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044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导热油炉(10)、导热油蓄热装置(20)、油气分离器(30)和膨胀槽(40),电加热导热油炉(10)能够加热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膨胀槽(40)内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膨胀槽(40)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上方,导热油蓄热装置(20)连接有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1)和用户冷油返回管线(62)。该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利用导热油作为蓄热介质,利用电能作为热源,采用电加热导热油炉替代常规燃料燃烧导热油炉,避免了污染物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加热方式主要采用燃料燃烧获得热能,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污染物处理成本逐渐加大,生产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容易获得、清洁、高效的电能。电能加热相比于燃料燃烧加热系统简单化,对于间断供热或热负荷变化范围较大的供热工况,电热设备直接加热比体积大的介质(如:气体、蒸汽等)会导致设备烧损或寿命缩短。导热油作为热载体,具有无腐蚀、蒸气压低、相对比体积小、常压操作温度高等优点,在化工生产、模具制造的导热油炉中和太阳能利用领域作为中间热媒应用广泛。近些年,对电加热导热油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较多研究,但也只限于化工业、模具制造业小负荷稳态工况的应用,并未得到更多的大型化实践应用。以一台电加热导热油炉向三台用热设备供热,通过设置平衡管的方式平衡三台用热设备的回油温度和压力,再由总管汇集回流到导热油炉内加热。对于间断或变负荷运行的工况,三台用热设备相互影响,供热参数无法保障。另外,因三台用热设备管路系统阻损不一致,回油末端平衡压力后造成阻损较大油系统循环不畅,换热强度削弱,供热品质无法保证。以导热油作为热载体再利用热管换热器将电能间接转变为冷风的热能供热,系统增加换热级数,不仅换热效率低下,而且系统设备结构复杂。在蓄热罐内设置加热电极,采用搅拌器搅拌的方式混合冷热油,无法实现电极表面导热油1.5m/s以上流速要求,导热油在电极表面容易超温裂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以导热油作为中间传热媒介供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该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利用导热油作为蓄热介质,以电加热导热油的方式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导热油中,供给热用户使用。利用电能作为热源,采用电加热导热油炉替代常规燃料燃烧导热油炉,避免了污染物排放。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导热油炉、导热油蓄热装置、油气分离器和膨胀槽,电加热导热油炉能够加热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内,导热油蓄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油气分离器内,油气分离器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电加热导热油炉内,油气分离器内的气体能够进入膨胀槽内,膨胀槽内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内,膨胀槽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上方,导热油蓄热装置连接有热油供应用户管线和用户冷油返回管线。导热油蓄热装置含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排油口、第二排油口、热油供应口和冷油返回口,热油供应用户管线与热油供应口连接,用户冷油返回管线与冷油返回口连接。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一排油口均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上部,第二排油口、热油供应口和冷油返回口均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下部,热油供应用户管线上设有供油泵。电加热导热油炉含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能够加热电加热导热油炉内的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的出口通过第一输油管线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第一进油口连接。膨胀槽含有进液体口、进气体口和出液体口,进液体口和进气体口均位于膨胀槽的上部,出液体口位于膨胀槽的下部。膨胀槽的出液体口通过第二输油管线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第二进油口连接,第二输油管线为倾斜状态,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出口通过排气管线与膨胀槽的进气体口连接。导热油蓄热装置的第一排油口通过第三输油管线与油气分离器的入口连接,油气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第四输油管线与电加热导热油炉的入口连接,第四输油管线上设有循环泵。所述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还包括热媒储槽和注油主管线,热媒储槽含有第一入油口、第二入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导热油蓄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热媒储槽,热媒储槽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膨胀槽,注油主管线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热媒储槽,注油主管线内的导热油也能够进入膨胀槽。注油主管线上依次设有第一阀门、注油泵和第二阀门,注油主管线通过第一注油支线与膨胀槽的进液体口连接,第一注油支线与注油主管线的连接处位于注油泵和第二阀门之间,第一注油支线通过第二注油支线与热媒储槽的第一入油口连接,第二注油支线上设有第三阀门。热媒储槽的位置低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位置,热媒储槽的第二入油口通过第五输油管线与导热油蓄热装置的第二排油口连接,第五输油管线上设有第四阀门,热媒储槽的第一出油口外连接有第一排油支管线,热媒储槽的第二出油口通过第二排油支管线与注油主管线连接,第二排油支管线与注油主管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阀门和注油泵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电加热导热油炉替代常规燃料燃烧导热油炉,避免了燃烧污染物排放。2、采用导热油作为蓄热介质,可以利用谷电加热导热油向热用户供热,降低了用电成本,降低了高峰时段的电力负荷。3、采用电加热导热油炉和导热油蓄热装置独立设置方式,以循环泵强制流动方式,强化了电加热体与导热油换热,确保电加热体表面油膜不会发生超温裂解。4、采用大容量导热油蓄热装置,在加热期内可以使得导热油炉以平均热负荷向蓄热装置稳定蓄热,避免导热油炉电加热器负荷大范围波动,甚至频繁启停。5、采用大容量导热油蓄热装置,可以确保热用户瞬时最大热负荷需求,满足热用户连续或间断供热制度。6、采用大容量导热油蓄热装置,使得每一个热用户独立设置供油泵,避免了不同参数热用户之间的干扰,并确保供热品质。7、采用高位膨胀槽定压方式,通过管道将高位膨胀槽和导热油蓄热装置相连通,满足循环泵和供油泵定压需要,同时使得导热油蓄热装置有效蓄存容积最大化,膨胀槽通过向外界散热确保槽内油温不超过60℃,防止热油高温氧化。8、设置油气分离器,脱除电加热导热油炉回油中的气体,避免炉内换热不畅导致油膜裂解。9、设置热媒储槽,特殊情况时有效存储系统内导热油,正常运行时向系统内补充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所述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电加热导热油炉的示意图。图3是导热油蓄热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油气分离器的示意图。图5是膨胀槽的示意图。图6是热媒储槽的示意图。10、电加热导热油炉;20、导热油蓄热装置;30、油气分离器;40、膨胀槽;50、热媒储槽;11、电加热器;12、电源;21、第一进油口;22、第二进油口;23、第一排油口;24、第二排油口;25、热油供应口;26、冷油返回口;41、进液体口;42、进气体口;43、出液体口;44、排气管;51、第一入油口;52、第二入油口;53、第一出油口;54、第二出油口;61、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2、用户冷油返回管线;63、供油泵;71、第一输油管线;72、第二输油管线;73、第三输油管线;74、第四输油管线;75、第五输油管线;76、循环泵;77、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导热油炉(10)、导热油蓄热装置(20)、油气分离器(30)和膨胀槽(40),电加热导热油炉(10)能够加热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油气分离器(30)内,油气分离器(3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油气分离器(30)内的气体能够进入膨胀槽(40)内,膨胀槽(40)内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膨胀槽(40)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上方,导热油蓄热装置(20)连接有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1)和用户冷油返回管线(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加热导热油炉(10)、导热油蓄热装置(20)、油气分离器(30)和膨胀槽(40),电加热导热油炉(10)能够加热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油气分离器(30)内,油气分离器(30)内的导热油能够进入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油气分离器(30)内的气体能够进入膨胀槽(40)内,膨胀槽(40)内导热油能够进入导热油蓄热装置(20)内,膨胀槽(40)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上方,导热油蓄热装置(20)连接有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1)和用户冷油返回管线(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含有第一进油口(21)、第二进油口(22)、第一排油口(23)、第二排油口(24)、热油供应口(25)和冷油返回口(26),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1)与热油供应口(25)连接,用户冷油返回管线(62)与冷油返回口(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油口(21)、第二进油口(22)和第一排油口(23)均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上部,第二排油口(24)、热油供应口(25)和冷油返回口(26)均位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下部,热油供应用户管线(61)上设有供油泵(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加热导热油炉(10)含有电加热器(11),电加热器(11)能够加热电加热导热油炉(10)内的导热油,电加热导热油炉(10)的出口通过第一输油管线(71)与导热油蓄热装置(20)的第一进油口(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膨胀槽(40)含有进液体口(41)、进气体口(42)和出液体口(43),进液体口(41)和进气体口(42)均位于膨胀槽(40)的上部,出液体口(43)位于膨胀槽(40)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导热油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膨胀槽(40)的出液体口(43)通过第二输油管线(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海军杨源满杨明华张风坡魏星李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