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10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包括三个绝缘线芯,三个所述绝缘线芯的外侧共同设有第一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一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二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的外侧设有第三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铜导体采用了瓦型单丝绞合,进一步的紧实导体减少缝隙,更好的隔绝空气。采用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绕包,在火灾中的温度无法达到玻璃丝软化点,可以起到很好保护作用,使其不脱离电缆,有效的保证其隔热、隔氧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所谓防火电缆时需要通过BS6387-2013的标准测试,线路完整性(C)、950±40℃燃烧180分钟保持线路完整;线路完整性(W)650±40℃15分钟,喷淋15分钟后保持线路完整;线路完整性(Z)950±40℃15分钟机械振动撞击,保持电路完整。根据目前有关统计显示,在建筑电气防火方面,建筑物火灾中的25%~27%为电气火灾,在这些火灾中有60%是由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且因电气火灾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数的30%~50%。这些数据时刻提示着我们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需要合理的布置和使用防火电缆。目前在市场中流通的防火电缆多数为1kV及以下的低压电力电缆,而在大型建筑设计时若只是使用低压电力电缆会导致电缆用量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电缆的敷设安装工作、电缆的敷设空间的大幅度增加,而且电力电缆过于集中敷设会导致电缆无法达到设计时的载流量,在实际运行时如按设计时载流量进行负载的话,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大型建筑中合理使用中压防火电力电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防火中压电力电缆起步较晚,所以市场上流通的中压防火电缆制造方式参差不齐,其中多数是使用矿物填充泥来达到防火效果,但此方式具有时效性,当填充泥干燥固化后该电缆无法进行敷设,强行敷设会使内部固化防火填充泥断裂,无法保证其防火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包括三个绝缘线芯,三个所述绝缘线芯的外侧共同设有第一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一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二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的外侧设有第三阻燃防火带层,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的外侧设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所述绝缘线芯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的外侧设有导体半导电屏蔽层,所述导体半导电屏蔽层的外侧设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的外侧设有绝缘半导电屏蔽层,所述绝缘半导电屏蔽层的外侧设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与第一阻燃防火带层接触。优选的,所述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采用氧指数≥38的低烟无卤聚烯烃。优选的,所述第一阻燃防火带层、第二阻燃防火带层和第三阻燃防火带层均为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采用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进行双层重叠绕包,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双层重叠绕包于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外层,其绕包厚度不低于1.5mm。优选的,所述导体半导电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绝缘半导电屏蔽层的总厚度不低于11.7mm。优选的,所述铜导体采用无氧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有益效果在于:铜导体采用了瓦型单丝绞合,进一步的紧实导体减少缝隙,更好的隔绝空气。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使用主要防火剂为氢氧化铝的陶瓷化聚烯烃隔热材料,该材料在受热时可以迅速膨胀结壳,组织火焰继续燃烧内部材料,另外氢氧化铝在受热后可以向外释放水,有效的降低电缆温度。采用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绕包,在火灾中的温度无法达到玻璃丝软化点,可以起到很好保护作用,使其不脱离电缆,有效的保证其隔热、隔氧功效。使用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代替矿物填充泥,虽在防火性能上稍有欠缺,但改善了其时效性的弊端,可以更好的保证电缆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结构示意图。图中:铜导体1、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金属屏蔽层5、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包括三个绝缘线芯,三个绝缘线芯的外侧共同设有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和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均为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采用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进行双层重叠绕包,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双层重叠绕包于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外层,其绕包厚度不低于1.5mm,低烟无卤玻璃纤维带,玻璃纤维带软化点高,耐热效果好,同时厚度不低于1.5mm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采用半挤压式进行生产,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的外侧设有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采用防火剂为氢氧化铝的陶瓷化聚烯烃材料,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的外侧设有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的外侧设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11,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11采用氧指数≥38的低烟无卤聚烯烃,低烟无卤聚烯烃可以满足B1级阻燃要求;绝缘线芯包括铜导体1,铜导体1采用无氧铜,绞合过程中使用预制瓦型单丝,其紧压系数不小于0.95,缝隙小,更好的隔绝空气。铜导体1的外侧设有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使用三层共挤干式交联生产,总厚度不低于11.7mm,能够使绝缘线芯的绝缘效果更好,使用更加安全。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的外侧设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的外侧设有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的外侧设有金属屏蔽层5,金属屏蔽层5与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接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包括三个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绝缘线芯的外侧共同设有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所述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的外侧设有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所述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的外侧设有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的外侧设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11);/n所述绝缘线芯包括铜导体(1),所述铜导体(1)的外侧设有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所述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的外侧设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的外侧设有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所述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的外侧设有金属屏蔽层(5),所述金属屏蔽层(5)与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低烟无卤防火35kV电力电缆,包括三个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绝缘线芯的外侧共同设有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所述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氧层(7)的外侧设有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所述第二阻燃防火带层(8)的外侧设有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所述陶瓷化聚烯烃隔热层(9)的外侧设有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所述第三阻燃防火带层(10)的外侧设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11);
所述绝缘线芯包括铜导体(1),所述铜导体(1)的外侧设有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所述导体半导电屏蔽层(2)的外侧设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的外侧设有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所述绝缘半导电屏蔽层(4)的外侧设有金属屏蔽层(5),所述金属屏蔽层(5)与第一阻燃防火带层(6)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宇飞胡少中李平鲁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摩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