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83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包括挤出料筒,挤出料筒的内部设置有挤出螺杆,挤出螺杆与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挤出料筒与挤出模头连接,在挤出模头的一侧设置有收卷组件,挤出料筒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挤出螺杆位于第一挤料腔内的螺纹螺距大于其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内的螺距,在第一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料斗连接,在第二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第二料斗连接,第三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料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物料的多阶段搅拌混合挤出,有效提升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
本技术涉及缠绕膜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
技术介绍
缠绕膜成型机是一种专门用于缠绕膜生产的设备,主要包括挤出机构、牵引组件和收卷组件,传统的缠绕膜成型机,其挤出机构主要包括挤出料筒、挤出螺杆和挤出模头,其中挤出料筒一般配置一个进料口并与料斗连接,实现物料的输入,这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当生产的缠绕膜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混合物料时,就需要将多种物料先进行混合搅拌,再通过料斗送入挤出料筒内,其生产效率较差,同时其混合效率和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同时对刀座的两端施加作用力来实现刀座的稳定升降,并保证其传动的稳定性的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为此,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的: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包括挤出料筒,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设置有挤出螺杆,所述挤出螺杆与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出料筒与挤出模头连接,在所述挤出模头的一侧设置有收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挤料腔、第二挤料腔、第三挤料腔和第四挤出腔,所述所述挤出螺杆位于第一挤料腔内的螺纹螺距大于其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内的螺距,在第一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料斗连接,在第二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料斗连接,所述第三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料斗连接,在所述第二挤料腔和第三挤料腔的内侧壁处排列地设置有搅拌凸起。所述第一挤料腔与第二挤料腔的连接口、第二挤料腔与第三挤料腔的连接口、第三挤料腔与第四挤料腔的连接口处均设置有弹性封堵块。所述挤出螺杆位于第四挤出腔的末端处排列地设置有环绕齿。所述收卷组件包括主经绕辊,在所述主经绕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第一、第二移动架与对应的移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架上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放辊座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架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放辊座连接,靠近所述主经绕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放辊座连接,还包括推辊臂,所述推辊臂的一端具有切断刃,所述推辊臂与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主经绕辊同心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的一侧具有竖向设置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顶部的活塞杆与第四放辊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设置三个挤出腔,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物料的分阶段送入和混合搅拌,能够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提升其混合搅拌的质量,提高缠绕膜的成型质量。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挤出料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包括挤出料筒5,挤出料筒5的内部设置有挤出螺杆7,挤出螺杆7与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驱动组件为驱动电机1,挤出料筒5与挤出模头6连接,在挤出模头6的一侧设置有收卷组件,挤出料筒5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挤料腔8、第二挤料腔11、第三挤料腔12和第四挤出腔13,挤出螺杆7位于第一挤料腔8内的螺纹螺距大于其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内的螺距,在第一挤料腔8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料斗2连接,在第二挤料腔11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与第二料斗3连接,第三挤料腔12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料斗4连接,在第二挤料腔11和第三挤料腔12的内侧壁处排列地设置有搅拌凸起15。第一挤料腔8与第二挤料腔11的连接口、第二挤料腔11与第三挤料腔12的连接口、第三挤料腔12与第四挤料腔13的连接口处均设置有弹性封堵块9,提供一个弹性封堵力,保证挤料腔内设置有一定反挤压作用力,使得物料在更高的压力下进行混合搅拌挤出,提升其混合搅拌的质量。挤出螺杆7位于第四挤出腔13的末端处排列地设置有环绕齿14,能够对挤出的物料进行刚性的剪切搅拌,提升其挤出后的松软性,便于其在挤出模头6内进行缠绕膜的挤出成型。收卷组件包括主经绕辊18,在主经绕辊18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移动架19和第二移动架23,第一、第二移动架与对应的移动驱动组件连接,该移动驱动组件可以是直线电机、丝杆、同步带传动组和气缸等常见的直线驱动组件,第一移动架19上设置有第一气缸20,第一气缸20的活塞杆与第一放辊座21连接,第二移动架23上设置有第二气缸22,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与第二放辊座30连接,靠近主经绕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气缸29,第三气缸29的活塞杆与第三放辊座28连接,还包括推辊臂25,推辊臂25的一端具有切断刃24,推辊臂25与转动轴31连接,转动轴31与主经绕辊18同心设置。在第三气缸29的一侧具有竖向设置的第四气缸27,第四气缸27顶部的活塞杆与第四放辊座26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原料通过料斗落入到挤出料筒5内,之后挤出螺杆7转动,第一种物料首先在第一料斗2送入到第一挤出腔8内并通过挤出螺杆7挤入到第二挤出腔11内,同时第二种物料通过第二料斗3落入到第二挤出腔11内,实现两种物料的混合,并在挤出螺杆7搅拌凸起15的配合下进行搅拌混和并向后挤出,之后两种混合的物料被挤入到第三挤出腔内,第三种物料也通过第三料斗4落入到第三挤出腔12内,使得三种物料在挤出螺杆7和搅拌凸起15的配合下进行搅拌混合,并挤入到第四挤出腔13内,最后通过挤出模头5挤出为缠绕膜,并向后输送至主经绕辊18处,使得缠绕膜绕在第一放辊座21上的收卷辊上,当第一放辊座21上的收卷辊完成收卷后,第一气缸20带动第一放辊座21上升,接着第二移动架23靠近第一移动架21移动,同时推辊臂25转动,将第三放辊座28上的收卷辊向上推动至第二放辊座30处,同时推辊臂25的切断刃将第一放辊座21上的缠绕膜切断,使得缠绕膜缠绕在第二放辊座30上的收卷辊上,实现缠绕膜的换卷,而第一移动座21带着已经收卷完成的放卷辊移动至收集工位,第二移动座23则带着第二放辊座30移动至收卷工位继续进行缠绕膜的收卷,而此时第三气缸29带动第三放辊座28移动至第四放辊座26的上方,此时第四放辊座26上已经放置有新的收卷辊,第四气缸27带动第四放辊座26上升,接着第三气缸29带动第三放辊座28往回移动,进而将第四放辊座26上的收卷辊收至第三放辊座28上,将新的收卷辊送至待机工位,等待下一次推辊臂20的推动。本技术的这种结构,通过设置三个挤出腔,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物料的分阶段送入和混合搅拌,能够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搅拌效率,提升其混合搅拌的质量,提高缠绕膜的成型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包括挤出料筒,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设置有挤出螺杆,所述挤出螺杆与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出料筒与挤出模头连接,在所述挤出模头的一侧设置有收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挤料腔、第二挤料腔、第三挤料腔和第四挤出腔,所述挤出螺杆位于第一挤料腔内的螺纹螺距大于其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内的螺距,在第一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料斗连接,在第二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料斗连接,所述第三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料斗连接,在所述第二挤料腔和第三挤料腔的内侧壁处排列地设置有搅拌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包括挤出料筒,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设置有挤出螺杆,所述挤出螺杆与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挤出料筒与挤出模头连接,在所述挤出模头的一侧设置有收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料筒的内部依次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一挤料腔、第二挤料腔、第三挤料腔和第四挤出腔,所述挤出螺杆位于第一挤料腔内的螺纹螺距大于其位于第二、第三和第四挤出腔内的螺距,在第一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第一料斗连接,在第二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料斗连接,所述第三挤料腔上开设有第三进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与第三料斗连接,在所述第二挤料腔和第三挤料腔的内侧壁处排列地设置有搅拌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阶段混合缠绕膜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料腔与第二挤料腔的连接口、第二挤料腔与第三挤料腔的连接口、第三挤料腔与第四挤料腔的连接口处均设置有弹性封堵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萍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正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