDel-2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组用于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InDel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InDel标记包括InDel-1标记和InDel-2标记,其中,InDel-1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InDel-2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


2.一种扩增如权利要求1所述InDel标记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对包括InDel-1引物对和InDel-2引物对,两组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均是根据插入缺失位点的上下游序列进行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物对,其特征在于,所述InDel-1引物对的F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3所示,R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4所示;
所述InDel-2引物对的F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5所示,R端引物序列如SEQIDNO.6所示。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InDel标记在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面的应用。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InDel标记鉴定山桃杂交群体抗/感桃蚜性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DNA:采集待测山桃的叶片,提取基因组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2)PCR扩增:以上述提取的DNA为模板,分别用权利要求2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荣王君秀李勇王新卫朱更瑞曹珂吴金龙陈昌文方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