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艾琳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28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包括展示箱、夹板和心脏模型;所述夹板将展示箱分为前腔和后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力触发,体验感强,适用于所有想要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有所了解的人群,且具备多种触发模式可调节,操作灵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能够模拟血液的动态流动,逼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体循环和肺循环,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解决了以往其他模型中难以解决的动、静脉血转换的难题;心脏模型和肺泡囊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仿真性强、软硬适中,有利于压力传感器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所有血管都为可拆卸结构,不仅可供医学生、医学爱好者观摩学习,也适用于中、小学生科普教学,寓教于乐,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循环
,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
技术介绍
在医学领域,包括临床、护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都需要了解正常的血液循环过程,并能够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在进行医学的教学和科普过程中,需要参与者对于血液循环的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普及相关方面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血液循环是生理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各所学校在授课时,依然是按照课本中的插图及说明进行讲解,因此导致该部分知识生涩、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市场上已经有的专业的血液循环模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静态PVC模型,可以从形态上显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但无法动态演示血液循环方向;一种是图片与发光管结合的平面结构模型,可以演示血液循环方向,但不立体,且难以形象展示组织换气与肺换气的过程。两类模型均缺乏很好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无法完全契合从实践获得理论知识的认知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解决现有血液循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生涩和抽象问题,并解决现有血液循环模型无法清晰的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包括展示箱、夹板和心脏模型;所述夹板将展示箱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心脏模型固定在前腔,从外形上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每个心房和心室开有小孔穿有代表血管的软管;右心房穿入的为腔静脉,从右心室穿出的为肺动脉,从左心房穿入的为肺静脉,从左心室穿出的为主动脉;肺动脉和肺静脉远离心脏模型一端分别与肺毛细血管动脉端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连通,主动脉和腔静脉远离心脏模型一端分别与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连通,且肺毛细血管动脉端、肺毛细血管静脉端、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均穿过夹板,在后腔通过相应管道连接;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经第一蠕动泵连通,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和肺毛细血管动脉端经第二蠕动泵连通;所述肺动脉、肺毛细血管动脉端、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腔静脉和第二蠕动泵泵管内填充有蓝墨水;所述肺静脉、肺毛细血管静脉端、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主动脉和第一蠕动泵泵管内填充有红墨水。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和腔静脉采用内径3mm、外径5mm的透明硅胶软管。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所述肺毛细血管动脉端、肺毛细血管静脉端、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分别由若干内径1.6mm、外径3.2mm的透明硅胶软管、Y形管和直通接头组成。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心脏模型内,与压力开关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压力开关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连接。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还包括气管模型;所述气管模型由硅胶管及Y形PP管制成,且末端安装有3D打印的肺泡囊模型;所述肺泡囊模型内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与压力开关控制器输入端连接。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为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量程为5-200g。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所述压力开关控制器由220V市电经5V电源适配器供电;所述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由220V市电经12V电源适配器供电。上述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中,所述夹板正面绘制有右肺图片,且位于所述心脏模型右侧;所述肺泡囊模型位于所述心脏模型左侧。3.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通过压力触发,体验感强,适用于所有想要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有所了解的人群,且具备多种触发模式可调节,操作灵活;(2)本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能够模拟血液的动态流动,逼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体循环和肺循环,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解决了以往其他模型中难以解决的动、静脉血转换的难题;(3)本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中,心脏模型和肺泡囊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仿真性强、软硬适中,有利于压力传感器的安装;(4)本专利技术的血液循环模型所有血管和气管都为可拆卸结构,不仅可供医学生、医学爱好者观摩学习,寓教于乐,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中:1-展示箱;2-夹板;3-心脏模型;4-腔静脉;5-肺动脉;6-肺静脉;7-主动脉;8-肺毛细血管动脉端;9-肺毛细血管静脉端;10-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1-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2-第一蠕动泵;13-第二蠕动泵;14-第一压力传感器;15-压力开关控制器;16-气管模型;17-肺泡囊模型;18-第二压力传感器;19-右肺图片;100-前腔;200-后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包括展示箱1、夹板2和心脏模型3;所述夹板2将展示箱1分为前腔100和后腔200;所述心脏模型3固定在前腔100,从外形上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每个心房和心室开有小孔穿有代表血管的软管;右心房穿入的为腔静脉4,从右心室穿出的为肺动脉5,从左心房穿入的为肺静脉6,从左心室穿出的为主动脉7;肺动脉5和肺静脉6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连通,主动脉7和腔静脉4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连通,且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均穿过夹板2,在后腔200通过相应管道连接;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经第一蠕动泵12连通,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和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经第二蠕动泵13连通;所述肺动脉5、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腔静脉4和第二蠕动泵13泵管内填充有蓝墨水;所述肺静脉6、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主动脉7和第一蠕动泵12泵管内填充有红墨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视觉效果问题,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与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未直接相连,而是穿过夹板2到后腔200,通过相应管道及第二蠕动泵13再穿过夹板2到前腔100与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相连;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未直接相连,而是穿过夹板2到后腔200,通过相应管道及第一蠕动泵12再穿过夹板2到前腔100与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相连。故实际上红、蓝墨水分布在两个独立的封闭的单向循环管道中,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展示箱(1)、夹板(2)和心脏模型(3);所述夹板(2)将展示箱(1)分为前腔(100)和后腔(200);所述心脏模型(3)固定在前腔(100),从外形上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每个心房和心室开有小孔穿有代表血管的软管;右心房穿入的为腔静脉(4),从右心室穿出的为肺动脉(5),从左心房穿入的为肺静脉(6),从左心室穿出的为主动脉(7);肺动脉(5)和肺静脉(6)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连通,主动脉(7)和腔静脉(4)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连通,且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均穿过夹板(2),在后腔(200)通过相应管道连接;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经第一蠕动泵(12)连通,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和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经第二蠕动泵(13)连通;所述肺动脉(5)、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腔静脉(4)和第二蠕动泵(13)泵管内填充有蓝墨水;所述肺静脉(6)、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主动脉(7)和第一蠕动泵(12)泵管内填充有红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展示箱(1)、夹板(2)和心脏模型(3);所述夹板(2)将展示箱(1)分为前腔(100)和后腔(200);所述心脏模型(3)固定在前腔(100),从外形上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每个心房和心室开有小孔穿有代表血管的软管;右心房穿入的为腔静脉(4),从右心室穿出的为肺动脉(5),从左心房穿入的为肺静脉(6),从左心室穿出的为主动脉(7);肺动脉(5)和肺静脉(6)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连通,主动脉(7)和腔静脉(4)远离心脏模型(3)一端分别与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连通,且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均穿过夹板(2),在后腔(200)通过相应管道连接;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和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经第一蠕动泵(12)连通,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和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经第二蠕动泵(13)连通;所述肺动脉(5)、肺毛细血管动脉端(8)、组织毛细血管静脉端(11)、腔静脉(4)和第二蠕动泵(13)泵管内填充有蓝墨水;所述肺静脉(6)、肺毛细血管静脉端(9)、组织毛细血管动脉端(10)、主动脉(7)和第一蠕动泵(12)泵管内填充有红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血液循环模型,其特征在于:肺动脉(5)、肺静脉(6)、主动脉(7)和腔静脉(4)采用内径3mm、外径5mm的透明硅胶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艾琳梁凡梁继鲁李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肖艾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