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534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包括反射碗、近光光源、遮光板、远光光源、聚光器和透镜,透镜设置在遮光板的前方,反射碗和近光光源设置在遮光板的后上方,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碗反射后穿过透镜形成近光光形,远光光源和聚光器设置在遮光板的下方,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器聚光后穿过透镜形成远光光形,遮光板沿前后方向设有折线并形成低部和高部,遮光板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为近光光形和远光光形之间的截止线形状,遮光板的高部设有一三角窗口以及一凸出于遮光板的上表面的反射部,反射部与三角窗口围合构成锥形反射腔,锥形反射腔的大端朝向透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善远光光形的不均匀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车灯的近光或远光都有相应的法规要求,以GB25991为例,对车灯近光的光形各测试点的要求是在前方25m处的屏幕上的照度作为测量依据的,其中,对于测试点50L要求不能超过一定的照度阈值。现有技术采用如图1所示的车灯照明装置,当车灯的点亮状态是近光模式时,测试点50L处的照度相比邻近区域要低,如图2所示,X处车灯的点亮状态变换成远光模式时,如果测试点50L处没有补充的光线照射在对应的位置,那么远光光形在测试点50L处则不均匀,表现出该区域产生暗斑,如图3所示的X处,图2及图3均引用自公开号为WO2020074327A1的专利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解决远光光形在测试点50L处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包括反射碗、近光光源、遮光板、远光光源、聚光器和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前方,所述反射碗和近光光源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后上方,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碗反射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远光光源和聚光器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下方,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聚光器聚光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远光光形,所述遮光板沿前后方向设有折线并形成低部和高部,所述遮光板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为所述近光光形和远光光形之间的截止线形状,所述遮光板的高部设有一三角窗口以及一凸出于所述遮光板的上表面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三角窗口围合构成锥形反射腔,所述锥形反射腔的大端朝向所述透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部与所述遮光板一体成型,所述遮光板的表面以及所述反射部的内外表面均设有镀铝反射层。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板的厚度不大于0.1mm。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碗为前方和下方形成开口的椭球面的一部分,所述近光光源处于所述反射碗的后焦点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远光光源设置在所述聚光器的光学原点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利用锥形反射腔对远光光形50L处进行补充照射,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设置光源,获得了更为均匀的远光光形。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车灯照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产生的近光光形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产生的远光光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上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下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结合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包括反射碗1、近光LED光源2、遮光板5、远光LED光源3、聚光器4和透镜6。近光LED光源2的颗数至少为2颗(本实施例为2颗),远光LED光源3的颗数至少为2颗(本实施例为2颗),远光LED光源3为3芯芯片。分散设置的光源,使得热源分散开,更有利于散热,提高车灯模组的热学性能。聚光器4设置在远光LED光源3前方,远光LED光源3位于聚光器4的光学原点处。聚光器4的光学面表面为圆锥台面呈杯状。遮光板5设置在近光LED光源2与远光LED光源3之间,遮光板5贴近聚光器4上边沿,且与聚光器4中心线平行。遮光板5的前端设置为凹曲面。透镜6设置在遮光板5的前方,即遮光板5凹曲面圆弧开口朝向透镜6进光面,聚光器4的大开口面也朝向透镜6,透镜6为单凸单曲面结构。远光LED光源3位于遮光板5的下方,而反射碗1和近光LED光源2设置在遮光板5的后上方。反射碗1的光学面表面为椭球面的一部分,反射碗1分别朝遮光板5的前方和下方形成开口。近光LED光源2的中心则位于反射碗1的后焦点位置。近光LED光源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碗1反射后穿过透镜6形成近光光形。遮光板5沿前后方向设有折线并形成低部51和高部52,遮光板5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为近光光形和远光光形之间的截止线形状。遮光板5厚度H=0.1mm,超薄板有利于远近光衔接性。遮光板5的高部52靠近前端面与低部51、高部52分界线的交叉位置开设一三角窗口53以及由遮光板5的上表面向上凸起的反射部54,反射部54与三角窗口53围合构成锥形反射腔,锥形反射腔的大端朝向透镜6。在遮光板5的上下表面以及反射部54的内外表面镀铝构成镀铝反射层,镀铝反射层的反射率约0.85。在点亮远光LED光源3时,远光LED光源3发出的大部分光经过聚光器4聚光后射向透镜6而小部分光线进入锥形反射腔由反射部54内表面反射后射向透镜6形成对远光光形的50L处的补光,由此使远光光形更为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包括反射碗、近光光源、遮光板、远光光源、聚光器和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前方,所述反射碗和近光光源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后上方,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碗反射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远光光源和聚光器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下方,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聚光器聚光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远光光形,所述遮光板沿前后方向设有折线并形成低部和高部,所述遮光板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为所述近光光形和远光光形之间的截止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的高部设有一三角窗口以及一凸出于所述遮光板的上表面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三角窗口围合构成锥形反射腔,所述锥形反射腔的大端朝向所述透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大灯照明装置,包括反射碗、近光光源、遮光板、远光光源、聚光器和透镜,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前方,所述反射碗和近光光源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后上方,所述近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碗反射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近光光形,所述远光光源和聚光器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下方,所述远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聚光器聚光后穿过所述透镜形成远光光形,所述遮光板沿前后方向设有折线并形成低部和高部,所述遮光板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为所述近光光形和远光光形之间的截止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的高部设有一三角窗口以及一凸出于所述遮光板的上表面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与所述三角窗口围合构成锥形反射腔,所述锥形反射腔的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是翰宋佳玲李浩张寒青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