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02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相对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车载固定端和无线充电端,所述壳体内设有可朝向无线充电端吹风的风扇,所述车载固定端设有供风扇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无线充电端设有可使所述风扇吹出的风流经待充电设备背面的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风扇以及散热风道实现风扇对充电组件以及手机背面的散热。避免充电过热以提高充电效能;采用磁铁吸合手机,可以避免使用复杂或者稳定性差的机械结构,同时减少了电路复杂化;无线充电功能省去了带线反复插拔繁琐的操作,操作简单,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散热风扇的无线磁吸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各类应用在车内使用的频率逐渐上升,而在进行导航或者其他操作时,驾驶员一般会将手机放在可以充电的手机支架上充电,而手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以及手机充电所产生的热量,会使车载充电支架过热或者手机过热,而高温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并且同时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避免充电过热影响充电效率的车载手机充电器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充电过热影响充电效率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车载充电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相对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车载固定端和无线充电端,所述壳体内设有可朝向无线充电端吹风的风扇,所述车载固定端设有供风扇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无线充电端设有可使所述风扇吹出的风流经待充电设备背面的出风口。无线充电端内设有:安装在壳体内将待充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端的固定组件以及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充电组件,通过所述风扇以及进、出风口形成经过充电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的散热风道。充电组件包括:位于风扇出风面且呈环形的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上设有连通风扇和出风口的通风孔。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线圈支架和固定在线圈支架上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通风孔位于线圈支架和无线充电线圈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灯罩,所述灯罩呈环形环绕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所述灯罩和电路板通过螺丝与壳体固定。优选地,固定组件为磁铁,所述灯罩上设有一圈安装磁铁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风扇之间设有弹簧。壳体无线充电端的中部凸起形成支撑待充电设备的支撑平台,使所述壳体无线充电端的四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形成出风间隙,所述出风口环绕支撑平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无线充电端的边缘设有多条垂直向外的导风槽或条状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车载固定端连接可安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上的风口夹,所述壳体的车载固定端朝向汽车空调的出风口。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风扇以及散热风道实现风扇对充电组件以及手机的散热。避免充电过热以提高充电效能;采用磁铁吸合手机,避免使用复杂或者稳定性差的机械结构,同时可以减少了电路复杂化;无线充电功能省去了带线反复插拔繁琐的操作,操作简单,提高了驾驶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配合手机充电时进出风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101、上壳;102、磁铁;104、灯罩;105、无线充电线圈;106、线圈支架;107、电路板;110、风扇;111、弹簧;112、底壳;2、风口夹;3、手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1、灯罩104、风扇110、固定组件和充电组件。壳体1的上端面为无线充电端,下端为车载固定端。其中壳体1具体包括:底壳112和上壳101,底壳112呈碗形,底部即为车载固定端,且底部设有开口形成进风口,风扇110安装在底壳112内朝上方吹风。上壳101为圆片状,安装在呈碗形的底壳112的碗口处,覆盖底壳112上部的开口,上壳101的外侧面即为车载充电端。固定组件安装在底壳112内,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将待充电设备固定使其贴紧在上壳101外侧的充电位置,从而使待充电设备能够正常充电。充电组件安装在底壳112内,待充电设备固定在充电位置后,通过充电组件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且上壳101设有出风口,通过风扇110的送风功能以及进、出风口形成经过充电组件与待充电设备的散热风道,风道的具体流向是从底壳112的进风口进入,经过充电组件与上壳101的出风口,再贴紧待充电设备背面流出。通过设置风扇110以及风道,能够有效解决普遍存在的充电过热而造成充电效率下降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磁吸风扇无线充电器,主要是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3充电。充电组件具体包括:电路板107和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具体为无线充电线圈105和线圈支架106。电路板107呈环形片状,即中部为圆形的安装口。线圈支架106呈圆片状,安装在电路板107中部的安装口处,无线充电线圈105安装在线圈支架106背对风扇110的一面。线圈支架106的中心设有空心凸柱1061,无线充电线圈105的中心设有对应空心凸柱1061的圆孔1051,无线充电线圈105与线圈支架106贴合安装,使空心凸柱的轴心形成通风孔,部分气流能够穿过充电组件至出风口给手机背部散热。底壳112的侧面设有插口,电路板107上设有对应插口的TYPE-C电源接口,通过TYPE-C电源接口给电路板107供电,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源接口,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底壳112与上壳101之间设有灯罩104,灯罩104呈环形环绕无线充电线圈组件,避免影响无线充电线圈105工作。螺丝穿过灯罩104和电路板107上重叠的过孔与底壳112上对应的螺纹柱连接,使充电组件固定在底壳112上。固定组件为一圈环形的磁铁102,灯罩104上设有一圈安装磁铁102的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上壳101,磁铁102环绕无线充电线圈105,使手机通过磁铁102吸合后可以直接对准无线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1),相对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车载固定端和无线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朝向无线充电端吹风的风扇(110),所述车载固定端设有供风扇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无线充电端设有可使所述风扇(110)吹出的风流经待充电设备背面的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1),相对设置在壳体两端的车载固定端和无线充电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朝向无线充电端吹风的风扇(110),所述车载固定端设有供风扇进风的进风口,所述无线充电端设有可使所述风扇(110)吹出的风流经待充电设备背面的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端内设有:将待充电设备固定在无线充电端的固定组件以及对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充电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位于风扇(110)出风面且呈环形的电路板(107),安装在电路板(107)上的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上设有连通风扇和出风口的通风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安装在电路板(107)上的线圈支架(106)和固定在线圈支架(106)上的无线充电线圈(105),所述通风孔位于线圈支架(106)和无线充电线圈(105)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极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