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69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4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隔离护栏,涉及交通设施的领域,解决了不利于对驾驶员提供帮助以提示驾驶员作出正确操作的问题,包括栏体,栏体上设置有上横杆、下横杆与支撑柱,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杆,上横杆与下横杆的两端均连接于支撑柱,支撑柱远离上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置有用于栏体固定于地面的固定装置。本申请对道路上的行人和路过车辆加以阻隔,减少车辆的冲击力,降低车辆本体受到的损伤与车辆对道路以外的环境与人员造成的损失,通过测速器与警报灯对车辆进行实时测速与对驾驶人员进行警示,通过姿态传感器感应到栏体发生的姿态以及位置变化,便于对事故路段的定位以及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交通隔离护栏
本申请涉及交通设施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交通隔离护栏。
技术介绍
目前,交通护栏是设置在路肩外侧、交通分隔带以及人行道路牙等位置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防止车辆冲出路外造成翻车事故,特别是在山区弯道、险道处的交通护栏,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在远处可引起充分的注意,使其提高警惕,在通过时还能对驾驶员进行视线诱导,帮助其进行正确操作。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721368959.6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功能交通防护杆包括立柱、反光贴、U型管、连接套管、连接柱、水平管、定位孔、出水洞,立柱表面设置有反光贴,立柱两侧分布设置有连接套管和连接柱,同时U型管一侧管设置有连接套管,U型管连接在一起后,置于定位孔上,同时与两端立柱连接固定,定位孔设置于水平管上,水平管贯穿立柱,水平管上设置有出水洞。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该种交通防护杆对过路车辆的实时状态提示效果较低,用于警示的效果较差,对驾驶员的辅助效果与视线诱导效果较差,同时对事故的警示效果较低,不利于对驾驶员提供帮助以提示驾驶员作出正确的驾驶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驾驶员进行实时提示与帮助驾驶员进行正确的操作,本申请提供智能交通隔离护栏。本申请提供的智能交通隔离护栏,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包括栏体,所述栏体上设置有上横杆、下横杆与支撑柱,所述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杆,所述上横杆与所述下横杆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上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栏体固定于地面的固定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时,支撑块被固定在地面上,与支撑块连接的支撑柱被固定在地面上,使上横杆、下横杆、防护杆等在地面上被固定,对道路上的行人和路过车辆加以阻隔,在车辆事故发生时,栏体能减少车辆的冲击力,降低车辆本体受到的损伤与车辆对道路以外的环境与人员造成的损失。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多个螺旋穿设于所述支撑块的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支撑块后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杆螺旋贯穿支撑块并延伸进地面内部,固定螺母旋入固定螺杆延伸出支撑块的部分并抵紧于支撑块,使支撑块在地面上被加以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的用于对所述栏体固定的底杆,所述底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所述底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设置在地面上时,底杆延伸进地面内部,地面对底杆进行支撑与挤压,进而使支撑块在地面上的支撑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同时插接适配的插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横杆与下横杆通过插接孔插接在支撑柱上,使上横杆与下横杆便于在支撑柱上进行拆卸。优选的,所述防护杆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形成三角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杆在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时,三角形结构使上横杆、下横杆、防护杆更加稳固,使上横杆、下横杆、防护杆的支撑与防护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路过车速的测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测速器便于检测车辆的实时速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还设置有与所述测速器连接的警报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的速度超过道路允许限制时,测速器将车辆速度信号传导于警报灯,警报灯通过闪烁对车辆进行警示。优选的,所述防护杆上设置有姿态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发生事故撞上栏体时,姿态传感器感应到栏体发生姿态以及位置变化,将事故路段的信号传导向交通指挥中心,便于对事故路段的定位以及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优选的,所述上横杆远离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为所述测速器、所述警报灯与所述姿态传感器提供电能的光伏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伏板为测速器、警报灯、姿态传感器进行供能,确保测速器、警报灯、姿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对道路上的行人和路过车辆加以阻隔,减少车辆的冲击力,降低车辆本体受到的损伤与车辆对道路以外的环境与人员造成的损失;2.通过测速器与警报灯对车辆进行实时测速与对驾驶人员进行警示;3.通过姿态传感器感应到栏体发生的姿态以及位置变化,将事故路段的信号传导向交通指挥中心,便于对事故路段的定位以及及时对事故进行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栏体;2、支撑柱;3、上横杆;4、下横杆;5、插孔;6、支撑块;7、固定螺杆;8、固定螺母;9、底杆;10、防护杆;11、测速器;12、警报灯;13、姿态传感器;14、光伏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参照图1,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包括栏体1,多个栏体1设置在的边沿组成隔离带对道路进行防护与阻隔,栏体1上设置有上横杆3、下横杆4与支撑柱2,支撑柱2设置在栏体1的两端,上横杆3与下横杆4相互平行设置在两个支撑柱2之间,上横杆3远离下横杆4的一端面积大小大于靠近下横杆4一端的面积大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2相对均开设有两个与上横杆3与下横杆4适配的插孔5。上横杆3与下横杆4通过插接孔插接在支撑柱2上,使上横杆3与下横杆4便于在支撑柱2上进行拆卸。上横杆3与下横杆4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杆10,防护杆10与上横杆3和下横杆4形成三角形结构,防护杆10在上横杆3与下横杆4之间时,三角形结构使上横杆3、下横杆4、防护杆10更加稳固,使上横杆3、下横杆4、防护杆10的支撑与防护效果更好。支撑柱2远离上横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6,支撑块6上设置有用于栏体1固定于地面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多个螺旋穿设于支撑块6的固定螺杆7,固定螺杆7贯穿支撑块6后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固定螺杆7等距离贯穿于支撑块6,固定螺母8等距离周设在固定螺杆7靠近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螺杆7螺旋贯穿支撑块6并延伸进地面内部,固定螺母8旋入固定螺杆7延伸出支撑块6的部分并抵紧于支撑块6,使支撑块6在地面上被加以固定。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支撑块6固定连接的用于对栏体1固定的底杆9,底杆9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杆状,底杆9设置在支撑块6远离支撑柱2的一端,底杆9的轴线方向与支撑柱2的轴线方向一致。支撑块6设置在地面上时,底杆9延伸进地面内部,地面对底杆9进行支撑与挤压,进而使支撑块6在地面上的支撑效果更好。固定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时,支撑块6被固定在地面上,与支撑块6连接的支撑柱2被固定在地面上,使上横杆3、下横杆4、防护杆10等在地面上被固定,对道路上的行人和路过车辆加以阻隔,在车辆事故发生时,栏体1能减少车辆的冲击力,降低车辆本体受到的损伤与车辆对道路以外的环境与人员造成的损失。包括支撑柱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路过车速的测速器11。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测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栏体(1),所述栏体(1)上设置有上横杆(3)、下横杆(4)与支撑柱(2),所述上横杆(3)与下横杆(4)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杆(10),所述上横杆(3)与所述下横杆(4)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上横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栏体(1)固定于地面的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柱(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路过车速的测速器(11),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下横杆(4)的一端还设置有与所述测速器(11)连接的警报灯(12),所述防护杆(10)上设置有姿态传感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栏体(1),所述栏体(1)上设置有上横杆(3)、下横杆(4)与支撑柱(2),所述上横杆(3)与下横杆(4)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杆(10),所述上横杆(3)与所述下横杆(4)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上横杆(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栏体(1)固定于地面的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柱(2)上设置有用于测量路过车速的测速器(11),所述支撑柱(2)远离所述下横杆(4)的一端还设置有与所述测速器(11)连接的警报灯(12),所述防护杆(10)上设置有姿态传感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通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多个螺旋穿设于所述支撑块(6)的固定螺杆(7),所述固定螺杆(7)贯穿所述支撑块(6)后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辉张海郭进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飞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