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荣在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11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涉及刹车泵技术领域,包括分体上泵主体、手拉杆组件和油壶组件,所述拱杆块通过长螺丝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通过衬套固定连接在拱杆块的外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远离拱杆块的一端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折叠手拉杆对应的一端通过梅花螺丝固定连接在开口槽内,所述调整旋钮安装在第一折叠手拉杆远离开口槽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折叠手拉杆上设置弹簧和钢珠,使得整个手拉杆能够进行一定角度的折叠,且可以自动复位,满足安装需求,另一方面,设计的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可以实现油壶方位的调整,且油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整个刹车泵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
本技术涉及刹车泵
,具体为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
技术介绍
刹车泵是制动系统不可缺少的零件,它主要的作用是顶动刹车片,刹车片摩擦刹车鼓,使车速降低和静止,踩下刹车后总泵产生推力将液压油压到分泵,分泵内部的活塞受到液压力开始移动将刹车片推动。但是,现有的刹车泵结构不便于调节,对于不同的车型,油壶的位置不方便调整,而且更换难度较大,此外,折叠手拉杆的角度也不便于进行调整,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包括分体上泵主体、手拉杆组件和油壶组件,所述手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折叠手拉杆、第二折叠手拉杆、梅花螺丝、衬套、拱杆块和调整旋钮,所述拱杆块通过长螺丝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通过衬套固定连接在拱杆块的外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远离拱杆块的一端设有开口槽,所述第二折叠手拉杆对应的一端通过梅花螺丝固定连接在开口槽内,所述调整旋钮安装在第一折叠手拉杆远离开口槽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油壶组件包括油壶本体、油盖、油杯盖、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薄头螺丝和油管,所述分体上泵主体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的两端设有通孔,且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的一端通过薄头螺丝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的上端,所述油杯盖的底部也设有内螺纹,且油杯盖通过薄头螺丝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的另一端,所述油壶本体镶嵌在油杯盖的内侧,所述油盖安装在油壶本体的顶部,所述油管连通在油杯盖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分体上泵主体的一侧通过卡钳安装螺丝安装有上泵后压板,所述分体上泵主体的底部还安装有刹车断电开关。优选的,所述拱杆块的内侧安装有活塞压杆,所述活塞压杆的内槽上安装有活塞防尘圈,且活塞防尘圈的位于分体上泵主体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叠手拉杆位于开口槽的一端还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设有钢珠。优选的,所述油壶本体和油盖之间设有油杯垫,所述油壶本体和油杯盖的接口处设有接头油封,所述油管的靠近油杯盖的一端还安装有油杯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的手拉杆组件,通过在第二折叠手拉杆上设置弹簧和钢珠,解决了传统的手拉杆在车行进过程中摔倒后会摔断手拉杆,此结构能在车摔倒后使手拉杆进行一定的折叠,防止摔断手拉杆,车身扶起后,钢珠可以使手拉杆快速准度回位到原来的状态,继续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设计的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可以实现油壶方位的调整,且油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整个刹车泵的实用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折叠手拉杆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分体上泵主体与油壶组件连接部位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手拉杆组件局部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油壶组件爆炸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分体上泵主体,2-手拉杆组件,201-第一折叠手拉杆,202-第二折叠手拉杆,203-梅花螺丝,204-衬套,205-拱杆块,206-调整旋钮,3-油壶组件,301-油壶本体,302-油盖,303-油杯盖,304-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5-薄头螺丝,306-油管,4-长螺丝,5-开口槽,6-通孔,7-卡钳安装螺丝,8-上泵后压板,9-刹车断电开关,10-活塞压杆,11-活塞防尘圈,12-盲孔,13-弹簧,14-钢珠,15-油杯垫,16-接头油封,17-油杯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包括分体上泵主体1、手拉杆组件2和油壶组件3,手拉杆组件2包括第一折叠手拉杆201、第二折叠手拉杆202、梅花螺丝203、衬套204、拱杆块205和调整旋钮206,拱杆块205通过长螺丝4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的一侧,第一折叠手拉杆201通过衬套204固定连接在拱杆块205的外侧,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拱杆块205的一端设有开口槽5,第二折叠手拉杆202对应的一端通过梅花螺丝203固定连接在开口槽5内,调整旋钮206安装在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开口槽5的一侧。其中,油壶组件3包括油壶本体301、油盖302、油杯盖303、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薄头螺丝305和油管306,分体上泵主体1的上端设有内螺纹,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的两端设有通孔6,且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的一端通过薄头螺丝305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的上端,油杯盖303的底部也设有内螺纹,且油杯盖303通过薄头螺丝305安装在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的另一端,油壶本体301镶嵌在油杯盖303的内侧,油盖302安装在油壶本体301的顶部,油管306连通在油杯盖303的底部。其中,分体上泵主体1的一侧通过卡钳安装螺丝7安装有上泵后压板8,分体上泵主体1的底部还安装有刹车断电开关9。其中,拱杆块205的内侧安装有活塞压杆10,活塞压杆10的内槽上安装有活塞防尘圈11,且活塞防尘圈11的位于分体上泵主体1的内侧。其中,第二折叠手拉杆202位于开口槽5的一端还设有盲孔12,盲孔12内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的上方设有钢珠14。其中,油壶本体301和油盖302之间设有油杯垫15,所述油壶本体301和油杯盖303的接口处设有接头油封16,所述油管306的靠近油杯盖的一端还安装有油杯接头17,设置的油杯接头17和接头油封的位置巧妙,能起到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油壶出现漏油渗油现象。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油壶本体301安装在油杯盖303内,且油盖302通过平头螺丝固定在油壶本体的顶部,然后通过薄头螺丝305和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将油壶组件3整体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上,再通过在盲孔12内安装弹簧13和钢珠14,将第二折叠手拉杆2的一端插入开口槽5中,钢珠14与开口槽5上唇位的内球巣重合定位,从而使得第二折叠手拉杆2可进行一定角度的折叠,折叠的角度限位根据第一折叠手拉杆上的下唇位与第二折叠手拉杆2的下端直面碰撞约束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上泵主体(1)、手拉杆组件(2)和油壶组件(3),所述手拉杆组件(2)包括第一折叠手拉杆(201)、第二折叠手拉杆(202)、梅花螺丝(203)、衬套(204)、拱杆块(205)和调整旋钮(206),所述拱杆块(205)通过长螺丝(4)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201)通过衬套(204)固定连接在拱杆块(205)的外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拱杆块(205)的一端设有开口槽(5),所述第二折叠手拉杆(202)对应的一端通过梅花螺丝(203)固定连接在开口槽(5)内,所述调整旋钮(206)安装在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开口槽(5)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上泵主体(1)、手拉杆组件(2)和油壶组件(3),所述手拉杆组件(2)包括第一折叠手拉杆(201)、第二折叠手拉杆(202)、梅花螺丝(203)、衬套(204)、拱杆块(205)和调整旋钮(206),所述拱杆块(205)通过长螺丝(4)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201)通过衬套(204)固定连接在拱杆块(205)的外侧,所述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拱杆块(205)的一端设有开口槽(5),所述第二折叠手拉杆(202)对应的一端通过梅花螺丝(203)固定连接在开口槽(5)内,所述调整旋钮(206)安装在第一折叠手拉杆(201)远离开口槽(5)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刹车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组件(3)包括油壶本体(301)、油盖(302)、油杯盖(303)、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薄头螺丝(305)和油管(306),所述分体上泵主体(1)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的两端设有通孔(6),且分体上泵油壶支撑板(304)的一端通过薄头螺丝(305)安装在分体上泵主体(1)的上端,所述油杯盖(303)的底部也设有内螺纹,且油杯盖(303)通过薄头螺丝(305)安装在分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荣在葛闯
申请(专利权)人:苏荣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