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翼式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48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翼式飞机,适用于各种客运或者货运民用飞机,主要包括机身、翼根和外翼。飞机落地后在驾驶舱按入开关按钮,机身内的控制计算机发出命令,小电机先接通电源,驱动外翼伸出,进入伸出姿态;大电机稍后通电,外翼顺时针转动到与机身平行,机身内部的控制计算机发出大电机断电命令,外翼不再转动,同时控制小电机反转,驱动外翼缩回,随后小电机断电,飞机进入停放姿态。飞机起飞前按出开关按钮,机翼变化状态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飞机起飞前展开机翼,不影响飞行效率,停放时折叠机翼,减少占地面积,有效提升了机场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翼式飞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翼式飞机,适用于各种客运或者货运民用飞机。
技术介绍
航空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机场的基本容量已经饱和,需要通过规划场内设施以及机位分配,提升现有的机场容量才能应付需求。然而,一些机场因为周边建筑物或机场设计的限制,已经很难从机场的规划方面扩展机场容量,只能在迁址后兴建新机场,例如北京新建大兴国际新机场。但是,对于一些用地紧张的城市,如香港、澳门,腾出更大面积的土地来供应新机场建设,这种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比通过规划提升机场容量还困难。因此,需要在机场规划以及建设新机场的方式之外,从其他的方面入手来寻找解决机场容量不够的问题。长翼展机翼是商用飞行器所需要的,这种长机翼飞机相对于翼展较短机翼的飞机在空气动力学上效率更高,可以降低燃油消耗,从而降低运营成本。然而,普通的固定翼式民用飞机,翼展较长,在空中飞行时效率很高,在机场内停放时却会占据很大的面积。如果有一种飞机,起飞时机翼展开,在机场内停放时机翼折叠,在不影响飞行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停放占地面积,必然能有效提升机场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折叠翼式飞机,起飞时飞机展开机翼,不影响飞行效率,停放时飞机折叠机翼,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升机场容量。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翼式飞机,主要包括机身、翼根和外翼;翼根部分包括内齿圈、齿轮、大电机、小电机、小链轮、大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支撑轴、环耳、旋转柱、旋转环、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旋转板、线束A、线束B;翼根在内部与内齿圈固接,内齿圈与齿轮啮合,齿轮固接于大电机的转动轴上,大电机竖直放置,下部固定于旋转板上,旋转板在未固定电机的一端,与旋转环固接;旋转环套在翼根的旋转柱上,与旋转柱同轴心,限制旋转环上下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只保留旋转环的转动自由度;旋转环与环耳固接,带动环耳一起旋转;小电机水平放置,也固定于旋转板上,小电机的转动轴上固接着小链轮,小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一个大链轮链接;此大链轮通过第二链条、第三链条、第四链条可以带动其他三个大链轮实现共同旋转运动,并且大链轮均与支撑轴的一端固接;所有支撑轴均穿过环耳的通孔,支撑轴的凸台被两个环耳卡住,限制其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只保留一个转动自由度;外翼部分包括止挡块、螺旋头、螺旋孔,支撑轴的另一端固接螺旋头,螺旋头为圆柱体,上面分布有螺纹;螺旋头嵌于外翼的螺旋孔内,与螺旋孔内的螺纹啮合。飞机机翼进行折叠工作时,小电机先接通电源,小电机的小链轮转动,通过第一链条、大链轮、第二链条、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支撑轴、螺旋头,驱动外翼向外移动;大电机后通电,从上往下看,电机通电后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在内齿圈的反作用下,大电机通过旋转板,带动旋转环顺时针转动,旋转环进一步带动连接的支撑轴、螺旋头、外翼绕旋转柱顺时针旋转,外翼旋转到与机身平行,机身内部的控制计算机发出命令,控制大电机断电,不再旋转;同时,控制小电机反转,驱动外翼缩回,机翼进入折叠状态。飞机机翼进行打开工作时,小电机先接通电源,小电机驱动小链轮转动,通过第一链条、大链轮、第二链条、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支撑轴、螺旋头,驱动外翼向后移动;大电机稍后通电,从上往下看,电机通电后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在内齿圈的反作用下,大电机通过旋转板,带动旋转环支撑轴、螺旋头、外翼绕旋转柱顺时针转动,外翼转动到与翼根对齐,大电机断电,外翼不再转动;同时,小电机反转,驱动外翼缩回,直至外翼与翼根接触,外翼在结构上被翼根锁住,飞机机翼收回展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大电机通过线束A与机身内部的控制计算机、电源相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小电机通过线束B与机身内部的控制计算机、电源相连。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翼的螺旋口有止挡块,防止螺旋头旋出螺旋孔,以免造成外翼的意外脱落损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耳成对存在,对称分布于旋转环的上下两面,与旋转环固接,最小数目为4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大链轮、支撑轴和螺旋头同轴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从飞机方面着手,减小停放时机翼占地面积,有效提高机场的容纳量,避免了兴建新机场或者扩建老机场带来的困难。2.本专利技术在改造飞机减小机位占地面积、提升机场容纳量的同时,没有降低飞机的飞行性能和飞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翼展开姿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俯视翼根与外翼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后视翼根与外翼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翼根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翼根与外翼的内部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大链轮、支撑轴与螺旋头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翼螺旋孔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翼伸出姿态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机翼停放姿态示意图;图中:1-翼根;2-外翼;3-机身;4-旋转板;5-小链轮;6-内齿圈;7-齿轮;8-大电机;9-小电机;10-大链轮;11-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支撑轴;14-环耳;15-止挡块;16-螺旋头;17-螺旋孔;18-旋转柱;19-旋转环;20-第三链条;21-第四链条;22-线束A;23-线束B。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飞机形状所示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中心”、“两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借助于7幅附图详细示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飞机机翼展开姿态时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折叠翼式飞机包括外翼1、翼根2以及机身3;对于机翼部分,将传统的飞机大翼分为翼根2与外翼1两部分,机身3内部内置有控制计算机、电源,控制机翼的运动,翼根2和机身3的连接和传统固定翼与机身3的连接相同,不做改变;外翼1与翼根2在内部通过装置来支撑、传动以及连接。图2是以俯视的方式示意翼根2与外翼1沿翼展方向的连接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旋转环19套在翼根2的旋转柱18上,与旋转柱18同轴心,限制旋转环19的移动自由度,只保留旋转环19的转动自由度;环耳14固接于旋转环19的上表面,关于旋转环19对称分布,并且成对存在;支撑轴13穿过环耳14的通孔,通过两个环耳14卡住支撑轴13的凸台,限制其沿轴线方向的移动,只保留一个转动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翼式飞机,包括机身(3)、翼根(2)和外翼(1);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根(2)部分包括旋转板(4)、小链轮(5)、内齿圈(6)、齿轮(7)、大电机(8)、小电机(9)、大链轮(10)、第一链条(11)、第二链条(12)、支撑轴(13)、环耳(14)、旋转柱(18)、旋转环(19)、第三链条(20)、第四链条(21)、线束A(22)、线束B(23);翼根(2)在内部与内齿圈(6)固接,内齿圈(6)上的齿与齿轮(7)啮合,齿轮(7)固接于大电机(8)的转动轴上,大电机(8)竖直放置,下部固定于旋转板(4)上,旋转板(4)在未固定电机的一端,与旋转环(19)固接;旋转环(19)套在翼根(2)的旋转柱(18)上,与旋转柱(18)同轴心,限制旋转环(19)上下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只保留旋转环(19)的转动自由度;旋转环(19)与环耳(14)固接,带动环耳(14)一起旋转;小电机(9)水平放置,也固定于旋转板(4)上,小电机(9)的转动轴上固接着小链轮(5),小链轮(5)通过第一链条(11)与一个大链轮(10)链接;此大链轮(10)通过第二链条(12)、第三链条(20)、第四链条(21)带动其他三个大链轮(10)共同旋转运动,所有大链轮(10)都与支撑轴(13)的一端固接,所有支撑轴(13)均穿过环耳(14)的通孔;所述外翼(1)部分包括止挡块(15)、螺旋头(16)、螺旋孔(17),支撑轴(13)的另一端固接螺旋头(16),螺旋头(16)为圆柱体,上面分布有螺纹;螺旋头(16)嵌于外翼的螺旋孔(17)内,与螺旋孔(17)内的螺纹啮合;所述外翼(1)的螺旋口有止挡块(15),用于防止螺旋头(16)旋出螺旋孔(17),以免造成外翼(1)的意外脱落损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翼式飞机,包括机身(3)、翼根(2)和外翼(1);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根(2)部分包括旋转板(4)、小链轮(5)、内齿圈(6)、齿轮(7)、大电机(8)、小电机(9)、大链轮(10)、第一链条(11)、第二链条(12)、支撑轴(13)、环耳(14)、旋转柱(18)、旋转环(19)、第三链条(20)、第四链条(21)、线束A(22)、线束B(23);翼根(2)在内部与内齿圈(6)固接,内齿圈(6)上的齿与齿轮(7)啮合,齿轮(7)固接于大电机(8)的转动轴上,大电机(8)竖直放置,下部固定于旋转板(4)上,旋转板(4)在未固定电机的一端,与旋转环(19)固接;旋转环(19)套在翼根(2)的旋转柱(18)上,与旋转柱(18)同轴心,限制旋转环(19)上下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只保留旋转环(19)的转动自由度;旋转环(19)与环耳(14)固接,带动环耳(14)一起旋转;小电机(9)水平放置,也固定于旋转板(4)上,小电机(9)的转动轴上固接着小链轮(5),小链轮(5)通过第一链条(11)与一个大链轮(10)链接;此大链轮(10)通过第二链条(12)、第三链条(20)、第四链条(21)带动其他三个大链轮(10)共同旋转运动,所有大链轮(10)都与支撑轴(13)的一端固接,所有支撑轴(13)均穿过环耳(14)的通孔;所述外翼(1)部分包括止挡块(15)、螺旋头(16)、螺旋孔(17),支撑轴(13)的另一端固接螺旋头(16),螺旋头(16)为圆柱体,上面分布有螺纹;螺旋头(16)嵌于外翼的螺旋孔(17)内,与螺旋孔(17)内的螺纹啮合;所述外翼(1)的螺旋口有止挡块(15),用于防止螺旋头(16)旋出螺旋孔(17),以免造成外翼(1)的意外脱落损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翼式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按如下步骤进行状态变换:飞机飞行时处于机翼展开姿态,飞机落地后,驾驶员在驾驶舱按入开关按钮,控制计算机发出命令,小电机(9)先接通电源,小电机(9)驱动小链轮(5)转动,通过第一链条(11)带动大链轮(10)转动,同时通过第二链条(12)、第三链条(20)、第四链条(21)带动其他大链轮(10)共同转动,支撑轴(13)、螺旋头(16)也同步旋转,使外翼(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志翔吴东谭卫娟亓同晗贾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