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偏振态控制方法,尤其是。
技术介绍
光的偏振态主要有五种,包括自然光、部分偏振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偏振光技术可应用在医药研究、液晶显示、通讯、信息存储等广泛的
,对光学偏振态的有效控制显得日益重要,其中对线偏振光偏振面取向的控制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I)利用偏振器件,最主要的是利用偏振片,它一般由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制备,利用其旋转使出射线偏振光的偏振面随之偏转是一种常见的线偏振光偏振面取向控制技术,但该方法不易小型化。(2)利用旋光效应。旋光效应是指线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凡能使线偏振光通过后将其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作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一般与手性结构紧密联系,比如糖溶液、松节油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固体,所以旋光效应往往应用于手性物质的鉴定。(3)利用磁致旋光效应。磁致旋光效应(法拉第效应和克尔效应)是指在磁场的作用下,本来不具有旋光效应的物质产生了旋光性质。具有磁致旋光效应的材料以石榴石材料和磁光玻璃材料为代表。相比旋光效应,磁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入射线偏振光从一种折射率为n1的光密介质以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入射角射向所述折射率为n1的光密介质和另一种折射率为n2的光疏介质构成的界面,n1>n2,在所述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在所述界面上存在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所述的光学全反射产生了能透入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的倏逝波;所述的倏逝波与所述的功能层中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发生相互作用,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在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上形成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在自旋?轨道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入射线偏振光从一种折射率为Ii1的光密介质以大于全反射临界角的入射角射向所述折射率为H1的光密介质和另一种折射率为n2的光疏介质构成的界面,ηι>η2,在所述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在所述界面上存在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所述的光学全反射产生了能透入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的倏逝波;所述的倏逝波与所述的功能层中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发生相互作用,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产生,在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上形成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所述的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在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下形成了表面有效磁场;所述共振跃迁的表面自由电子在所述的表面有效磁场中发生自旋进动,形成共同的自旋磁矩分量,从而在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中产生电子自旋极化,所述的电子自旋极化造成反射椭圆偏振光主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的入射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的旋光现象,并且在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上施加电场或磁场,进一步控制所述的旋光现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够实现电子自旋极化的功能层包含有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 所述的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具有纳米特征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是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结构是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构成的周期性纳米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光诱导界面电子自旋极化实现旋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表面等离激元金属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存极,韩立,顾文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