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63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冷却介质。其中,第二盖板盖设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冷却介质位于密闭空间中;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具有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且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的朝向密闭空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毛细槽,多个毛细槽连通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毛细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毛细片,多个毛细片排列于毛细槽的槽壁上,用于增强毛细槽的毛细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在毛细片的作用下将使得毛细槽的毛细力进一步地增强,进而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地沿着毛细槽到达吸热区域处,从而可以更快速的对热源进行降温,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是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设备等中的一种装置,通过散热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等进行散热。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也远来越多,因此,及时的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散热装置散热较慢,导致电子设备的温度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解决散热装置散热较慢,导致电子设备的温度居高不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具有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密闭空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毛细槽,所述多个毛细槽连通所述吸热区域和所述散热区域,所述毛细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毛细片,所述多个毛细片排列于所述毛细槽的槽壁上,用于增强所述毛细槽的毛细力。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吸热区域靠近热源时,位于吸热区域附近的冷却介质将吸收热量,使得热源的温度降低。冷却介质吸收热量之后,将从液相变为气相填充在上述密闭空间中,此时,带有热量的处于气相状态的冷却介质将到达散热区域处,并通过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使得气相的冷却介质重新变回液相的冷却介质。至此,则实现了通过散热装置在吸热区域处进行吸热,并在散热区域处进行放热的目的。也即是,实现了对热源进行降温的目的。在位于散热区域处的气相的冷却介质重新变回液相的冷却介质之后,由于毛细槽连通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因此,在毛细槽的毛细力的作用下将使得冷却介质沿着毛细槽重新到达吸热区域处,以便对热源进行再次的降温。依此循环。其中,由于毛细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毛细片,因此,在毛细片的作用下将使得毛细槽的毛细力进一步地增强,进而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地沿着毛细槽到达吸热区域处,从而可以更快速的对热源进行降温,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片为纳米薄片。通过在毛细槽的槽壁上设置纳米薄片,在可以增大毛细槽的毛细力的同时,由于纳米薄片体积较小,因此,不会大幅度减小毛细槽的横截面积。通俗地讲,纳米薄片在提高毛细槽的毛细力的同时不会大幅度的占用毛细槽的“流通通道”,因此,可以使得单位时间内由散热区域流向吸热区域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较多,进而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较快。进一步地,所述槽壁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纳米薄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所述纳米薄片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通过将纳米薄片的一端固定在侧壁和/或所述底壁、另一端朝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就可以使得纳米薄片的另一端不会直接朝向毛细槽的“流通通道”,这样,就可以避免纳米薄片“堵塞”毛细槽的“流通通道”的情况发生。进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由散热区域流向吸热区域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较多,从而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较快。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薄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毛细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纳米薄片的宽度方向与毛细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可以避免纳米薄片沿着自身的宽度方向“横在”毛细槽中的情况发生,因而可以减少当冷却介质在毛细槽中由散热区域向吸热区域流动时,纳米薄片对冷却介质的阻挡作用,进而使得冷却介质在毛细槽中的流动变得更快,从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变快。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薄片的厚度位于10nm-200nm的范围之内;和/或,所述纳米薄片的宽度位于1μm-5μm的范围之内;和/或,所述纳米薄片的高度位于1μm-10μm的范围之内。当纳米薄片的厚度位于10nm-200nm的范围之内时,经申请人研究发现,一方面,可以避免纳米薄片太薄而导致的纳米薄片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纳米薄片太厚而导致的浪费材料的问题。当纳米薄片的宽度位于1μm-5μm的范围之内时,可以使得纳米薄片既不会对冷却介质在毛细槽中的流动形成阻碍,还能够为冷却介质提供较大的毛细力,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的沿着毛细槽流动,进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当纳米薄片的高度位于1μm-10μm的范围之内时,可以使得纳米薄片既不会对冷却介质在毛细槽中的流动形成阻碍,还能够为冷却介质提供较大的毛细力,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的沿着毛细槽流动,进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薄片为Cu8(PO3OH)2(PO4)4·7H2O纳米薄片。由于Cu8(PO3OH)2(PO4)4·7H2O纳米薄片中的羟基使得纳米薄片具备较好的亲水性能,这样,当冷却介质为水时,Cu8(PO3OH)2(PO4)4·7H2O纳米薄片可以对冷却介质形成较大的吸引力,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的沿着毛细槽流动,进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进一步地,所述毛细槽的深度与所述毛细槽的宽度之比位于0.5-2的范围之内。当毛细槽的深度与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0.5-2的范围之内时,毛细槽的毛细力较大,当毛细槽的毛细力较大时,可以更快速的使得冷却介质沿着毛细槽从散热区域向吸热区域流动,进而可以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更好。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支柱,所述支柱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所述支柱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盖板,所述支柱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盖板。通过设置支柱,可以增强整个散热装置的强度,进而可以避免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塌陷”的情况发生。比如,可以避免当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受到来自散热装置外部的力时,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出现塌陷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支柱的高度位于20μm-200μm的范围之内。当支柱的高度位于20μm-200μm的范围之内时,一方面,支柱的强度较高。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夹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密闭空间的大小刚好能够保证散热装置具备较好的散热性能。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吸热区域靠近热源时,位于吸热区域附近的冷却介质将吸收热量,使得热源的温度降低。冷却介质吸收热量之后,将从液相变为气相填充在上述密闭空间中,此时,带有热量的处于气相状态的冷却介质将到达散热区域处,并通过散热区域进行散热,使得气相的冷却介质重新变回液相的冷却介质。至此,则实现了通过散热装置在吸热区域处进行吸热,并在散热区域处进行放热的目的。也即是,实现了对热源进行降温的目的。在位于散热区域处的气相的冷却介质重新变回液相的冷却介质之后,由于毛细槽连通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因此,在毛细槽的毛细力的作用下将使得冷却介质沿着毛细槽重新到达吸热区域处,以便对热源进行再次的降温。依此循环。其中,由于毛细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毛细片,因此,在毛细片的作用下将使得毛细槽的毛细力进一步地增强,进而使得冷却介质更快速地沿着毛细槽到达吸热区域处,从而可以更快速的对热源进行降温,使得该散热装置的散热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n第一盖板;/n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n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n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具有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密闭空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毛细槽,所述多个毛细槽连通所述吸热区域和所述散热区域,所述毛细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毛细片,所述多个毛细片排列于所述毛细槽的槽壁上,用于增强所述毛细槽的毛细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第一盖板;
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位于所述密闭空间中;
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具有吸热区域和散热区域,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的朝向所述密闭空间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毛细槽,所述多个毛细槽连通所述吸热区域和所述散热区域,所述毛细槽的槽壁设置有多个毛细片,所述多个毛细片排列于所述毛细槽的槽壁上,用于增强所述毛细槽的毛细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片为纳米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纳米薄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所述纳米薄片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毛细槽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薄片的厚度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忠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