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736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音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面密度为400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音棉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音材料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音棉。
技术介绍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隔音棉大量应用于噪声处理,例如汽车、动车、家电等领域。空调是一种常见的家电产品,而噪声是影响空调舒适性指标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空调质量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空调噪声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产品除了必须有好的性能和安全指标外,低噪声也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空调室外机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压缩机与风机。压缩机本体的电机工作时传出中高频电磁噪声,压缩机转子转动时传出中低频机械噪声,各频率段的声波传播过程中相互叠加,向外辐射。压缩机的噪声控制对空调整机的噪声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隔音棉作为压缩机噪音控制的主要部件,其结构组成至关重要。现有隔音棉主要由隔音层和吸音层复合而成,其中吸音层主要有杂棉纤维(绿毛毡),聚酯纤维(针织毡),大化纤维(阻燃PET纤维)三种形式纤维结构。现有技术中存在隔音棉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不能有效进行声能转换,吸音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音棉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不能有效进行声能转换,吸音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由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面密度为400g/m2~600g/m2,所述双组分纤维中,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占比为25%~35%,所述聚酯纤维的占比为65%~75%。进一步地,所述隔音层包括隔音皮革。进一步地,所述隔音皮革的面密度为1800g/m2~8000g/m2。进一步地,所述隔音棉的厚度为1mm~4mm。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还包括阻燃无纺布,所述阻燃无纺布与所述双组分纤维相互贴合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无纺布包裹所述双组分纤维。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无纺布的面密度为20g/m2~80g/m2。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10mm~40mm。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还包括铝箔,所述铝箔与背离所述隔音层的所述阻燃无纺布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吸音层包括通过压膜工艺封边的边缘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面密度为400g/m2~600g/m2,所述双组分纤维中,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占比为25%~35%,所述聚酯纤维的占比为65%~75%。所述聚酯纤维为长纤,所述聚丙烯熔喷后形成短纤,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为立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能够进行有效的声能转换,来实现提升吸音效果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隔音棉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不能有效进行声能转换,吸音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吸音层采用聚丙烯和聚酯双组分纤维,疏水率达90%以上,能有效避免吸音层发生霉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隔音层;2、双组分纤维;3、阻燃无纺布;4、边缘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音棉,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1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由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2,所述双组分纤维2的面密度为400g/m2~600g/m2,所述双组分纤维2中,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占比为25%~35%,所述聚酯纤维的占比为65%~75%。所述聚酯纤维为长纤,所述聚丙烯熔喷后形成短纤,组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2为立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能够进行有效的声能转换,来实现提升吸音效果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隔音棉的吸音层纤维为无序或者层铺状态,不能有效进行声能转换,吸音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吸音层采用聚丙烯和聚酯双组分纤维,疏水率达90%以上,能有效避免吸音层发生霉变。其中,所述隔音层1包括面密度为1800g/m2~8000g/m2的隔音皮革;所述隔音层1的厚度为1mm~4mm;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10mm~40mm。所述吸音层还包括阻燃无纺布3,所述阻燃无纺布3和所述双组分纤维2相互贴合接触。所述阻燃无纺布3避免了所述双组分纤维2为裸露状态,容易掉渣,导致装配效率低,装配环境差的问题。进一步,所述阻燃无纺布3包裹所述双组分纤维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双层阻燃无纺布包裹,即保证产品外观美观,吸音层不掉渣,不分层,装配简单易行;同时也避免了导致产品装配时撕裂,产品性能降低的问题。所述阻燃无纺布3的面密度优选为20g/m2~80g/m2。进一步,所述吸音层还包括铝箔,所述铝箔与背离所述隔音层的所述阻燃无纺布相贴合;所述铝箔有利于加强对吸音层的保护,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优选为0.08mm~0.1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由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面密度为400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棉包括依次设置的隔音层和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由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通过熔喷工艺组合而成的双组分纤维,所述双组分纤维的面密度为400g/m2~600g/m2,所述双组分纤维中,所述聚丙烯纤维的占比为25%~35%,所述聚酯纤维的占比为65%~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包括隔音皮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皮革的面密度为1800g/m2~800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的厚度为1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诺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