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37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涉及脱模机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槽道,固定座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槽道的两侧转动配合有蜗杆,蜗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槽道的一侧设置有有电机,电机用于带动夹持杆进行夹紧模具,使夹持杆对模具的夹持更加方便,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滑槽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座,在加持杆出现磨损时,取消连接座与夹持杆的限位即可完成更换,从而提升了脱模机构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
本技术属于脱模机构
,特别是涉及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钢锭浇注完毕至脱模的时间,从一桶钢最后一支(下注盘)钢锭浇注完毕至第一支锭开始脱模(脱帽)的时间称为钢锭的传搁时间。镇静钢钢锭,要求钢锭本体全部凝固方能开始脱保温帽,半镇静钢钢锭和沸腾钢钢锭的凝固层达到一定厚度即可脱模。各种钢锭在模内的传搁时间取决于钢锭的凝固速度或完全凝固时间,可根据经验计算或实验确定。小型钢厂生产单重3t以下的钢锭,一般以通用桥式起重机附加的脱模(锭)夹具或吊具完成脱模作业。用车注法生产大钢锭的钢厂在脱模跨间采用脱模(锭)机作业。现有的大多脱模机构在固定模具时都使用螺杆进行夹紧,较为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通过蜗杆、转动杆,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槽道,固定座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槽道的两侧转动配合有蜗杆,蜗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槽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槽道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转动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蜗杆一侧转动配合有蜗轮;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滑槽的中部滑动配合有连接座,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座的上侧滑动配合有夹持杆,连接座的一侧滑动配合有滑杆,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夹持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适配的卡槽。可选的,端面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蜗轮与蜗杆啮合,蜗轮与连接座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可选的,夹持杆的周侧滑动配合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侧螺纹配合有螺杆。可选的,定位杆与夹持杆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螺杆适配的螺纹槽。可选的,滑杆滑动配合在凹槽的中部。可选的,槽道、滑槽与凹槽相连通,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压模机)。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槽道的一侧设置有有电机,电机用于带动夹持杆进行夹紧模具,使夹持杆对模具的夹持更加方便,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滑槽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座,在加持杆出现磨损时,取消连接座与夹持杆的限位即可完成更换,从而提升了脱模机构的适用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压模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固定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固定座1、槽道2、滑槽3、蜗杆4、第一齿轮5、电机6、第二齿轮7、转动杆8、第三齿轮9、端面齿轮10、蜗轮11、凹槽12、连接座13、夹持杆14、滑杆15、连接杆16、定位杆17、压模机1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中部开设有槽道2,固定座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3,槽道2的两侧转动配合有蜗杆4,蜗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槽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槽道2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转动杆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10,蜗杆4一侧转动配合有蜗轮11;滑槽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2,滑槽3的中部滑动配合有连接座13,蜗杆4与蜗轮11啮合,连接座13的上侧滑动配合有夹持杆14,连接座13的一侧滑动配合有滑杆15,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夹持杆14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15适配的卡槽。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需要进行对模具进行夹持时,先开启电机6,使与电机6输出端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7转动,然后第二齿轮7通过第三齿轮9带动转动杆8转动,转动杆8带动端面齿轮10转动,然后端面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蜗杆4转动,然后蜗杆4带动蜗轮11转动,蜗轮11带动连接座13与夹持杆14缩入滑槽3内,然后夹持杆14靠近模具运动,然后在需要更换夹持杆14时,先拉动滑杆15,使滑杆15从卡槽的中部滑出,然后使夹持杆14与滑杆15取消限位关系,进行更换夹持杆14即可。通过在槽道2的一侧设置有有电机6,电机6用于带动夹持杆14进行夹紧模具,使夹持杆14对模具的夹持更加方便,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滑槽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座13,在加持杆出现磨损时,取消连接座13与夹持杆14的限位即可完成更换,从而提升了脱模机构的适用性。本实施例的端面齿轮10与第一齿轮5啮合,蜗轮11与蜗杆4啮合,蜗轮11与连接座13啮合,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7啮合。本实施例的夹持杆14的周侧滑动配合有定位杆17,定位杆17的一侧螺纹配合有螺杆18。本实施例的定位杆17与夹持杆14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螺杆18适配的螺纹槽。本实施例的滑杆15滑动配合在凹槽12的中部。本实施例的槽道2、滑槽3与凹槽12相连通,固定座1的一侧设置有压模机101。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n固定座(1)的中部开设有槽道(2),固定座(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3),槽道(2)的两侧转动配合有蜗杆(4),蜗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n槽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槽道(2)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转动杆(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10),蜗杆(4)一侧转动配合有蜗轮(11);/n滑槽(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2),滑槽(3)的中部滑动配合有连接座(13),蜗杆(4)与蜗轮(11)啮合,连接座(13)的上侧滑动配合有夹持杆(14),连接座(13)的一侧滑动配合有滑杆(15),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夹持杆(14)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15)适配的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冲床气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
固定座(1)的中部开设有槽道(2),固定座(1)的两侧开设有滑槽(3),槽道(2)的两侧转动配合有蜗杆(4),蜗杆(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
槽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槽道(2)的中部转动配合有转动杆(8),转动杆(8)的周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转动杆(8)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10),蜗杆(4)一侧转动配合有蜗轮(11);
滑槽(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2),滑槽(3)的中部滑动配合有连接座(13),蜗杆(4)与蜗轮(11)啮合,连接座(13)的上侧滑动配合有夹持杆(14),连接座(13)的一侧滑动配合有滑杆(15),滑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夹持杆(14)的一侧开设有与滑杆(15)适配的卡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君赵威
申请(专利权)人:颌诚浙江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