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59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包括:外套筒,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内套筒,具有上端和下端,内套筒设有收容腔,下端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下部开口,内套筒穿设于容纳腔内;植入连接件,穿设于收容腔内,植入连接件的靠近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从下部开口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驱动组件,与内套筒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上端到下端的方向撞击植入连接件。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外套筒,另一只手握持内套筒并操控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植入连接件,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可以单人操作,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手术中,例如针对脊柱创伤性损伤、退行性病变、畸形病变时的椎间融合术,通常需要将融合器打入椎间,使之与脊柱内固定系统配合。在打入融合器时,通常需要用套筒和锤子配合,锤子插入套筒中,套筒可以用于隔离神经以免手术损伤神经。现有的套筒和锤子通常是分离的,手术时,医生需要一手扶住套筒,另一只手扶住锤子,需要其他医护人员帮助敲击锤子。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数量较多,手术效率较低且配合容易出问题而导致医疗事故。因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单人操作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包括:外套筒,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内套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内套筒设有收容腔,所述下端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下部开口,所述内套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植入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下部开口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驱动组件,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所述上端到所述下端的方向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植入连接件连接,所述弹簧用于将所述植入连接件往靠近所述上端的方向推动,所述内套筒于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朝向所述下端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上端的端部抵接。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内套筒连接并封盖所述下部开口,所述底盖设有过孔,所述连接部从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植入连接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杆部的外径,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盖和所述头部抵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撞击所述头部。优选地,所述杆部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过孔为异形孔,所述杆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过孔的形状适配。优选地,所述内套筒包括相互连接的筒部和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压驱动器,所述气压驱动器包括缸体、活塞和推杆,所述缸体用于连接气源,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另一端用于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手柄部的远离所述筒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端盖与所述手柄部连接并封盖所述安装口,所述端盖设有过线孔。优选地,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设于所述手柄部的侧面,所述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优选地,所述手柄部包括握持部和柄托,所述柄托设于所述握持部的靠近所述内套筒的一端,所述柄托的外径大于所述握持部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外套筒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缺口而形成舌页,所述外套筒的侧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远离所述外套筒的一侧设有扣手槽,所述凸块和所述舌页位于所述外套筒的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所述外套筒,另一只手握持所述内套筒并操控所述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所述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可以单人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且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0-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外套筒,101-容纳腔,11-舌页,12-凸块,121-扣手槽,20-内套筒,201-收容腔,202-下部开口,203-台阶面,204-安装腔,21-筒部,22-手柄部,221-握持部,222-柄托,30-植入连接件,31-连接部,32-头部,33-杆部,40-弹簧,50-底盖,51-过孔,60-气压驱动器,61-缸体,62-活塞,63-推杆,70-端盖,71-过线孔,80-按键。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图1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其包括:外套筒10、内套筒20、植入连接件30、弹簧40、底盖50、驱动组件、端盖70和按键80。外套筒10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01;内套筒20具有上端和下端,内套筒20设有收容腔201,下端设有与收容腔201连通的下部开口202,内套筒20穿设于容纳腔101内;植入连接件30穿设于收容腔201内,植入连接件30的靠近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从下部开口202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驱动组件与内套筒20连接,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上端到下端的方向撞击植入连接件30。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术时,医生可以一只手扶持外套筒10,另一只手握持内套筒20并操控驱动组件使其撞击植入连接件30,可以增加敲击融合器的力度,使融合器快速植入预定位置,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100可以单人操作,由此,可以降低因多人配合不协调而产生的手术风险,且能够提高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套筒,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n内套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内套筒设有收容腔,所述下端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下部开口,所述内套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n植入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下部开口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n驱动组件,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所述上端到所述下端的方向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筒,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
内套筒,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内套筒设有收容腔,所述下端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下部开口,所述内套筒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植入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下端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下部开口伸出并用于连接融合器;
驱动组件,与所述内套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沿着从所述上端到所述下端的方向撞击所述植入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植入连接件连接,所述弹簧用于将所述植入连接件往靠近所述上端的方向推动,所述内套筒于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朝向所述下端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植入连接件的靠近所述上端的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内套筒连接并封盖所述下部开口,所述底盖设有过孔,所述连接部从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植入连接件包括头部和杆部,所述杆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头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杆部的外径,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杆部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盖和所述头部抵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撞击所述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皮双通道内镜融合器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部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过孔为异形孔,所述杆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彦昌耘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