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78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包括进料筒,所述传送带外侧等距阵列有多个承接板,且多个承接板中的每个均通过扭簧转轴与传送带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底端一侧设置有双轴电机,且双轴电机通过皮带机构与两个辊轮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传送带上的承接板对物料进行传送,在到达传送带的最高点时,物料从承接板上落下至进料筒中,在扭簧转轴的作用下,将承接板贴合在传送带表面,减小传送带和进料筒之间距离,保证下料的稳定进行,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传送带,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物料传送,通过对双轴电机的转速和转动时间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进料量的控制,提升装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
技术介绍
塑料造粒机的主机是挤塑机,它由挤压系统、传动系统和加热冷却系统组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挤压系统挤压系统包括料斗、机头,塑料通过挤压系统而塑化成均匀的熔体,并在这一过程中所建立压力下,被螺杆连续的挤出机头。塑料造粒机的进料筒多设置在机器的顶端,通过人工运输的方式进行物料输送,工作量大,且效率较低,因而需要其他方式进行物料输送,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进行物料输送效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包括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承接筒,且进料筒和承接筒之间设置有传送带,并且传送带的内侧绕设有两个辊轮,所述传送带外侧等距阵列有多个承接板,且多个承接板中的每个均通过扭簧转轴与传送带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筒靠近传送带的一侧呈开口结构,且与传送带之间贴合设置,并且承接筒的底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片,所述传送带底端一侧设置有双轴电机,且双轴电机通过皮带机构与两个辊轮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皮带机构包括主动轮盘、从动轮盘和皮带,所述主动轮盘与双轴电机输出轴套设,从动轮盘与两个辊轮中位于下方的一个同轴心设置,所述主动轮盘和从动轮盘均与皮带之间绕设,且主动轮盘和从动轮盘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接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板,且两个转板之间转动连接,并且两个转板中位于上方的一个与承接筒之间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承接筒之间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上套设的主动轮盘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且连杆设置有钢丝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接筒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向轮,所述钢丝绳沿S形路径依次穿过两个转向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接筒两个竖直端壁上均开设有键槽,所述两个转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销轴,且销轴贯穿键槽延伸至外部与钢丝绳的自由端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转轴电机通过皮带机构对传送带进行传动,传送带上的承接板对物料进行传送,在到达传送带的最高点时,物料从承接板上落下至进料筒中,在扭簧转轴的作用下,将承接板贴合在传送带表面,减小传送带和进料筒之间距离,保证下料的稳定进行,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传送带,可以实现不同距离的物料传送,通过对双轴电机的转速和转动时间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进料量的控制,提升装置的效率。2、本技术中,主动轮盘通过钢丝绳对销轴进行传动,联动其固定连接的两个转板进行转动,连杆远离转向轮时,两个转板的联结位置处向上抬升,连杆靠近转向轮时,两个转板联结位置处复位,通过往复的抬升运动,对位于远离输料侧的物料进行震动,从而促进其下滑,防止其在承接筒中发生堵塞,影响传送带一侧的上料操作,以此提升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接筒纵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电机俯视图。图中:1、进料筒;2、承接筒;201、键槽;3、传送带;4、辊轮;5、承接板;6、扭簧转轴;7、双轴电机;8、主动轮盘;9、皮带;10、从动轮盘;11、连杆;12、转向轮;13、钢丝绳;14、销轴;15、转板;16、橡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包括进料筒1,进料筒1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承接筒2,且进料筒1和承接筒2之间设置有传送带3,并且传送带3的内侧绕设有两个辊轮4,传送带3外侧等距阵列有多个承接板5,多个承接板5中靠近承接筒2一侧的呈倾斜设置,且多个承接板5中的每个均通过扭簧转轴6与传送带3之间转动连接,扭簧转轴6具有将承接板5向传送带3扭转的力,承接筒2靠近传送带3的一侧呈开口结构,且与传送带3之间贴合设置,并且承接筒2的底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片16,橡胶片16在保证承接板5可以穿过承接筒2的同时,防止其内部塑料漏下,传送带3底端一侧设置有双轴电机7,且双轴电机7通过皮带机构与两个辊轮4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传动连接。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皮带机构包括主动轮盘8、从动轮盘10和皮带9,主动轮盘8与双轴电机7输出轴套设,从动轮盘10与两个辊轮4中位于下方的一个同轴心设置,主动轮盘8和从动轮盘10均与皮带9之间绕设,且主动轮盘8和从动轮盘10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承接筒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转板15,且两个转板15之间转动连接,并且两个转板15中位于上方的一个与承接筒2之间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承接筒2之间滑动连接,转板15在内部物料的重力作用下,可以进行复位,双轴电机7的两个输出轴上套设的主动轮盘8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1,且连杆11设置有钢丝绳13,连杆11呈Z形结构,且连杆11与钢丝绳13连接位置处转动连接。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承接筒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向轮12,两个转向轮12一个位于键槽201的顶端,另一个水平切线与主动轮盘8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钢丝绳13沿S形路径依次穿过两个转向轮12,承接筒2两个竖直端壁上均开设有键槽201,键槽201呈倾斜设置,且两个键槽201通过橡胶块进行封闭,橡胶块呈块状分布,防止塑料漏出,两个转板15的转动连接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销轴14,且销轴14贯穿键槽201延伸至外部与钢丝绳13的自由端之间固定连接。工作原理:被粉碎后的塑料进入承接筒2中,双轴电机7转动时,其输出轴通过主动轮盘8、皮带9和从动轮盘10对辊轮4进行传动,辊轮4转动时,对传送带3进行传动,传送带3上转动连接的承接板5对塑料进行承接,并在传送带3转动时,由底端传送至顶端,在转过最高点后,塑料从传送带3上掉落至进料筒1中,完成上料,通过控制双轴电机7的转速和转动时间,从而控制进料量,提升装置效率;双轴电机7转动过程中,主动轮盘8联动连杆11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连杆11和位于下方的转向轮12之间间距,由于钢丝绳13的长度固定,从而实现对于销轴14位置的传动,销轴14在运动时,联动其固定连接的两个转板15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包括进料筒(1),所述进料筒(1)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承接筒(2),且进料筒(1)和承接筒(2)之间设置有传送带(3),并且传送带(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辊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外侧等距阵列有多个承接板(5),且多个承接板(5)中的每个均通过扭簧转轴(6)与传送带(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筒(2)靠近传送带(3)的一侧呈开口结构,且与传送带(3)之间贴合设置,并且承接筒(2)的底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片(16),所述传送带(3)底端一侧设置有双轴电机(7),且双轴电机(7)通过皮带机构与两个辊轮(4)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包括进料筒(1),所述进料筒(1)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承接筒(2),且进料筒(1)和承接筒(2)之间设置有传送带(3),并且传送带(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两个辊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外侧等距阵列有多个承接板(5),且多个承接板(5)中的每个均通过扭簧转轴(6)与传送带(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筒(2)靠近传送带(3)的一侧呈开口结构,且与传送带(3)之间贴合设置,并且承接筒(2)的底端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橡胶片(16),所述传送带(3)底端一侧设置有双轴电机(7),且双轴电机(7)通过皮带机构与两个辊轮(4)中位于下方的一个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进料的废旧塑料再生造粒机,其特征在于,主动轮盘(8)与双轴电机(7)输出轴套设,从动轮盘(10)与两个辊轮(4)中位于下方的一个同轴心设置,所述皮带机构包括主动轮盘(8)、从动轮盘(10)和皮带(9),所述主动轮盘(8)和从动轮盘(10)均与皮带(9)之间绕设,且主动轮盘(8)和从动轮盘(10)通过皮带(9)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研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沃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