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08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2
本申请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涉及荧光免疫试剂卡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试剂条,试剂条放置于下壳体内,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连接;试剂卡还包括混匀区,下壳体设置有混匀区;对应于混匀区,在上壳体设置有混匀区口。本申请试剂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方便操作,在本申请试剂卡内即可依次完成测试样混匀和免疫反应的工序,解决了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混匀板因重复利用需要不断清洗而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以及混匀板清洗不彻底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可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
本申请涉及荧光免疫试剂卡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
技术介绍
荧光免疫试剂卡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干试剂条。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夹持住干试剂条,干试剂条是带有干化学试剂的纸条,用于检测液体标本中的化学成分。荧光免疫试剂卡需要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配套使用,可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肌红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的含量,检测结果用于临床辅助诊断。通常,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设置有混匀板,由移液吸头将稀释液和血液分别滴加至混匀板内,并使用移液吸头反复抽打将测试液混合均匀后,再由加样滴管吸取测试液滴加在试剂卡内的试剂条上发生免疫反应。但在每次检测完毕后,由于检测液多样,需要进行多次换样,因此混匀板在每次使用之后还需要清洗以备再次使用,如此降低了分析仪的测试速度,并且混匀板在清洗后可能残留其他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试剂卡中设置混匀区,将混合工序转移到一次性试剂卡中进行,解决了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混匀板因重复利用需要不断清洗而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以及混匀板清洗不彻底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可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在试剂卡中设置混匀区,在本申请试剂卡内可依次完成测试液混匀和免疫反应的步骤,解决了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混匀板因重复利用需要不断清洗而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以及混匀板清洗不彻底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可信的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试剂条,所述试剂条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对连接形成所述试剂卡;所述试剂卡还包括混匀区,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所述混匀区;对应于所述混匀区,在所述上壳体设置有混匀区口。进一步地,所述混匀区为开口朝向所述上壳体方向且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对连接时,所述混匀区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混匀区口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通过插槽连接,所述上壳体内设置有插销,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插销相配合的插槽,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扣合时,所述插销插接在所述插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试剂卡固定凹槽,所述混匀区和所述试剂卡固定凹槽沿所述下壳体的中轴线依次排布,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试剂条的长度。进一步地,对应于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所述上壳体设置有加样口和观察口,所述混匀区口、所述加样口和所述观察口沿所述上壳体的中轴线依次排布。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上壳体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设置有内凹结构,所述加样口、所述内凹结构和所述观察口沿所述上壳体的中轴线依次排布。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壳体内壁上,所述加样口和所述观察口之间还设置有阻隔筋条,所述加样口、所述阻隔筋条和所述观察口沿所述上壳体的中轴线依次排布。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互连接时,所述阻隔筋条与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5mm-0.8mm。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通过设置混合区,使测试液混匀和免疫反应均在一个试剂卡中即可完成,本申请试剂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且方便操作,解决了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混匀板因重复利用需要不断清洗而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以及混匀板清洗不彻底而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可信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壳体内壁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其中,1-上壳体,11-插销,12-加样口,13-观察口,14-限位板,15-内凹结构,16-阻隔筋条;2-下壳体,21-插槽,22-试剂条固定凹槽;3-混匀区;4-混匀区口。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为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为上壳体内壁面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试剂条,试剂条放置于下壳体2内,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对连接形成试剂卡。上壳体1与上壳体2将试剂条密封夹持形成试剂卡。试剂卡还包括混匀区3,下壳体2设置有混匀区3。对应于混匀区3,在上壳体设置有混匀区口4。在使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进行检测时,需要将待测血样与稀释液进行混合,移液滴头穿过混匀区口4分别将待测血样和稀释液滴加到混合区3内,并将测试液反复抽打使其混合均匀。混匀区3为开口朝向上壳体1方向且中空的长方体形。移液滴头穿过混匀区口4抽打混匀测试液时,易将混匀区3内的测试液飞溅到试剂卡内,对试剂条造成污染,因此为了避免测试液飞溅到试剂条上造成污染,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相对连接时,所述混匀区3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混匀区口4相贴合。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插销11和插槽21相对扣合连接,上壳体1内设置有插销11,下壳体2内设置有与插销11相配合的插槽21,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互扣合时,插销11紧密插接在插槽21内。如图3所示,下壳体2内还设置有试剂条固定凹槽22,混匀区3和试剂条固定凹槽22沿下壳体2的中轴线依次排布,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试剂条的长度。试剂条放置于试剂条固定凹槽22上。如图2所示,对应于试剂条固定凹槽22,上壳体1还包括加样口12和观察口13,混匀区口4、加样口12和观察口13沿上壳体1的中轴线依次排布。试剂条固定凹槽22的作用在于,当移液滴头通过加样口12向试剂条上滴加测试液时,多余的测试液渗透出试剂条流向了试剂条固定凹槽22内,使多余的测试液不会接触到试剂条背部,解决了因试剂条背部被多余测试液浸泡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了使试剂条在试剂卡内稳定放置、不移位。所述上壳体1内壁还设置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与所述上壳体1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限位板14对应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22设置有内凹结构15,当上、下试剂卡相对扣合时,内凹结构15与试剂条固定凹槽22正好上下相对。所述加样口12、所述内凹结构15和所述观察口13沿所述上壳体1的中轴线依次排布。当上、下试剂卡相对扣合时,试剂条卡设在内凹结构15中,以限制试剂条的移动。在实际测试过程,移液滴头吸取测试液通过加样口12滴加到试剂条上,当滴加的测试液过多时,测试液在试剂条上的展板速度过快,且多余的测试液会渗透至试剂条的背部。因此为了控制测试液的展板速度,在所述上壳体1内壁上,所述加样口12和所述观察口13之间还设置有阻隔筋条16,所述加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试剂条,所述试剂条放置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相对连接形成所述试剂卡;/n所述试剂卡还包括混匀区(3),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所述混匀区(3);/n对应于所述混匀区(3),在所述上壳体(1)设置有混匀区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试剂条,所述试剂条放置于所述下壳体(2)内,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相对连接形成所述试剂卡;
所述试剂卡还包括混匀区(3),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所述混匀区(3);
对应于所述混匀区(3),在所述上壳体(1)设置有混匀区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区(3)为开口朝向所述上壳体(1)方向且中空的长方体形,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相对连接时,所述混匀区(3)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混匀区口(4)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通过插槽相对连接,所述上壳体(1)内设置有插销(11),所述下壳体(2)内设置有与所述插销(11)相配合的插槽(21),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相互扣合时,所述插销(11)插接在所述插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内还设置有试剂条固定凹槽(22),所述混匀区(3)和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22)沿所述下壳体(2)的中轴线依次排布,所述试剂条固定凹槽(22)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腾飞张承宝王勇黄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基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