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道津专利>正文

容器计数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03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容器计数冠可盖在容器敞口上,对落入容器内的块粒状物料计数和显示数值。该冠包括冠上壳、冠底盖、投料漏斗、投料孔壁、冠壳内装有光电检测电路、计数显示电路及电池;投料漏斗固定于冠壳中心投料孔上部,投料孔壁的相对两侧分别装有多个红外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光接收电路后面顺序电联接有逻辑触发电路、音响电路、计数电路、显示电路。本容器计数冠计数准确,易于与容器分离,有利于容器的搬运与消毒,适用于医疗行业和工业生产过程。(*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计数功能的容器冠盖,它通过内部的光电装置对落入容器的块粒状物料进行计数显示。目前已有下述具有计量功能的容器专利技术“带秤菜篮”(中国专利申请号90203108.2),“自动冲液计数池”(中国专利申请号89204784.4),“医用手术纱布清点机”(中国专利申请号92238536.X)。以上专利技术多是针对专门用途,在容器本身增加计量装置。在医疗和工商业生产经营作业当中,时常要对容器盛装的块粒状物料进行人工计数清点;例如医疗手术当中对用过的纱布进行人工清点。人工清点废时废力,数目多时易数错,由电子装置完成自动清点计数可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复杂电子线路固定于容器上不利于容器的搬运、清洗、消毒。操作容器时产生的振动也会缩短电子线路、元件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盛装块粒状物料或工件进容器的同时、自动完成清点个数操作,并显示计数值的容器计数冠。该装置和容器是分体的,仅在使用时盖在容器敝口上,便于从容器上取下,不防碍对容器的清洗、消毒、搬运。容器计数冠上接触物料的部份可以方便地从冠体拆下,这利于容器计数冠自身的清洁和减少污染、工作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扁状中空冠上壳(1)中心垂直方向,开设投料孔,与投料孔同轴心的透明投料孔壁(2),垂直固定于冠上壳(1)内部,其空芯方柱型孔壁垂直穿过冠内水平固定的电路板(5),中心开孔的冠下底盖(2)固定于冠上壳(1)底部。电路板(5)上位于投料孔壁(3)的一侧,排列有红外光发射电路(7)。该电路中多只红外光发射二极管等间隔排列,光束方向指向投料孔壁(3)。红外光接收电路(8)排列于投料孔壁(3)的另一侧的电路板上;该侧位置与红外光发射电路(7)所在一侧位置相对。电路(8)内含有与电路(7)中光发射二极管相同数目的红外光接收二极管,该管也呈等间隔排列,且其每只受光端分别对准电路(7)中一只光发射二极管。电路(8)内由相同的光敏多谐振荡器电路和施密特触发器,构成各自独立的多个光电接收单元JS1、JS2、JS3、JS4、JS5、JS6、JS7、JS8,它们的输出端分别电联接至逻辑触发电路(9),后者与电路板上电联接的蜂鸣电路(10)、计数电路(11)、显示电路(12)及电池一起实现对脉冲的计数与数字显式。这样当块粒状物料顺序投入投料孔时,红外光线束被阻断产生的计数脉冲,一方面引起蜂鸣音响,另一方面计数脉冲被计数并被以数字形式显示。由伸出冠上壳(1)上部外表面的螺栓(17)及螺帽(18)固定的投料漏斗(4),具有小于投料孔壁(3)在水平方向所围面积的出口,且其出口安装于投料孔壁(3)上端口的上部。漏斗(4)为非透明材料制成。它容易经旋下螺帽(18)从冠体拆下。将采用上述方案的容器计数冠盖在容器敝口上,当顺序倾注一定体积的块粒状物料进容器时,就可在盛装物料同时,由容器计数冠自动实现物料计数。这将取代医疗与工商业生产经营中的人工清点计数操作,其计数快速准确,直接提供数字形式的计数值。计数冠容易与容器分离,漏斗便于从冠体拆下,这些将便于倾倒、搬运容器、便于漏斗与容器的清洗消毒,同时延长计数冠内电路寿命。冠体的扁状外型利于其稳定放置。容器计数冠集传感、计数、显示、电源于一体,移动方便,体积小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含有局部剖面的俯视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零件4的单独俯视图与剖视图图4是一个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图中1.冠上壳 2.冠底盖 3.冠投料孔壁 4.投料漏斗 5.电路板 6.配套敝口容器 7.红外光发射电路 8.红外光接收电路 9.逻辑触发电路 10.蜂鸣电路 11.计数电路 12.数字显示电路 13.显示器 14.清零键 15.电源开关 16.电路板支座 17.漏斗固定螺栓 18.漏斗固定螺帽 19.红外光线束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俯视呈方形周边的冠上壳(1)采用非透明塑料注塑成,其中心开有投料孔。螺栓(17)伸出冠上壳(1)上表面并与镙帽(18)一起固定着方底圆口的投料漏斗(4);漏斗出口中心对准投料孔中心,且漏斗圆形出口面积明显小于投料孔壁(3)在水平方向所围面积。冠上壳(1)上均匀分布的四个支座(16)经镙栓固定着电路板(5),板中心有方形孔供投料孔壁(3)穿过。俯视呈空芯方形的投料孔壁(3)与投料孔同轴心固定,它采用透明塑料制成,其一侧的电路板上,排列红外光发射电路(7);而与该侧相对的投料孔壁(3)的另一侧电路板上,排列有红外光接收电路(8)。电路(7)中的多只光发射二极管等间隔排列,光束方向指向投料孔壁(3),其发射光束(19)均垂直于投料孔壁(3)射出。电路(8)中以相同数目等间隔排列的多只红外光接收二极管,其每只受光端分别对准电路(7)中的一只光发射二极管;两管相互间的红外光线光束在水平方向形成间隔均匀的光束网。所有光发射二极管与光接收二极管的管壳外均套上由薄铝板卷制的体长于管壳2倍的铝管,以利于聚集光束,抗外界干扰。在图1图2中为形象表示各二极管,故未绘出铝管结构,仅以文字说明。电路板(5)上的逻辑触发电路(9)、蜂鸣电路(10)、计数电路(11)、显示电路(12)以及电池根据图4所示电路布置于板上其它位置,图1和图2中均省略未画出。电源开关(15)、清零键(14)以及数值观察窗布置于冠上壳(1)上部表面,以利于观察和操作。在图2所示剖视图中投料漏斗(4)的方底板贴于冠上壳(1)上表面放置,其出口对正投料孔轴心线,并固定于投料孔上口端。漏斗(4)的出口直径明显小于投料孔宽度。由冠上壳(1)内部旋紧的镙栓(17)伸出冠上壳上表面,穿过漏斗(4)的方底板后被镙帽(18)旋紧。故漏斗(4)可经旋下镙帽(18)后拆离冠体。扁状中空冠上壳(1)具有锥形截面的底边沿,该结构利于盖在配套容器(6)的敝口上。冠上壳(1)上部中心开设的孔口构成投料孔上口。塑料材料的冠底盖(2)由螺栓固定于冠上壳(1)下部的台阶结构上,其中心开孔构成投料孔下口。空芯方柱形投料孔壁(3)垂直粘接固定于冠上壳(1)内部,其下口沿被冠底盖(2)压住。冠上壳(1)内部的支承座(16)使电路板(5)能沿水平方向固定,投料孔壁(3)垂直穿过电路板中心的孔。红外光发射电路(7)中的光发射二极管、红外光接收电路(8)中的光接收二极管分别平躺于投料孔壁(3)两侧的电路板上,它们之间的红外光线束(19)水平穿越过投料孔壁(3)。由图3的投料漏斗(4)结构所示;其上部投料入口和下部出口均为圆形。出口位于方型底板中心,底板两侧有两只镙栓孔。入口及漏斗壁尺寸结构保证漏斗固定镙帽能便利旋出。漏斗(4)采用非透明塑料制成。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电路图中红外光发射电路(7)内;八只红外光发射二极管FG分别电联接电阻RF及电源。构成八束红外光线发射电路。红外光接收电路(8),是由八个接收单元JS1、JS2、JS3、JS4、JS5、JS6、JS7、JS8组成。因各接收单元内部电路相同,图4中仅详会出JS1单元内部电路,其它单元内部电路略去未绘。JS1光单元内,由CMOS时基电路IS1与红外光电二极管JG1、电容CS1、CS2、CS3、电阻RS1、RS2电联接成光敏变频振荡器电路,该电路输出端电联接CMOS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在敝口容器上使用的容器计数冠,包括由中空冠上壳(1)和平板冠底盖(2)组成的扁状冠体,冠体中心从垂直方向上开有贯通冠体的投料孔,与投料孔同轴心线的投料孔壁(3)垂直固定于冠上壳(1)内部,冠上壳(1)顶部安装投料漏斗(4),冠体内部固定有电路板(5),板上装着含有多个光发射元件的红外光发射电路(7),含有相同数目光接收元件的红外光接收电路(8),以及与之电联接的逻辑触发电路(9),蜂鸣电路(10),计数电路(11),显示电路(12),干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红外光发射电路(7)与红外光接收电路(8)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于垂直贯通冠体的投料孔的两侧,也就是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于投料孔壁(3)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道津
申请(专利权)人:潘道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