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94698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前处理助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所述回收管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所述承接块的右侧设置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的内部设置有间歇轮,所述间歇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有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吸油杆。该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通过搅拌轴与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在除油剂生产过程中,避免加水出现误差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处理助剂
,具体为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前处理助剂就是纺织品在印染处理前进行一系列处理的助剂,一般有精炼剂、洗净剂、除油剂、精练酶、软水剂CT、除油灵、螯合分散剂和渗透等助剂,在当今的服装面料印染行业中,前处理助剂的使用已经必不可少,对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有在生产除油剂时,需要将除油剂的配方原料搅拌混合在一起,同时加入热水稀释,充分混合,然而在混合过程中,随着液态水的蒸发,需要向混合液体中不断添加热水,确保生产的除油剂出油效果达标,但通过工人添加热水极易出现误差,对除油剂的生产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具备在除油剂生产过程中,避免加水出现误差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通过工人添加热水极易造成误差,对除油剂生产不利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在除油剂生产过程中,避免加水出现误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搅拌杆,所述空心搅拌杆的固定连接有集油箱,所述集油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顶部穿插设置有导油管,所述挡油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侧面啮合连接有缓冲板,所述集油箱的上方设置有出油块,所述出油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左侧设置有压感开关,所述承接块的左侧设置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所述承接块的右侧设置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的内部设置有间歇轮,所述间歇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有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吸油杆。优选的,所述通油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限制阀,且阀口指向下方。优选的,所述承接块的顶部设置有顶杆,且顶杆内部存在持续收缩的弹簧。优选的,所述螺杆与缓冲板单向向左啮合传动。优选的,所述吸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油扇,随着吸油杆的转动将制备箱内部混合液吸入到通油管内部。优选的,所述加油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底部设置有加油管。优选的,所述加油管与外界的油箱相互连通,且内部存在恒定的液压力。根据上述的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现提出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将除油剂所需的原材料按一定比例进行准备。S2、将将混合搅拌所需要的箱体清理干净,随后将原材料投入到箱体的内部。S3、启动电机,搅拌轴带动空心搅拌杆转动,同时向箱体内部逐渐缓慢的添加热水。S4、在添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搅拌轴的转动,当搅拌轴的驱动力消失时马上停止加水。S5、将制备完成的除油剂倒出到洁净的包装盒内,并在室温下储存。(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通过搅拌轴与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在对除油剂进行制备时,将除油剂所需要的原料投放到制备箱的内部,启动电机,搅拌轴转动,随后向制备箱的内部添加热水,通过检测机构,当热水添加到标准时,压感开关会被按压导致转搅拌轴连接电机关闭,故工人不会在添加热水,从而达到了在除油剂生产过程中,避免加水出现误差的效果。2、该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通过螺杆与加油机构的配合使用,在螺杆移动的过程中,集油箱内部油液逐渐减小,当螺杆移动挤压封堵块时,封堵块会移动将加油管打开,由于加油管与外界的油箱相互连通,且内部存在恒定的液压力,故油箱会将内部的油液通过加油管充入到集油箱的内部,完成对集油箱油液的自动补充,从而达到了在集油箱内部油液减少时自动进行补充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整体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空心搅拌杆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2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2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制备箱;2、支撑杆;3、搅拌轴;4、检测机构;401、空心搅拌杆;402、集油箱;403、挡油板;404、导油管;405、出油块;406、挤压板;407、螺杆;408、缓冲板;409、承接块;410、挤压杆;411、压感开关;412、固定块;413、吸油杆;414、传动齿轮;415、过渡齿轮;416、间歇轮;417、回收腔;418、回收管;419、通油管;5、加油机构;501、封堵块;502、加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包括制备箱1,制备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4,检测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5,检测机构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搅拌杆401,空心搅拌杆401的固定连接有集油箱402,集油箱4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油板403,挡油板403的顶部穿插设置有导油管404,挡油板40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06,挤压板40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407,螺杆407与缓冲板408单向向左啮合传动,螺杆407的侧面啮合连接有缓冲板408,集油箱402的上方设置有出油块405,出油块40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承接块409,承接块409的顶部设置有顶杆,且顶杆内部存在持续收缩的弹簧,承接块40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杆410,挤压杆410的左侧设置有压感开关411,承接块409的左侧设置有回收管418,回收管418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412,固定块412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417,承接块409的右侧设置有通油管419,通油管419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限制阀,且阀口指向下方,通油管419的内部设置有间歇轮416,间歇轮416的顶部啮合连接有过渡齿轮415,过渡齿轮4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14,传动齿轮414的右侧啮合连接有吸油杆413,吸油杆4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油扇,随着吸油杆413的转动将制备箱1内部混合液吸入到通油管419内部。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5,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方法及设备,包括制备箱1,制备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设备,包括制备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设备,包括制备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侧面穿插设置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侧面设置有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加油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印染前处理助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心搅拌杆(401),所述空心搅拌杆(401)的固定连接有集油箱(402),所述集油箱(4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油板(403),所述挡油板(403)的顶部穿插设置有导油管(404),所述挡油板(403)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06),所述挤压板(40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螺杆(407),所述螺杆(407)的侧面啮合连接有缓冲板(408),所述集油箱(401)的上方设置有出油块(405),所述出油块(40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承接块(409),所述承接块(40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杆(410),所述挤压杆(410)的左侧设置有压感开关(411),所述承接块(409)的左侧设置有回收管(418),所述回收管(418)的侧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412),所述固定块(412)的内部开设有回收腔(417),所述承接块(409)的右侧设置有通油管(419),所述通油管(419)的内部设置有间歇轮(416),所述间歇轮(416)的顶部啮合连接有过渡齿轮(415),所述过渡齿轮(4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14),所述传动齿轮(414)的右侧啮合连接有吸油杆(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保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琦峰沈其明宋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格林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