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智能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187 阅读:6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信智能卡,主要针对的问题为,现有无线商务电话、无线公话上的电信智能卡和普通移动电话上的电信智能卡是一样的,无线公话上的电信智能卡在现有普通移动话机终端使用会引起资费和管理混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信智能卡,芯片上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空置触点,使得现有的普通移动话机终端连接装置的触点功能与该电信智能卡触点功能不对应,从而达到普通移动话机无法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电信智能卡的结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无线公话电信智能卡能在普通移动话机终端上使用的问题,避免了被并机和盗打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卡,尤其涉及一种电信智能卡
技术介绍
为了配合村村通工程,发展农村地区的客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无线商务电话、无线公话,安装在这些话机终端上的电信智能卡和普通移动话机终端上的电信智能卡是一样的,但是按照固定电话资费标准收费,由于这种收费标准比普通移动电话便宜,导致很多不法分子盗用无线公话话机终端内的智能卡,放在普通的移动话机终端内使用,造成了大量话费流失、干扰了正常资费政策。现有的电信智能卡载带的触点顺序如图1所示,左侧从上至下分别为第1触点C1--接电信智能卡内CHIP,也就是芯片的Vcc管脚,即电信智能卡电源正电压;第2触点C2--接芯片的RST管脚,即电信智能卡复位端;第3触点C3--接芯片的CLK管脚,即电信智能卡时钟信号端;第4触点C4-默认为MODSEL,即电信智能卡并串/串并转换模式和并口切换模式选择信号端;右侧从上至下分别为第5触点C5--接芯片的GND管脚,即电信智能卡接地端;第6触点C6-默认为Vpp,即电信智能卡电源负电压;第7触点C7--接芯片的I/O管脚,即电信智能卡输入输出端口;第8触点C8-默认为STATE,即电信智能卡状态端;其中,与电信智能卡芯片连接的C1、C2、C3、C5、C7触点处于有效状态,其余触点C4、C6、C8空置,不与芯片组连接,处于无效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能用于现有普通移动话机终端的电信智能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信智能卡,在卡体内部设有一个芯片,在卡体外表面设有载带,所述芯片上设有管脚,其中5个管脚分别是Vcc、RST、CLK、GND、I/O,所述载带上固定设有8个触点,芯片上的每一管脚只能与载带上一个触点电连接,载带上每一个触点只能与芯片上一个或零个管脚电连接,其中,第1触点与Vcc管脚电连接,第2触点与RST管脚电连接,第3触点与CLK管脚电连接,第5触点与GND管脚电连接,第7触点与I/O管脚电连接;第4触点、第6触点、第8触点空置,芯片上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空置触点。作为另一个方案,上述的至少一个管脚为一个,该管脚为I/O管脚。作为第三方案,I/O管脚与第6触点电连接,第7触点空置。作为第三方案的优选,将第5触点与第7触点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改变了芯片上管脚与载带触点的连接关系,使得现有的普通移动话机终端连接装置的触点功能与该电信智能卡触点功能不对应,从而达到普通移动话机终端无法使用该电信智能卡的结果,避免了被并机和盗打的可能性,保证了终端和网络运营商对各类客户使用的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电信智能卡的管脚连接图;图2为本技术电信智能卡的管脚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信智能卡,在卡体内部设有一个芯片CHIP,在卡体外表面设有载带,所述芯片上设有管脚,其中5个管脚分别是Vcc、RST、CLK、GND、I/O,所述载带上固定设有8个触点C1-C8,芯片上的每一管脚只能与载带上一个触点电连接,载带上每一个触点只能与芯片上一个或零个管脚电连接,其中,第1触点C1与Vcc管脚电连接,第2触点C2与RST管脚电连接,第3触点C3与CLK管脚电连接,第5触点C5与GND管脚电连接,第7触点C7与I/O管脚电连接;第4触点C4、第6触点C6、第8触点C8空置。在此基础上,本技术的电信智能卡将芯片上的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至空置触点;这样,由于改变了芯片上管脚与载带触点的连接关系,使得现有的普通移动话机终端连接装置的触点功能与该电信智能卡触点功能不对应,从而使普通移动话机终端无法使用本技术的电信智能卡;而网络运营商只需将无线公话、无线商务电话的话机终端与本技术的电信智能卡相对应的管脚进行相应变更,即可正常使用,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该类电话被并机和被盗打。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信智能卡的管脚连接结构,左侧从上至下分别为C1’--接芯片CHIP的Vcc管脚,即电信智能卡电源正电压;C2’--接芯片CHIP的RST管脚,即电信智能卡复位端;C3’--接芯片CHIP的CLK管脚,即电信智能卡时钟信号端;C4’-默认为MODSEL,即电信智能卡并串/串并转换模式和并口切换模式选择信号端;右侧从上至下分别为C5’--接芯片CHIP的GND管脚,即电信智能卡接地端;C6’--接芯片CHIP的I/O管脚,即电信智能卡输入输出端口;C7’可以空置,也可如图2所示将其与C5’(芯片CHIP的GND管脚)电连接,使处于无效状态的C7’管脚变成处于有效状态的芯片CHIP的GND端,增加被并机和盗打的难度;C8’--默认为STATE,即电信智能卡状态端。权利要求1.一种电信智能卡,在卡体内部设有一个芯片,在卡体外表面设有载带,所述芯片上设有管脚,其中5个管脚分别是Vcc、RST、CLK、GND、I/O,所述载带上固定设有8个触点,芯片上的每一管脚只能与载带上一个触点电连接,载带上每一个触点只能与芯片上一个或零个管脚电连接,其中,第1触点与Vcc管脚电连接,第2触点与RST管脚电连接,第3触点与CLK管脚电连接,第5触点与GND管脚电连接,第7触点与I/O管脚电连接;第4触点、第6触点、第8触点空置,其特征在于,芯片上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空置触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管脚为一个,该管脚为I/O管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I/O管脚与第6触点电连接,第7触点空置。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信智能卡,其特征在于,I/O管脚与第6触点电连接,第7触点不与芯片直接连接,第7触点与第5触点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信智能卡,主要针对的问题为,现有无线商务电话、无线公话上的电信智能卡和普通移动电话上的电信智能卡是一样的,无线公话上的电信智能卡在现有普通移动话机终端使用会引起资费和管理混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一种电信智能卡,芯片上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空置触点,使得现有的普通移动话机终端连接装置的触点功能与该电信智能卡触点功能不对应,从而达到普通移动话机无法使用本技术所述电信智能卡的结果。本技术解决了无线公话电信智能卡能在普通移动话机终端上使用的问题,避免了被并机和盗打的可能性。文档编号G06K19/077GK2888542SQ20062000770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段永刚, 吴伟伟, 郝建梅 申请人: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信智能卡,在卡体内部设有一个芯片,在卡体外表面设有载带,所述芯片上设有管脚,其中5个管脚分别是Vcc、RST、CLK、GND、I/O,所述载带上固定设有8个触点,芯片上的每一管脚只能与载带上一个触点电连接,载带上每一个触点只能与芯片上一个或零个管脚电连接,其中,第1触点与Vcc管脚电连接,第2触点与RST管脚电连接,第3触点与CLK管脚电连接,第5触点与GND管脚电连接,第7触点与I/O管脚电连接;第4触点、第6触点、第8触点空置,其特征在于,芯片上至少一个管脚与芯片上其他管脚交换在载带上所连接的触点,或连接空置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永刚吴伟伟郝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