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7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盒,包括盒体及内衬套,所述盒体内部中空,所述内衬套设于盒体内,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检测槽,所述内衬套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内衬套内设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连通,且所述导液口朝向盒体的底部设置。该检测盒能有效引导毛发混合液完成层析上样,同时能避免液体残留在检测盒的侧壁上,保证毛发混合液完全层析上样,提高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盒
本技术属于检测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盒。
技术介绍
当前大多数毒品是通过尿液排出,通常情况下只需收集被测者的尿液作为检测的标本,以尿液作为检测样品,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以及存在造假的可能,且尿液样品只能反映吸毒者近几天的吸毒情况,需要及时采集。以毛发作为检测样品能克服以上缺点,且毛发易于获取、易保存、目标物稳定、检测时限长、能反映较长时间的毒品使用情况等独特优势而在法医毒物学、临床毒物学以及兴奋剂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毛发作为检测样品用于检测分析时,需要先对检测样品进行处理如研磨破碎,以提取样品成分得到毛发混合液,再进行检测。现有市面上用于毛发检测的检测盒,不能有效地引导研磨后的毛发混合液流动至检测的位置,同时,毛发混合液容易残留在检测盒的侧壁上,造成液体不能完全层析上样,降低了毛发混合液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盒,该检测盒能有效引导毛发混合液完成层析上样,同时能避免液体残留在检测盒的侧壁上,保证毛发混合液完全层析上样,提高利用率。其技术方案如下:检测盒,包括盒体及内衬套,所述盒体内部中空,所述内衬套设于盒体内,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检测槽,所述内衬套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内衬套内设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连通,且所述导液口朝向盒体的底部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部,所述导液部相对盒体的侧壁倾斜设置,并沿内衬套的内壁朝靠近盒体底部的一端延伸,所述导液口位于导液部靠近盒体的底部的一端,所述漏斗结构与内衬套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凸台上设有引流面,所述引流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引流面沿凸台远离检测槽的一侧的侧壁朝靠近检测槽的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台的侧壁包围引流面,所述凸台靠近所述检测槽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侧壁的底部,所述缺口朝向检测槽,且所述缺口位于引流面与检测槽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顶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连通凸台的台面与引流面,所述导液部伸入至导流孔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孔设于凸台顶部靠近检测槽的一侧,所述导液口朝向引流面靠近检测槽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侧壁与盒体的侧壁之间设有挡液条,所述挡液条包括第一挡液条及第二挡液条,所述第一挡液条与第二挡液条分别位于凸台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液条位于检测槽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挡液条位于检测槽的另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所述凸台的表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凸台的弧形表面形成引流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设有四条,包括第一检测槽、第二检测槽、第三检测槽及第四检测槽,所述第一检测槽、第二检测槽、第三检测槽及第四检测槽包围凸台,且四条所述检测槽相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部延伸至凸台的上方,且所述导液口朝向凸台的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套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层析条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内衬套的外壁纵向设置并朝靠近检测槽的一端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安装槽齐平设置,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匀分布于内衬套的外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套与盒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衬套顶部设有连接槽,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连接槽适配的连接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盒体之间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盒体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盖体连接,所述连接带采用柔性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中设有引流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的宽度范围为1-10mm。本技术所提供的检测盒,通过设置漏斗结构,将毛发混合液从进液口倒入内衬套中,液体在漏斗结构的导流作用下,从导液口流出至盒体底部的检测槽中,从而有效完成层析上样;同时,在漏斗结构的导流作用下,能使液体完全流至检测槽中进行层析上样,避免液体残留在检测盒的内壁上,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并提高了液体的利用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检测盒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检测盒中内衬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检测盒中内衬套预装层析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检测盒中内衬套表面贴上透明贴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检测盒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检测盒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检测盒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检测盒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检测盒中内衬套预装层析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盒体;11、连接块;12、卡接块;20、凸台;21、引流面;22、导流孔;23、缺口;30、检测槽;40、内衬套;41、漏斗结构;411、导液部;42、安装槽;43、连接槽;44、支脚;50、层析条;60、引流垫;70、盖体;71、卡接槽;72、连接带;80、第一挡液条;81、第二挡液条;90、透明贴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是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安装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述”、“该”为相应位置之前所提及或描述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该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与其所提及的技术特征或
技术实现思路
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似的。毫无疑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及内衬套,所述盒体内部中空,所述内衬套设于盒体内,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检测槽,所述内衬套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内衬套内设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连通,且所述导液口朝向盒体的底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及内衬套,所述盒体内部中空,所述内衬套设于盒体内,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检测槽,所述内衬套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内衬套内设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口,所述导液口与进液口连通,且所述导液口朝向盒体的底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结构具有导液部,所述导液部相对盒体的侧壁倾斜设置,并沿内衬套的内壁朝靠近盒体底部的一端延伸,所述导液口位于导液部靠近盒体的底部的一端,所述漏斗结构与内衬套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凸台上设有引流面,所述引流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引流面沿凸台远离检测槽的一侧的侧壁朝靠近检测槽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台的侧壁包围引流面,所述凸台靠近所述检测槽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侧壁的底部,所述缺口朝向检测槽,且所述缺口位于引流面与检测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顶部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液部伸入至导流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设于凸台顶部靠近检测槽的一侧,所述导液口朝向引流面靠近检测槽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检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侧壁与盒体的侧壁之间设有挡液条,所述挡液条包括第一挡液条及第二挡液条,所述第一挡液条与第二挡液条分别位于凸台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挡液条位于检测槽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挡液条位于检测槽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熊正洪裕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