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0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液模型具有躯干模型,在使用时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实现了真人与模型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更为直观形象的的模拟输液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力泵组对模拟血管提供血压,并在模拟血管上覆盖有仿真皮肤,能够精确模拟人体实际皮肤和血压,使本输液模型更为贴近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
本技术属于模型教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能力。相比其它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操作步骤更加复杂,无菌要求更加严格,并在操作中要进行更为严格的药物核对、病人核对及解释。通常,各医学院校采用模型教学或真人练习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项技能的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点但亦存在不同的弊端。目前有很多研究针对静脉输液模型进行了改进。输液模型的改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不同年龄的输液模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选择的主要输液部位或血管粗细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有针对婴幼儿的“教学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郭颖华,严秀芹.教学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技术申请号CN201220141104.0,2012年11月14日)”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套考核指导模型(曾超美,张晓蕊,晁爽等.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套考核指导模型.技术申请号CN201120260769.9,2012年7月18日)”,有针对儿童的“儿科手臂静脉输液模型(张华,田瑞平,杨晚竹等.儿科手臂静脉输液模型.技术申请号CN200920251195.1,2009年12月2日)”、“儿科下肢静脉输液模型(张华,田瑞平,杨晚竹等.儿科下肢静脉输液模型.技术申请号CN200920251196.6,2009年12月2日)”、“小儿输液教学装置(李显兰.小儿输液教学装置.技术申请号CN201520123296.6,2015年3月3日)”以及其它针对成人的静脉输液模型。2.模拟血液流动的结构设计:输液模型设计中的共同点是有进血口和出血口,模拟血液从进血口进入模拟血管内,练习完后打开出血口让血液流出。为形成压力差使模拟血液能充盈到模拟血管中,一般的设计都是把模拟血袋高挂,使其水平高于输液模型,从而使模拟血液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管腔内,还有一项设计采用压力泵使模拟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3.模型模块的构建:以手臂模型为例,一般包括仿真皮肤、仿真肌肉和血管。大部分在穿刺局部设独立可拆卸模块,便于穿刺部位的局部更换,能节约资源,减少耗材费。另一类设计为一体化成型设计(任立敏,陈红,李长吉等。静脉输液仿真手成套考核指导模型.技术申请号CN201120260836.7,2012年7月11日),如以手臂模型为载体,用聚胺酯发泡填充物模仿真实肌肉并在其中埋入模拟血管。还有一种血管埋入方式为在模型上设计开放式圆形沟槽,嵌入模拟血管网,外层再覆以可拆卸仿真皮肤,便于日后血管的更替。4.还有一例与本研究较为接近的设计:2011年白洪海等(白洪海,曹连文.一种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020256093.1,2010年7月9日)公布了“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技术专利,可佩戴于真人手部,其手部模型包括手部皮肤、手部模块,所述手部模块分为上、下两部分,即背部和掌部,整个模块包裹前臂下段及手掌、手背,两侧边设有实现模块的打开与闭合的对合口,背部模块的面上设有血管槽,所述手部皮肤设置在所述手部模块外部。根据以上分析,静脉输液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方法均存在优点和缺点,静脉输液模型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反复多次练习,但与临床情景相去甚远,学生难有临床代入感。而真人的优势是更能模拟临床实际情景,与病人的互动沟通无障碍,更能在操作中体会到病人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培养爱伤观念,但此方法存在伦理的争议且不能多次进行。上述几项的静脉输液相关专利设计除“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技术专利外,其余设计均不能高度模拟临床情景,存在不能互动沟通、被操作者不能配合操作(握拳松拳)、被操作者不能表达感受等缺点;而“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技术专利的设计初衷与本研究非常接近——将真人与模型的优势相结合,但其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缺陷,如进血出血系统的设计不够隐蔽,且模拟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实现不仅需要另外的装置,还需要一人举着装置非常不方便,对临床情景代入感形成障碍;每次使用时需准备大量模拟血液,造成巨大的浪费;握拳时模拟血管内的血液无法实现充盈,进针后也无法回血,与临床实际相差较大。该设计的另一个缺陷是模型包括前臂下段,则输液时压脉带是系于模型上的,那么即使由于操作者的操作速度慢而使压脉带系紧时间过久,被输液对象也不会有任何不适,这极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输液操作者时间观念和爱伤观念的培养和形成;该设计的装置较于我们的设计显得过于占空间,使用也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既能够供护生反复练习,又能与操作对象产生互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躯干模型,躯干模型为中空结构,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躯干模型上设置有模拟血管,模拟血管上覆盖有仿真皮肤,模拟血管接入压力泵组,压力泵组连接压力控制器、模拟血液袋和压力计,模拟血液袋内的模拟血液通过压力泵组送入模拟血管内。模拟血管包括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连接压力泵组内对应的压力泵。躯干模型包括四肢躯干模型和胯部躯干模型。躯干模型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模拟血管的固定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输液模型具有躯干模型,在使用时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实现了真人与模型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更为直观形象的的模拟输液操作,本技术通过压力泵组对模拟血管提供血压,并在模拟血管上覆盖有仿真皮肤,能够精确模拟人体实际皮肤和血压,使本输液模型更为贴近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本技术设置有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能够模拟人体动脉压和静脉压,使本装置的功能更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躯干模型,2、模拟血管,3、压力泵组,4、压力控制器,5、模拟血液袋,6、压力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躯干模型1,躯干模型1为中空结构,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躯干模型1上设置有模拟血管2,模拟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7,模拟血管2接入压力泵组3,压力泵组3连接压力控制器4、模拟血液袋5和压力计6,模拟血液袋5内的模拟血液通过压力泵组3送入模拟血管2内。模拟血管2包括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连接压力泵组3内对应的压力泵。躯干模型1包括四肢躯干模型和胯部躯干模型。躯干模型1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模拟血管2的固定槽。参见图1,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佩戴者将躯干模型1套设在人体躯干上;佩戴者可以根据模拟所需位置,佩戴四肢躯干模型或胯部躯干模型或全部佩戴。S2,将模拟血管2分为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将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分别固定在躯干模型1的对应位置的固定槽内,并将静脉模拟血管和动脉模拟血管接入压力泵组3中的不同压力泵。开启压力泵组3中对应静脉模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模型(1),躯干模型(1)为中空结构,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躯干模型(1)上设置有模拟血管(2),模拟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7),模拟血管(2)接入压力泵组(3),压力泵组(3)连接压力控制器(4)、模拟血液袋(5)和压力计(6),模拟血液袋(5)内的模拟血液通过压力泵组(3)送入模拟血管(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人体输液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躯干模型(1),躯干模型(1)为中空结构,能够套设在人体对应躯干上,躯干模型(1)上设置有模拟血管(2),模拟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7),模拟血管(2)接入压力泵组(3),压力泵组(3)连接压力控制器(4)、模拟血液袋(5)和压力计(6),模拟血液袋(5)内的模拟血液通过压力泵组(3)送入模拟血管(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科陆洲陈活良陆红冉王春李天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