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反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73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反射装置,是设置于一光学设备的光程装置中,该光程装置包含有:一提供所需光的光源装置;一反射装置,包含多数个反射镜,各反射镜反射由该光源装置所提供的光以达到一定的光程长度;一聚光装置,接受由该反射装置所反射来的光并予以聚集成像;及一光电转换装置,接受由该聚光装置所聚集成像的光并将该光转换为电气信号;该反射镜为梯形形状。其能够减少反射镜片所占用的空间,缩小光学设备的体积,减少材料,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反射装置,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光学扫描器中光程装置的光学反射装置。一般的光学扫描器的影像成像原理是通过一光程装置将光线经多次反射后经镜头(lens)聚集成像,再经电荷耦合元件(CCD)将光的讯号转换成电气信号以供电子装置处理与存储。由于光学成像所需的光程是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在光学设备的光程装置需通过数片反射镜将该光线做数次反射后以有效缩小其尺寸。但在光的行进过程中,光的成像宽度会随光程路径的增加而依序变窄,所以在反射镜上所使用到的光程区域会相对依序变小。参阅附图说明图1(习用技术一),为目前习用的平台式光学扫描器之中光程装置1的示意图,该光程的路径由一光源13与三片矩形反射镜14,15,16及一镜头(LENS)17与一电荷耦合元件(CCD)18所构成。一光源13的光透过一透明玻璃12照向一底稿11,该底稿11经照射后将光依序反射至第一反射镜14、第二反射镜15以及第三反射镜16,该第三反射镜16再将光线射向于一镜头17,从该镜头17聚合的光再射向于一电荷耦合元件18。参阅图2,为图1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示出放置第二反射镜15与第三反射镜16的一底座101,该底座101是至少被一滑动轴190所贯穿,该底座101旁边放置一驱动马达192,该驱动马达192可使该光程装置1移动。参阅图3,为图1中的第一反射镜14的正视图,图中斜线区域142为光程在该第一反射镜14所使用到的区域。参阅图4,为图1的左侧剖视图,其显示出反射镜15,16所使用的光程使用区域。由图中可知该第二反射镜15的光程使用区域152,与该第三反射镜16的光程使用区域162的大小并不相同。事实上该第一反射镜14与第二反射镜15及第三反射镜16大小虽相同,但因其光程所使用到的区域是依光程所经路径的顺序而依次递减,故第三反射镜16的光程使用区域162应为最小。如图4,可看出该驱动马达192是放置于底座101旁边,该底座101的宽度为L,该驱动马达192的宽度为L1。亦即该驱动马达192额外占据一宽度为L1,而使得扫描器的宽度与体积均会变大而导致空间的浪费。参阅图5(习用技术二),为习用的馈纸式光学扫描器中的反射镜24、26进行光反射时的光程区域示意图,其光线反射顺序如箭头所指顺序所示。图中所示的反射镜为第一多次反射镜24与第二多次反射镜26,其可将光作两次的反射,并且光线在第一多次反射镜24与第二多次反射镜26分别具有两个不同的使用区域,第一多次反射镜24的使用区域为241、242,第二多次反射镜26的使用区域为261、262,并且其使用区域的大小是依241→261→242→262依序递减。由图中可知该多次反射镜24,26除了所使用到的光程区域241,242,261,262外尚有其他区域是光程所未使用到的。从上述两种习用技术可发现,不论是使用一光程装置内设置有多片经可反射一次的反射镜(习用技术一),或是使用可经反射多次的反射镜(习用技术二),纵然其技术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所使用的反射镜均占用到相当大的空间,由此使其不仅在制造时要使用到相当的材料,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也不符合时下流行的轻、薄、短、小的潮流,生产的产品也相对缺乏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反射装置,其在达到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功能下,能够减少反射镜片所占用的空间,缩小整个光学设备的体积,且减少所使用的材料而使成本降低,符合潮流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反射装置,是设置于一光学设备的光程装置中,该光程装置包含有一提供所需光的光源装置;一反射装置,包含多数个反射镜,各反射镜反射由该光源装置所提供的光以达到一定的光程长度;一聚光装置,接受由该反射装置所反射来的光并予以聚集成像;以及,一光电转换装置,接受由该聚光装置所聚集成像的光并将该光转换为电气信号;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为梯形形状。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的尺寸是分别依据反射镜进行光反射时所使用到的反射区域而依次递减。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是将光做至少一次反射的反射镜。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是可区分出多数个光程区域的反射镜。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聚光装置为一镜头。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为一电荷耦合元件。所述的光学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是附着于一为反射镜提供支撑的底座上,该底座呈梯形形状。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光学反射装置,其反射镜的尺寸是分别依据其本身进行光反射时所使用到的反射区域而裁切成一类似梯形结构的反射镜,使其在达到原有技术所提供的功能下,能有效地减少反射镜所占用的空间,使整个光程装置所使用的空间更为缩小,进而使整个光学设备体积更为减小,且其还能减少所使用的材料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而相对增进产品的竞争力。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为习用的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光程装置示意图。图2为习用的平台式光学扫描器中光程装置立体图。图3为习用的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反射镜正视图。图4为图1的左剖视图,其显示出第二和第三反射镜所使用的光程使用区域。图5为习用的馈纸式光学扫描器中的反射镜进行反射时的光程区域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光程装置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应用于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反射镜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应用于平台式光学扫描器中光程装置的左剖视图,其显示出反射镜所使用的光程区域及设计成梯形的底座。图9为本技术应用于馈纸式光学扫描器的光程装置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两个反射镜进行反射时所使用的光程区域示意图。技术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一种光学反射装置,其提供一种梯形镜的设计,并应用于光学设备中光程装置的反射镜,特别是在光学扫描器中具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光程装置。该光程装置包含有一个光源装置,一个反射装置,一个聚光装置及一个光电转换装置。该光源装置是提供所需要的光源;该反射装置则包含多数个反射镜,各反射镜是反射由该光源装置所提供的光以达到一预定的光程长度;该聚光装置是接受由该反射装置所反射来的光并予以聚集成像;该光电转换装置,是接受由该聚光装置所聚集成像的光并将之转换为电气信号;其中该反射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反射镜的尺寸是分别依据其本身进行光反射时所使用到的反射区域而裁切成一类似梯形结构的反射镜。参阅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为本技术应用于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光程装置立体图。本技术将反射镜中光程所未使用的区域予以切除,以形成本实施例的第一反射镜44第二反射镜45与第三反射镜46。该梯形底座401可提供该多数个反射镜44,45,46以及该光学设备的其他构件如镜头47与电荷耦合元件48机械性的支撑,并使该多数个反射镜44,45,46能够附着与定位,该多数个反射镜44,45,46可将光做适当方向与距离的反射。本实施例在仍可达到将光线完全反射的功能下并进而能减少反射镜所占用的体积,所以本实施例不仅可完全取代习用的技术,而且还增进了新的功能。参阅图7,为本技术应用于平台式光学扫描器的反射镜的正视图,以图6中的第一反射镜44为例,其中斜线区域为光程所使用的区域442,而第一反射镜44是设计成一梯形。参阅图8(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反射装置,是设置于一光学设备的光程装置中,该光程装置包含有: 一提供所需光的光源装置; 一反射装置,包含多数个反射镜,各反射镜反射由该光源装置所提供的光以达到一定的光程长度; 一聚光装置,接受由该反射装置所反射来的光并予以聚集成像;以及, 一光电转换装置,接受由该聚光装置所聚集成像的光并将该光转换为电气信号; 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镜为梯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俊黄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