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式透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21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软式透水管,它包括透水管本体、弧形支撑管套和连接件,所述透水管本体由螺旋弹簧、透水过滤层、织物层、柔韧层和抗拉伸层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弧形支撑管套能够对透水管本体的弯曲处进行支撑和固定,防止透水管本体发生位移;通过连接件能够将两条透水管本体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提高透水管的弹性、柔韧性、耐疲劳性和抗拉伸性能,使得透水管本体抗压的同时依旧保持其柔软性,防止管壁发生裂痕,且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式透水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
,尤其是一种软式透水管。
技术介绍
软式透水管是一种具有倒滤透(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它克服了其他排水管材的诸多弊病,它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排水为一体,具有工程设计要求的耐压、透水及反滤作用。不因地质、地理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并可达到排放洁净水的效果,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属于新型环保产品。但是现有的软式透水管存在以下不足:1、当透水管需要弯曲铺装时,透水管弯曲处仅依靠螺旋弹簧的支撑,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位移,且弯曲的弧度无法固定;2、透水管与透水管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费时费力;3、透水管弯曲时管壁容易出现裂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弯曲处进行有效固定,且连接方便的软式透水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式透水管,它包括透水管本体、弧形支撑管套和连接件,所述透水管本体由螺旋弹簧、透水过滤层、织物层、柔韧层和抗拉伸层组成,所述螺旋弹簧的外周包覆有一层透水过滤层,所述透水过滤层的外周设置有织物层,所述织物层的外周设置有柔韧层,所述柔韧层的外周设置有抗拉伸层,所述透水管本体的外周套设有弧形支撑管套,所述透水管本体的两端安装有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支撑管套由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组成,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均包括框架和高碳钢丝网,所述框架的外周焊接有高碳钢丝网。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有与螺旋弹簧相适应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由筒帽和套筒组成,所述筒帽的一侧面设置有套筒,所述筒帽和套筒一体成型,所述筒帽和套筒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筒的外周设置有与螺旋弹簧位置和大小相适应的螺旋凹槽,所述筒帽上开设有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弹簧的外周涂覆有防腐涂层,所述防腐涂层的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进一步的,所述透水过滤层为无纺布层,所述织物层为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层,所述柔韧层为玻璃纤维布层,所述抗拉伸层为外覆有PVC的特多龙纱布层。进一步的,所述柔韧层的内外侧壁均设置有凸起的纹路,所述抗拉伸层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凸起纹路相对应的凹陷纹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弧形支撑管套能够对透水管本体的弯曲处进行支撑和固定,防止透水管本体发生位移;通过连接件能够将两条透水管本体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提高透水管的弹性、柔韧性、耐疲劳性和抗拉伸性能,使得透水管本体抗压的同时依旧保持其柔软性,防止管壁发生裂痕,且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根本技术的软式透水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透水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管本体;2、弧形支撑管套;3、连接件;11、螺旋弹簧;12、透水过滤层;13、织物层;14、柔韧层;15、抗拉伸层;21、第一管套;211、框架;212、高碳钢丝网;31、筒帽;32、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软式透水管,它包括透水管本体1、弧形支撑管套2和连接件3,所述透水管本体1由螺旋弹簧11、透水过滤层12、织物层13、柔韧层14和抗拉伸层15组成,所述螺旋弹簧11的外周包覆有一层透水过滤层12,所述透水过滤层12的外周设置有织物层13,所述织物层13的外周设置有柔韧层14,所述柔韧层14的外周设置有抗拉伸层15,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外周套设有弧形支撑管套2,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两端安装有连接件3,弧形支撑套管2设置有多个,分别为不同弯曲弧度的,用于适应不同的透水管本体1的弯曲弧度。所述弧形支撑管套2由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组成,所述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均包括框架211和高碳钢丝网212,所述框架211的外周焊接有高碳钢丝网212。所述框架211的内侧设置有与螺旋弹簧11相适应的凹槽。所述连接件3由筒帽31和套筒32组成,所述筒帽31的一侧面设置有套筒32,所述筒帽31和套筒32一体成型,所述筒帽31和套筒32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筒32的外周设置有与螺旋弹簧11位置和大小相适应的螺旋凹槽,所述筒帽31上开设有螺纹孔,当两根透水管本体1进行连接时,先分别将套筒32旋入透水管本体1中,螺旋弹簧11刚好旋入螺旋凹槽内,然后将位于两根透水管本体1上的筒帽31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再在透水管本体1的外周通过卡箍将透水管本体1和套筒32卡紧,从而实现两根透水管本体1的连接。所述螺旋弹簧11的外周涂覆有防腐涂层,具体为金属防腐涂料涂层,所述防腐涂层的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层,具体为管道用抗菌涂料涂层。所述透水过滤层12为无纺布层,所述织物层13为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层,所述柔韧层14为玻璃纤维布层,所述抗拉伸层15为外覆有PVC的特多龙纱布层。所述柔韧层14的内外侧壁均设置有凸起纹路,所述抗拉伸层15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凸起纹路相对应的凹陷的纹路,柔韧层14和抗拉伸层15通过热压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透水管本体需要弯曲时,根据具体的弯曲弧度选择相对应的弧形支撑管套,通过弧形支撑管套能够对透水管本体的弯曲处进行支撑,防止透水管本体发生位移;当两个透水管本体需要进行连接时,通过连接件将两条透水管本体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透水管本体通过无纺布层进行透水和过滤;织物层为聚酯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编织而成的面料层,具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和弹性恢复力,并且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透水管本体所受到的外界压力;柔韧层为玻璃纤维布层,玻璃纤维布由玻璃纤维与短纤针刺无纺布复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柔韧性及高度抗拉力,使之在透水管本体中可以起到加筋的作用,加强柔韧性以及抗拉力;抗拉伸层采用外覆有PVC的特多龙纱布层进一步提高抗拉伸的能力,从而防止出现裂痕;凸起纹路和凹陷纹路相配合,加强柔韧层和抗拉伸层的连接强度。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水管本体(1)、弧形支撑管套(2)和连接件(3),所述透水管本体(1)由螺旋弹簧(11)、透水过滤层(12)、织物层(13)、柔韧层(14)和抗拉伸层(15)组成,所述螺旋弹簧(11)的外周包覆有一层透水过滤层(12),所述透水过滤层(12)的外周设置有织物层(13),所述织物层(13)的外周设置有柔韧层(14),所述柔韧层(14)的外周设置有抗拉伸层(15),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外周套设有弧形支撑管套(2),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两端安装有连接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水管本体(1)、弧形支撑管套(2)和连接件(3),所述透水管本体(1)由螺旋弹簧(11)、透水过滤层(12)、织物层(13)、柔韧层(14)和抗拉伸层(15)组成,所述螺旋弹簧(11)的外周包覆有一层透水过滤层(12),所述透水过滤层(12)的外周设置有织物层(13),所述织物层(13)的外周设置有柔韧层(14),所述柔韧层(14)的外周设置有抗拉伸层(15),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外周套设有弧形支撑管套(2),所述透水管本体(1)的两端安装有连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管套(2)由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组成,所述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的一端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管套(21)和第二管套均包括框架(211)和高碳钢丝网(212),所述框架(211)的外周焊接有高碳钢丝网(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1)的内侧设置有与螺旋弹簧(11)相适应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晓仙熊中围徐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腾飞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