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垫以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1621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液压式的热压设备(15)中使用的压垫(1),压垫包括织物(2),其中,所述织物(2)在经向上由经纱(3)形成并且在纬向上由纬纱(4)形成,所述经纱(3)和纬纱(4)彼此交织成织物(2)。为了提供相对现有技术改进的压垫,按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在经向和/或纬向上功能纱(7)与其余的织物(2)连接,使得织物(2)在功能纱(7)的作用区域(21)内的厚度(9)与织物(2)在作用区域(21)外的厚度(10)相比发生了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垫以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压垫。此外,本申请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制造压垫的方法。压垫尤其适合用于使用在液压式的热压设备中。这种压垫可以尤其设计成液压多层热压机的形式。压垫包括织物,该织物由在经向上延伸的经纱以及在纬向上延伸的纬纱形成。经纱和纬纱共同交织成织物。
技术介绍
开头所述类型的压垫用于在热压设备中在液压驱动的热压机和压板之间产生均匀的力分布,压板与相应的压坯直接接触。该压板通常具有带有压纹的设计表面。在压制过程中,该压纹被按压或挤压入相应压坯的表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在压坯的表面中产生压纹结构的内凹结构(Negativ)。压坯在压制过程中至少在其表面的区域内具有柔软的质地,其中,该压坯通常包括三聚氰胺树脂层。这种柔软的质地使得压板的压纹能被压入压坯中,其中,压坯的软质材料偏移并且局部被压实。通过借助热压机引入到压坯中的热能,最终将压坯硬化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被压入的与压纹结构的阴性结构相应的表面结构永久地保持不变。为了使压坯的表面均匀并因此在视觉上美观,重要的是,借助热压设备施加的压制压力被均匀地传递到压板上,并最终传递到压坯上。如上所述,压垫用于将压制压力从热压机均匀地传递到压板上。近年来,人工设计的压坯表面结构的制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些压坯尤其可以模仿天然木纹和木质表面结构。这尤其是由于以下事实:引入到压坯中的压花深度已经增加,从而可以成功地改善对天然表面结构的模仿。引入具有高压花深度的这种深表面结构需要使用压板,该压板的压纹设计具有凸起区域,该凸起区域的垂直于压板平面测量的以及与压板平面相关的高度对应于压坯的相应的局部表面结构的期望深度。在此不言而喻,相应压坯的特别深的局部表面结构的引入则相反类似地需要压板的压纹的特别高的凸起区域。这样的具有设有这种凸起区域的压纹的压板压入相应的压坯中,导致以反作用力的形式作用在压板上的阻力在压板的整个表面上局部是非常不同的。因此,相比压纹的相对压板平面几乎无突出的结构的压入,凸起区域压入压坯的表面中需要更大的力。在实践中,这导致的结果在于,将压纹的凸起区域也完全压入压坯中所需的必要力不能可靠地传递到压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比现有技术改进了的压垫。按照本专利技术,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压垫解决。按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2至12中得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压垫的特征在于,在织物的经向和/或纬向上功能纱与其余的织物相连,使得织物在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的厚度与织物在作用区域外的厚度相比发生了变化。该功能纱可以是附加纱,该附加纱在织物的制造过程中或在其余的织物制造完成之后被插入或施加。但作为补充或备选也可以想到,功能纱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另外(或者说在无功能纱的情况下)使用的经纱和/或纬纱被织入织物中。因此,在织物未变形状态下,即在没有压力施加到该织物上的无力状态下,织物在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的厚度与作用区域外的厚度相比发生了变化。有利地,按本专利技术的压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部分功能纱,优选所有的功能纱设计成增粗纱的形式。它们的技术效果是,与织物在增粗纱的作用区域外的厚度相比,增加了织物在增粗纱的作用区域内的厚度。按本专利技术的压垫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功能纱适合用于使织物的厚度根据相应的压板被个性化地调整,该相应的压板设计具有压纹。因此,例如在压板的压纹局部具有特别显著的凸起区域的区域内,个性化地在相应压板上切割的压垫在与压板的凸起区域对应的区域内设计具有至少一个功能纱,该至少一个功能纱增加压垫的织物的厚度。织物厚度的这种增加具有下列技术效果:当存在由于在压板压入压坯的过程中阻力增加而出现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压垫在其与压纹的局部凸起区域对应的、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相比没有功能纱的情况压缩性不那么强。以这种方式确保设计具有凸起区域的压纹结构被可靠地完全压入压坯中并因此形成压坯期望的表面结构。与压坯的材料相对于压板的期望的偏移相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压板相对于压坯的偏移。根据压坯的表面结构提前预先给定的并且相应形成压板的压纹结构的设计,可以想到既在织物的经向上使用功能纱,也在织物的纬向上使用功能纱。优选使用功能纱以局部增加织物的厚度。然而也可以想到的是,提供致使织物厚度减小的功能纱。例如可想到,将单独的纬纱更换为功能纱,该功能纱的直径相比正常纬纱的直径减小。这对织物的厚度有直接的影响,该织物的厚度在这种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同样减少了。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至少一部分功能纱可以缝制到制成的织物上或编织到制成的织物中。作为补充或备选还可考虑,至少一部分的功能纱编织到织物中,其中,优选已经在制造压垫的织物的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功能纱。也可以考虑备选的连接技术,借助该备选的连接技术使至少一部分的功能纱与压垫的其余织物作用连接。优选的是,至少大部分经纱,优选所有的经纱由金属形成。在此具有良好热导率的黄铜特别适用。这有助于通过压垫将借助相应的热压机提供的热能传递到压板上。由此,后者在压制过程中被加热,因此压坯的至少一个表面层可以被硬化。这尤其适用于压坯的由三聚氰胺树脂形成的表面层,该表面层由于热量输入而硬化。尤其对于织物的经纱由具有这样高的热导率的金属线形成的情况,会特别有利的是,在经向上与其余织物相连的功能纱由芳族聚酰胺,尤其是对位芳族聚酰胺形成。这种功能纱具有多个优点:一方面它们是耐热的,因此在压制过程中典型的温度水平对于功能纱无害。此外,它们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因此在热压机运行时出现的典型的温度波动的过程中由芳族聚酰胺形成的功能纱的长度变化是最小的。此外,芳族聚酰胺,尤其是对位芳族聚酰胺是耐火的。另一个重要的技术优点在于,芳族聚酰胺具有低的热导率。这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借助热压机提供的热能不以与不存在功能纱的情况相同的方式传递到压板上。换言之,借助芳族聚酰胺-功能纱的引入,“阻止”在热压机和压板之间的热传递。这具有特别的优点,压坯的表面层的材料在相应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不那么快地硬化,并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使材料避开压板的压纹的结构的凸起区域。与之相比,压坯的特别快的硬化使特别深的表面结构的引入更加困难,因为压坯的材料在其表面层的区域内的粘度在压制过程中会特别快地增加,这又会使压纹的相应的凸起区域压入表面层更加困难。与形成经纱和/或在织物的经向上延伸的功能纱的材料无关,会特别有利的是,至少大部分在经向上布置的功能纱,优选所有的在经向上布置的功能纱具有0.10mm到0.30mm之间的,优选0.15mm到0.25mm之间的直径。这种类型的功能纱特别适合于,将织物在功能纱的作用区域内的厚度增加到引起期望的技术效果的程度,该期望的技术效果即尤其是使力均匀地从热压机传递到压板上。按本专利技术的压垫进一步设计地,至少大部分纬纱,优选所有的纬纱由弹性体,尤其是硅酮形成。这种纬纱特别适合于确保压垫的必要弹性,其中,另外,弹性体材料的低热导率阻止了热能从热压机过快地传递到压板上。相应的纬纱的直径有利地为1.5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液压式的热压设备(15)中使用的压垫(1),所述压垫包括织物(2),其中,所述织物(2)在经向上由经纱(3)形成并且在纬向上由纬纱(4)形成,所述经纱(3)和纬纱(4)彼此交织成织物(2),其特征在于,在经向和/或纬向上功能纱(7)与其余的织物(2)连接,使得织物(2)在功能纱(7)的作用区域(21)内的厚度(9)与织物(2)在作用区域(21)外的厚度(10)相比发生了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1 DE 102018133542.31.一种用于在液压式的热压设备(15)中使用的压垫(1),所述压垫包括织物(2),其中,所述织物(2)在经向上由经纱(3)形成并且在纬向上由纬纱(4)形成,所述经纱(3)和纬纱(4)彼此交织成织物(2),其特征在于,在经向和/或纬向上功能纱(7)与其余的织物(2)连接,使得织物(2)在功能纱(7)的作用区域(21)内的厚度(9)与织物(2)在作用区域(21)外的厚度(10)相比发生了变化。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功能纱(7),优选所有的功能纱(7)由增粗纱(8)形成,使得织物(2)在功能纱(7)的作用区域(21)内的厚度(9)与织物(2)在作用区域(21)外的厚度(10)相比增加了。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功能纱(7)缝制或编织到织物(2)上或编织到织物(2)中。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至少多根经纱(3),优选所有的经纱(3)由金属,尤其是黄铜形成。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多根在经向上布置的功能纱(7),优选所有的在经向上布置的功能纱(7)具有0.10mm与0.30mm之间,优选0.15mm与0.25mm之间的直径。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至少大部分的纬纱(4),优选所有的纬纱(4),由弹性体,尤其是硅酮形成,其中,相应的纬纱(4)的直径优选在1.50mm至1.60mm之间。


7.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在织物(2)的经向上,多根功能纱(7)由增粗经纱(11)形成,所述增粗经纱(11)优选在经向上缝制或编织到织物(2)上。


8.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压垫(1),其特征在于,在织物(2)的纬向上,多根功能纱(7)由增粗纬纱(12)形成,所述增粗纬纱(12)优选编织到织物(2)中,其中,增粗纬纱(12)的直径与其余的纬纱(4)的直径相比增加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弗林格斯B托伦
申请(专利权)人:胡克莱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