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以及连杆的断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161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具有带有规定的贯通孔(5a)的金属制零件(1、B),在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相向位置形成从贯通孔的第一开口端至第二开口端连续的槽部(17),能使金属制零件从槽部断裂,其中,在金属制零件的槽部中,确定在该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使应力集中的位置(δ、δ1、δ2),为了将槽部的确定的位置设为破坏起点,在与该确定的位置相对应的槽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应力集中部(19),在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与槽部的各部相比最先从槽部上的应力集中部(19)产生裂纹(S1),使裂纹(S2)从槽部的各部进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以及连杆的断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贯通孔断裂的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以及连杆的断裂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贯通孔的金属制零件而言,有时会将从贯通孔断裂并被分割的零件组合来作为一对制品使用。代表性的金属制零件已知有连杆(以下称为连杆)。对于连杆而言,对大端部的贯通孔向扩张的方向施加载荷,使大端部断裂并分割为主体部和盖部,将在断裂后的断裂面产生的凹凸用于定位,由此在通过螺栓将主体部与盖部紧固时,即使在省略定位销的状态下,也能高精度地进行定位。连杆大多构成为:在大端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相对的各部位,从一侧的开口端至另一侧的开口端连续地形成槽部,由此将大端部从槽部断裂。但是,对于仅形成于连杆的槽部而言,由于在槽部上存在多个破坏起点,因此裂纹以从多方向进展的裂纹彼此相互干涉而三维地偏移的方式行进,有时会无法得到良好的断裂面。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如下技术:采用在槽部与断裂最终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例如在螺栓孔的内周面形成台阶部来作为应力集中部的方法,从而通过台阶部诱导裂纹行进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n具有带有规定的贯通孔的金属制零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相对位置,形成从所述贯通孔的第一开口端至第二开口端连续的槽部,能使所述金属制零件从槽部断裂,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的特征在于,/n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槽部中,确定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使应力集中的位置,/n为了将所述槽部的确定的位置设为破坏起点,在与该确定的位置相对应的槽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应力集中部,/n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与所述槽部的各部相比最先从所述槽部上的应力集中部产生裂纹,使裂纹从所述槽部的各部进展。/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30 JP 2018-2248211.一种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
具有带有规定的贯通孔的金属制零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相对位置,形成从所述贯通孔的第一开口端至第二开口端连续的槽部,能使所述金属制零件从槽部断裂,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槽部中,确定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使应力集中的位置,
为了将所述槽部的确定的位置设为破坏起点,在与该确定的位置相对应的槽部的底部的位置形成应力集中部,
在所述金属制零件的断裂开始时,与所述槽部的各部相比最先从所述槽部上的应力集中部产生裂纹,使裂纹从所述槽部的各部进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制零件的断裂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集中部由凹陷部形成。


3.一种连杆的断裂方法,
对于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大端部的连杆,在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相对位置,形成从所述贯通孔的第一开口端至第二开口端连续的槽部,能使所述大端部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浩一贝增祐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