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开关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6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火开关锁,包括锁壳、锁杆、锁芯组件,锁芯组件包括锁芯和锁芯套,锁壳上设有插孔,锁芯套上设有第一通孔,锁杆在弹性力作用下同时插入插孔和第一通孔中,第一通孔中设有活动体,活动体在锁杆的抵触作用下伸入锁芯套内部,锁芯一端设有抵接部,锁芯可于锁芯套内沿轴向滑移、并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活动体的接触配合使锁杆进入或退出第一通孔,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锁杆伸入第一通孔内,使锁壳和锁芯套保持相对固定,在需要启动车辆但电磁阀损坏时,将备用钥匙插入锁芯并推动锁芯向靠近点火组件的方向移动,通过锁芯的移动,抵接部通过活动体使锁杆脱离第一通孔,再通过转动备用钥匙带动锁芯和锁芯套转动,即可发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火开关锁
本技术属于点火开关锁
,具体涉及一种点火开关锁。
技术介绍
点火开关锁主要应用在摩托车或电动车等上,点火开关锁通常设有on、off及lock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单纯靠钥匙启动的点火开关锁逐渐被淘汰,遥控钥匙解锁的点火开关锁成为主流,然而遥控钥匙解锁存在缺陷,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点火开关锁的电磁阀损坏、遥控钥匙失灵、遥控钥匙电力不足等情况,给驾驶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现有的点火开关锁设置为同时具备无钥匙启动与有钥匙启动的功能。现有的点火开关锁通常包括锁壳、旋钮组件、锁芯组件和点火组件,还设有可用备用钥匙解锁的解锁组件,但现有的解锁组件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零件数量多,故其加工工序多、生产成本高,也会导致点火开关锁的体积臃肿、不利于点火开关锁的装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点火开关锁,克服现有技术中同时具备遥控钥匙解锁和备用钥匙解锁的点火开关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和使用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火开关锁,包括锁壳、锁杆以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组件和点火组件,所述锁芯组件包括同轴装配的锁芯和锁芯套,所述锁壳上设有插孔,所述锁芯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杆在弹性力作用下同时插入插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活动体,所述活动体在锁杆的抵触作用下伸入锁芯套内部,所述锁芯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锁芯可于锁芯套内沿轴向滑移、并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活动体的接触配合使锁杆进入或退出第一通孔。上述技术方案中,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锁杆伸入第一通孔内,使锁壳和锁芯套保持相对固定,在需要用备用钥匙启动车辆时,将备用钥匙插入锁芯并推动锁芯向靠近点火组件的方向移动,通过锁芯的移动,抵接部将活动体伸出第一通孔的部分逐渐顶回第一通孔,使锁杆与活动体相抵的一端逐渐脱离第一通孔,锁杆完全脱离第一通孔时,通过转动备用钥匙带动锁芯和锁芯套转动,即可发动车辆。在上述结构中,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体以及与活动体相配合的抵接部即可控制锁杆动作,以最少的零件数量实现应急状态下使用钥匙启动车辆,所用零件少、配合关系简单,不额外占用空间。为限制活动体于第一通孔内的活动范围,保持活动体与锁芯、锁芯套之间配合关系,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限制活动体完全进入锁芯套内部的限位结构。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通孔朝向锁芯套内部的孔口孔径小于远离锁芯套内部的孔口孔径,所述活动体包括与第一台阶面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台阶面与第一限位凸台的限位配合,使活动体不会完全进入锁芯套内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限位效果良好。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体朝向抵接部的面为弧形面或斜面。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锁芯沿锁芯套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弧形面或斜面的存在使活动体与抵接部之间的相对移动更顺畅,减少磨损,提高活动体和抵接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芯套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形状一致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同样装设有活动体。上述技术方案中,点火开关锁包括on、off和lock三个状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对应off和lock两种状态,处于off状态时,锁杆与第一通孔相对并插入第一通孔中,处于lock状态时,锁杆与第二通孔相对并插入第二通孔中,在off或lock状态时,均可使用备用钥匙进行解锁点火开关锁。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芯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锁芯上设有与第二台阶面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朝向点火组件的面同时朝向第二台阶面。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台阶面与第二限位凸台限位配合,控制锁芯向点火组件移动的距离,使该距离能够满足锁芯上的抵接部与活动体接触配合时可使锁杆退出第一通孔即可,避免因锁芯移动距离过长而影响与锁芯套配合的点火组件的正常动作,确保点火开关锁的在正常使用时和应急状态下均能正常工作。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芯的外壁上设有导向块,所述锁芯套的内壁上设有供导向块滑移的导槽,所述导槽包括沿锁芯套的轴向设置的轴向导槽和沿锁芯套的周向设置的周向导槽,所述轴向导槽和周向导槽连通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轴向导槽与导向块的配合使备用钥匙得以推动锁芯向靠近点火组件的方向移动,周向导槽使备用钥匙转动锁芯时得以沿着周向导槽转动,实现锁芯切换状态。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周向导槽包括切换on-off状态的第一周向导槽和切换off-lock状态的第二周向导槽。如上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周导向槽与第二周导向槽分别设置且分别对应档位切换时不同的切换过程,周导向槽为锁芯于锁芯套内的转动提供了相应的活动轨道,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锁芯随意转动柄确保锁芯于各档位之间进行有效切换,另一方面通过周导向槽的槽壁与导向块的限位配合,提示使用者档位已经切换,避免旋转过渡。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芯套的内壁上设有凸柱,所述锁芯上设有供凸柱伸入的与锁芯同圆心的弧形限位槽。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弧形限位槽的存在槽壁,其两侧槽壁与凸柱配合、形成对锁芯转动方向、转动角度的限制,令锁芯根据弧形限位槽的位置和提供的活动距离移动,进而实现档位切换。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柱穿设在锁芯套上且与锁芯套保持相对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凸柱与锁芯套分体设置,方便锁芯装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剖视图;附图2为附图1的A部分放大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解锁状态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套示意图一;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套示意图二;附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off状态图;附图8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lock状态图;附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芯on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使用以下术语比如“上”和“下”,“右”和“左”或类似的相对表述时,这些仅指附图而并不必须是实际的使用情况。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9所示,一种点火开关锁,包括锁壳1、锁杆2以及设于锁壳1内的锁芯3、锁芯套4和点火组件6,锁杆2设置在电磁阀内,锁芯3和锁芯套4同轴装配,锁壳1上设有插孔11,锁芯套4上设有第一通孔41,锁杆2在弹性力作用下同时插入插孔11和第一通孔41中,第一通孔41中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活动体5,活动体5在锁杆2的抵触作用下伸入锁芯套4内部,锁芯3一端设有抵接部31,锁芯3可于锁芯套4内沿轴向滑移、并通过抵接部31与活动体5的接触配合使锁杆2进入或退出第一通孔41,车辆处于熄火状态时,锁杆2伸入第一通孔41内,使锁壳1和锁芯套4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火开关锁,包括锁壳、锁杆以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组件和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组件包括同轴装配的锁芯和锁芯套,所述锁壳上设有插孔,所述锁芯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杆在弹性力作用下同时插入插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活动体,所述活动体在锁杆的抵触作用下伸入锁芯套内部,所述锁芯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锁芯可于锁芯套内沿轴向滑移、并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活动体的接触配合使锁杆进入或退出第一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开关锁,包括锁壳、锁杆以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组件和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组件包括同轴装配的锁芯和锁芯套,所述锁壳上设有插孔,所述锁芯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锁杆在弹性力作用下同时插入插孔和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可沿其轴向活动的活动体,所述活动体在锁杆的抵触作用下伸入锁芯套内部,所述锁芯一端设有抵接部,所述锁芯可于锁芯套内沿轴向滑移、并通过所述抵接部与活动体的接触配合使锁杆进入或退出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开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限制活动体完全进入锁芯套内部的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开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通孔朝向锁芯套内部的孔口孔径小于远离锁芯套内部的孔口孔径,所述活动体包括与第一台阶面形成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火开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朝向抵接部的面为弧形面或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点火开关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昌龙陈祥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程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