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冰梅专利>正文

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78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旋转基座和探头组件,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旋转基座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旋转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探头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基座远离所述固定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如此设置,解决了大口径设备的重量过大问题,同时更好地保证通过能力,同时解决了小口径设备在管道内小倍径弯头的通过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型探头结构
本申请涉及管道检测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
技术介绍
管道被称为国家能源大动脉,对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管道服役进入老龄化,由于腐蚀和应力作用,管道内部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缺陷。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定期的有效检测,及时排除缺陷,以减少管道破裂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已提出多种关于管道内壁的无损检测系统,例如:漏磁检测系统、电磁超声检测系统以及涡流检测系统等。其中,漏磁检测系统中采用的漏磁检测探头,适应于高温、寒冷以及水下等恶劣环境的优点。而现有的漏磁检测设备中,在大口径设备中,探头臂的长度越长,使探头臂旋转半径越大,造成现有设备过长,质量较重,容易卡堵;在小口径设备中,长度较长,通过弯头能力较弱,容易卡堵。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漏磁检测设备的探头臂的长度较长而使整体设备过长且质量较重而致使设备通过管道的能力降低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漏磁检测设备的探头臂的长度较长而使整体设备过长且质量较重而致使设备通过管道的能力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旋转基座和探头组件,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旋转基座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旋转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探头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基座远离所述固定基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探头组件与所述旋转基座通过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旋转基座和所述探头组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探头组件与所述旋转基座通过探头臂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错位设置。优选地,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起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和与所述第二销轴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纵向相距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横向间距为零。优选地,所述旋转基座靠近所述固定基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旋转基座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分别通过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销轴相匹配的第三通孔和与所述第四销轴相匹配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纵向相距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横向间距为零。优选地,所述旋转基座远离所述固定基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靠近所述旋转基座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五销轴和第六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三凸起上。优选地,所述第三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销轴相匹配的第五通孔和与所述第六销轴相匹配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纵向相距设置,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横向间距为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旋转基座和探头组件,固定基座与旋转基座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与固定基座和旋转基座可转动地连接,探头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基座远离固定基座的一端,以便于与管道内壁相贴合,从而对管道进行检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第一拉簧能够将旋转基座拉紧,以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拉起,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即第一拉簧位于平行四边型结构的对角线上,能够随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转动而发生形变。当第一拉簧拉起第二连接杆时,第二连接杆带动旋转基座移动和第一连接杆转动,使探头组件与管道内壁贴合,实现了探头结构的展开,以较好的姿态贴合管道内壁;当探头组件下压并带动旋转基座下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时,第一拉簧受力拉伸变形,实现了探头结构的折叠,以适应较大的变形和较小的弯头。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漏磁检测设备的探头臂的长度较长而使整体设备过长且质量较重而致使设备通过管道的能力降低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是根据第一种实施例示出的双折叠型探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第二种实施例示出的探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基座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基座的主视图;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旋转基座的主视图;图6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旋转基座的仰视图。图7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或第三连接杆或第四连接杆的主视图;图8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或第三连接杆或第四连接杆的俯视图;图中:1、固定基座;2、旋转基座;3、探头组件;4、过渡件;5、探头臂;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拉簧;9、第三连接杆;10、第四连接杆;11、第二拉簧;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第四通孔;18、第三凸起;19、第五通孔;20、第六通孔;21、第七通孔;22、第八通孔。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参考图1-图8,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包括有固定基座1、旋转基座2和探头组件3,固定基座1与旋转基座2通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相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相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均与固定基座1和旋转基座2可转动地连接,探头组件3可转动地连接在旋转基座2远离固定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基座(1)、旋转基座(2)和探头组件(3),所述固定基座(1)与所述旋转基座(2)通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固定基座(1)和所述旋转基座(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探头组件(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基座(2)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8),所述第一拉簧(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基座(1)、旋转基座(2)和探头组件(3),所述固定基座(1)与所述旋转基座(2)通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固定基座(1)和所述旋转基座(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探头组件(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旋转基座(2)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8),所述第一拉簧(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组件(3)与所述旋转基座(2)通过第三连接杆(9)和第四连接杆(10)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9)和所述第四连接杆(10)平行设置、且均与所述旋转基座(2)和所述探头组件(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9)和所述第四连接杆(10)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11),所述第二拉簧(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杆(10)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连接杆(9)和所述第四连接杆(10)的两端连接后、形成平行四边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组件(3)与所述旋转基座(2)通过探头臂(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相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型探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2),所述第一连接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第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冰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