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659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养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通过对各个养殖功能模块的合理布局、关键模块的优化升级实现对现有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本系统所有模块均建设于陆地上,包括八大模块,八大模块分别为圆筒形养殖池、滤污、缓冲池、消毒、生化、鱼菜共养池、沉水植物工厂及循环泵,各模块直接通过管道连接,模块连接的关键节点设置有若干的分流阀,用于控制不同分支的流量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养殖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对于鱼菜共生进行循环养殖的系统,其在循环养殖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国外称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s,简称RAS)具有用水量少、占地少、养殖密度大、产量高、效益好、养殖环境可控性较强等特点,同时循环水养殖可解决传统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环境恶化、以及养殖对象病害频发等问题,实现绿色健康养殖,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全国各地流行发展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中,存在以下缺点:1、养殖池的换水采用边进边出模式,换水不充分;排水过程中“茶杯效应”不显著,排污效果不佳。2、现有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通常采用单向循环的水处理模式,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养殖系统停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对各个养殖功能模块的合理布局,以及关键模块的优化升级实现对现有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本系统所有模块均建设于陆地上,包括八大模块,八大模块分别为圆筒形养殖池、滤污、缓冲池、消毒、生化、鱼菜共养池、沉水植物工厂及循环泵,各模块直接通过管道连接,模块连接的关键节点设置有若干的分流阀,用于控制不同分支的流量大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圆筒形养殖模块为主要的养殖区域,其容积占整个养殖系统总容积的40%-50%,养殖鱼类的生物量占整个系统总养殖生物量的70-85%;圆筒形养殖池底部为漏斗状,漏斗底端圆心位置有一圆型排水口,排水口内设置适当的防逃筛,外接排水管道;排水口正上方有一底部锥形的圆柱型堵块,圆柱型堵块采用沉水性材料制作,堵块正上方有一浮球,两者通过一软绳链接,浮球完全被浸没时产生的浮力至少为将堵块从排水口处拉起所需拉力的120%;排水口旁边设置有一个连杆座,其通过一个连杆与堵块连接,连杆与堵块、连杆座之间为链式连接;圆筒养殖池模块的进水口在池壁上沿部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滤污主要利用网袋、栅栏等物理手段过滤养殖圆池排出的大颗粒固态粪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缓冲池模块可蓄水量大于圆筒养殖模块的一次性排水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消毒模块主要利用波长为100-400nm范围内的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生化模块主要放置生化球、陶瓷环等生化过滤材料进行生化过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鱼菜共养模块为养殖与种植同时进行的模式。其水面放置蔬菜种植板浮板,浮板上设有种植孔,用于蔬菜种植;浮板下设有支架,支架外放置防鱼网,主要用于防止蔬菜的根系受养殖鱼类所损伤;鱼菜共养模块蔬菜种植浮板的面积小于此模块总面积的50%,养殖鱼类的生物总量占整个系统总养殖生物量的15%-30%;鱼菜共养模块所养殖可选择圆形养殖池模块同种鱼的较小规格鱼类,减少圆形养殖池因大小不同规格竞争而导致的优胜劣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沉水植物工厂模块主要用于沉水植物种植。该模块顶部为透明阳光板,阳光板下安装有植物生长灯,以实现一天24小时内阳光与灯光轮流为沉水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光线;植物生长灯选用红光波长在630-700nm的LED灯和蓝光波长在450-470nm的LED灯,比例约为3:1;沉水植物工厂模块底部两边向中间倾斜,中间设有集污沟,可使水中污物沉底后滑落集中在集污沟中;沉水植物工厂模块底部建鱼骨栽培基,鱼骨栽培基上种植沉水性植物如金鱼藻、狐尾藻、黑藻;鱼骨栽培基与集污沟成鱼骨状排列;沉水植物工厂模块进水口在两端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多处分流阀设置,使整个系统水循环模式可根据不同的气温、水温、水质状况,以及临时需求,通过调整分流阀,达到串联变并联、一条变多条水循环模式的效果,保证了即使在意外情况也能维持水循环的持续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鱼菜共生养殖系统各模块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沉水植物工厂模块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沉水植物工厂模块俯视布局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鱼菜共养模块纵切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形养殖池模块纵切面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圆筒形养殖池;2、滤污;3、缓冲池;4、消毒;5、生化;6、鱼菜共养池;7、沉水植物工厂;8、循环泵;9、阳光板;10、植物生长灯;11、沉水植物;12、鱼骨栽培基;13、集污沟;14、进水口;15、蔬菜;16、种植浮板;17、支架;18、防鱼网;19、堵块;20、连杆;21、防逃筛;22、浮球;23、软绳;24、连杆座;25、排水口;26、分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本系统所有模块均建设于陆地上,包括八大模块,八大模块分别为圆筒形养殖池1、滤污2、缓冲池3、消毒4、生化5、鱼菜共养池6、沉水植物工厂7及循环泵8,各模块直接通过管道连接,模块连接的关键节点设置有若干的分流阀26,用于控制不同分支的流量大小;多处分流阀26设置,使整个系统水循环模式可根据不同的气温、水质状况、以及临时需求,通过调整分流阀26,达到串联变并联、一条变多条水循环模式的效果,保证了即使在意外情况也能维持水循环的持续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圆筒形养殖池1模块为主要的养殖区域,其容积占整个养殖系统总容积的40%-50%,养殖鱼类的生物量占整个系统总养殖生物量的70-85%;圆筒形养殖池底部为漏斗状,圆心位置有一圆型排水口25,排水口25内设置适当的防逃筛21,外接排水管道;排水口25正上方有一底部锥形的圆柱型堵块19,圆柱型堵块19采用沉水性材料制作,堵块19正上方有一浮球22,两者通过一软绳23链接,浮球22完全被浸没时产生的浮力至少为将堵块19从排水口25处拉起所需拉力的120%;排水口25旁边设置有一个连杆座24,其通过一个连杆20与堵块19连接,连杆20与堵块19、连杆座24之间为链式连接;圆筒养殖1模块的进水口14在上沿部位;当养殖圆筒内水位达到排水高度,在浮球22浮力的带动下,堵块19被拉起,养殖池内水通过排水口25向外排,池底的鱼类粪便因强烈的“茶杯效应”快速被排出;当水位下降到一定位置,堵块19被排水口25产生的负压吸附,堵紧排水口25,养殖圆筒池1停止排水,直至水位继续上升到排水高度,如此反复;漏斗型底部利用“茶杯效应”及间歇式换水,可使底部排污更彻底,换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所有模块均建设于陆地上,包括八大模块,八大模块分别为圆筒形养殖池(1)、滤污(2)、缓冲池(3)、消毒(4)、生化(5)、鱼菜共养池(6)、沉水植物工厂(7)及循环泵(8),各模块直接通过管道连接,模块连接的关键节点设置有若干的分流阀(26),用于控制不同分支的流量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所有模块均建设于陆地上,包括八大模块,八大模块分别为圆筒形养殖池(1)、滤污(2)、缓冲池(3)、消毒(4)、生化(5)、鱼菜共养池(6)、沉水植物工厂(7)及循环泵(8),各模块直接通过管道连接,模块连接的关键节点设置有若干的分流阀(26),用于控制不同分支的流量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养殖池(1)模块为主要的养殖区域,其容积占整个养殖系统总容积的40%-50%,养殖鱼类的生物量占整个系统养殖总生物量的70-85%;圆筒形养殖池的底部为漏斗状,漏斗底端圆心位置有一圆型排水口(25),排水口(25)内设置适当的防逃筛(21),外接排水管道;排水口(25)正上方有一底部锥形的圆柱型堵块(19),圆柱型堵块(19)采用沉水性材料制作,堵块(19)正上方有一浮球(22),两者通过一软绳(23)链接,浮球(22)完全被浸没时产生的浮力至少为将堵块(19)从排水口(25)处拉起所需拉力的120%;排水口(25)旁边设置有一个连杆座(24),其通过一个连杆(20)与堵块(19)连接,连杆(20)与堵块(19)、连杆座(24)之间为链式连接;圆筒形养殖池(1)模块的进水口(14)在池壁上沿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滤污(2)主要利用网袋、栅栏等物理手段过滤养殖圆筒池(1)排出的大颗粒固态粪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缓冲池(3)模块可蓄水量大于圆筒形养殖池(1)模块的一次性排水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陆基圆池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源介百飞程光平马艳群罗璇黄恺李秀珍黎玉林施金谷韩书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