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56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应用于人工智能或金融领域等。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是针对已确定的风险介质和针对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之间的数据;构建知识图谱,风险介质和关联介质作为知识图谱的节点,资源转移数据作为知识图谱的边;基于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针对风险介质和/或针对关联介质的资源转移关联数据;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风险类,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一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一占比,大于第二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二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二占比;以及从第一风险类中除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和金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日趋严峻,欺诈呈现产业化,专业化、跨平台化的趋势。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已用于发现某些存在潜在风险的关联关系并做出相关预警。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知识图谱中信息往往比较冗杂,会挖掘出大量与欺诈无关的客户,导致准确率较低。此外,诈骗分子标签数据较少,难以通过大量训练数据提升机器学习输出结果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持续维护业务架构的资产难度的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服务器端执行的识别风险的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是针对已确定的风险介质和针对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之间的数据;构建知识图谱,风险介质和关联介质作为知识图谱的节点,资源转移数据作为知识图谱的边;基于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针对风险介质和/或针对关联介质的资源转移关联数据;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风险类,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一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一占比,大于第二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二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二占比;以及从第一风险类中除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包括:从知识图谱中获取针对风险介质的第一资源转移数据和针对风险介质的直接关联介质的第二资源转移数据;基于第一资源转移数据和第二资源转移数据获取资源转移特征。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风险介质的账号和针对风险介质的直接关联介质的账号是由服务器端分配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从第一风险类中除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包括:基于预设规则从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预设规则从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包括:基于预设规则从第一风险类中的风险介质的间接关联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风险介质和间接关联介质具有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针对风险介质的同一个直接关联介质的资源转出数据,则将间接关联介质作为可疑风险介质;风险介质的同一个直接关联介质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具有针对风险介质和间接关联介质的资源转入数据,则将间接关联介质作为可疑风险介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包括: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资源转移特征向量;以及对资源转移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得到至少两个风险类。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金额特征;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资源转移特征向量包括:通过对数函数对资源转移特征进特征平滑处理,得到资源转移平滑特征;以及对资源转移平滑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将资源转移平滑特征映射至指定空间。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包括:存储可疑风险介质;和/或将可疑风险介质发送给客户端。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识别风险的装置,包括:资源转移数据获取模块、知识图谱构建模块、资源转移特征获取模块、特征聚类模块和可疑风险介质获取模块。其中,资源转移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资源转移数据是针对已确定的风险介质和关联介质之间的数据;知识图谱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知识图谱,风险介质和关联介质作为知识图谱的节点,资源转移数据作为知识图谱的边;资源转移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针对风险介质和/或针对关联介质的资源转移关联数据;特征聚类模块用于对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风险类,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一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一占比,大于第二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第二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二占比;以及可疑风险介质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一风险类中除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其中,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方法。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的方法。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的方法。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识别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识别风险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知识图谱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的流程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介质示意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个人风险转账关系图谱的示意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预设规则的示意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识别风险的装置的方框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识别风险的逻辑示意图;以及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形势日趋严峻,欺诈呈现产业化,专业化、跨平台化的趋势。欺诈人员往往利用欺骗、威胁等社会工程学手段控制账户持有人诱使其进行打款或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服务器端执行的识别风险的方法,包括:/n获取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是针对已确定的风险介质和所述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之间的数据;/n构建知识图谱,所述风险介质和所述关联介质作为所述知识图谱的节点,所述资源转移数据作为所述知识图谱的边;/n基于所述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所述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针对所述风险介质和/或针对所述关联介质的资源转移关联数据;/n对所述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风险类,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所述第一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一占比,大于第二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所述第二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二占比;以及/n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除所述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服务器端执行的识别风险的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所述至少一个资源转移数据是针对已确定的风险介质和所述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之间的数据;
构建知识图谱,所述风险介质和所述关联介质作为所述知识图谱的节点,所述资源转移数据作为所述知识图谱的边;
基于所述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所述资源转移特征包括针对所述风险介质和/或针对所述关联介质的资源转移关联数据;
对所述资源转移特征进行聚类,得到第一风险类,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所述第一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一占比,大于第二风险类中风险介质在所述第二风险类包括的介质中的第二占比;以及
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除所述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知识图谱获取资源转移特征包括:
从所述知识图谱中获取针对所述风险介质的第一资源转移数据和针对所述风险介质的直接关联介质的第二资源转移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资源转移数据和所述第二资源转移数据获取资源转移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风险介质的账号和针对所述风险介质的直接关联介质的账号是由所述服务器端分配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除所述风险介质之外的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包括:
基于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中获取所述可疑风险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风险介质的关联介质中获取可疑风险介质包括:
基于预设规则从所述第一风险类中的风险介质的间接关联介质中获取所述可疑风险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风险介质和所述间接关联介质具有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针对所述风险介质的同一个直接关联介质的资源转出数据,则将所述间接关联介质作为所述可疑风险介质;或者
所述风险介质的同一个直接关联介质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具有针对所述风险介质和所述间接关联介质的资源转入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桐丁盘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