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480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涉及建筑测量装置技术领域,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得测量精准。所述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弹性件以及伸缩测量组件。弹性件和伸缩测量组件均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伸缩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件以及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的测量筒。测量件与第一支撑部连接。测量件的外壁沿测量件的延伸方向具有刻度。测量筒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测量件的第一容纳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用于监测隔震支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测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现有使用隔震支座过程中,需要通过测量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量,以便监测上部结构的载荷是否超出额定载荷,以及监测上部结构是否分布不均,出现倾斜。隔震支座所在的区域为隔震层。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通过在隔震层架设水准仪和塔尺来测量隔震支座的高度,从而监测隔震支座压缩后的变形量。但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每次架设水准仪不仅需要多人操作,导致人工成本高,而且,架设水准仪每次需要调平,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出现误差,导致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得测量精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用于监测隔震支座变形。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弹性件以及伸缩测量组件。弹性件和伸缩测量组件均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伸缩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件以及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的测量筒。测量件与第一支撑部连接。测量件的外壁沿测量件的延伸方向具有刻度。测量筒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测量件的第一容纳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弹性件以及伸缩测量组件。弹性件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基于此,弹性件可以将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撑开。另外,伸缩测量组件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伸缩测量组件包括测量件以及测量筒,测量筒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测量件的第一容纳腔,使得测量件可以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在第一容纳腔内伸缩。由于,测量件与第一支撑部连接,测量筒与第二支撑部连接,弹性件可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将测量件和测量筒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撑开。当隔震支座竖向变形时,隔震层的高度改变,使得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距离改变,导致测量件伸入测量筒内的长度改变,通过测量测量件伸入测量筒内的长度变化,即可测出隔震支座的变形量。又由于,测量件的外壁沿测量件的延伸方向具有刻度,可以直接观察刻度获得隔震支座的变形量。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通过观察刻度,即可快速、准确地测量隔震支座的变形量,无需多人操作,无需每次安装,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安装在隔震层,可以实时监测隔震支座的变形量。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从隔震层拆卸时,只需通过压缩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使得弹性件收缩,即可将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从隔震层拆卸。当需要安装在隔震层时,将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移动至测量位置,释放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移动至隔震层的两端,即可将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安装在隔震层。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装卸方便、快速,省时省力。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量件的延伸方向与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弹性件与伸缩测量组件间隔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弹性件与伸缩测量组件套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弹性件与伸缩测量组件套接,使得弹性件沿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伸缩过程中,伸缩测量组件可以对弹性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结构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弹性件套设在伸缩测量组件的外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测量件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具有开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测量件具有第二容纳腔,从而减轻测量件的重量,方便移动测量件,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节约材料成本。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弹性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弹性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不仅可以对弹性件起到导向作用,而且测量件和测量筒可以保护弹性件,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并且避免弹性件位于测量件的外部,影响读取测量件上的刻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弹性件为弹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支撑部与测量件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与测量件一体成型,不仅使得第一支撑部与测量件结构稳定,而且方便同时移动第一支撑部和测量件,提高组装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支撑部与测量件分体成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支撑部与测量筒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第二支撑部与测量筒一体成型,不仅使得第二支撑部与测量筒结构稳定,而且方便同时移动第二支撑部和测量筒,提高组装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支撑部与测量筒分体成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一种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另一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安装在隔震层示意图。附图标记:A-上部结构,B-下部结构,C-隔震层,D-隔震支座,100-第一支撑部,200-第二支撑部,300-弹性件,400-伸缩测量组件,410-测量件,411-刻度,412-第二容纳腔,420-测量筒,421-第一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用于监测隔震支座变形,所述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弹性件以及伸缩测量组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伸缩测量组件均沿所述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伸缩测量组件包括:/n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测量件,所述测量件的外壁沿所述测量件的延伸方向具有刻度;/n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测量筒,所述测量筒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测量件的第一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用于监测隔震支座变形,所述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弹性件以及伸缩测量组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伸缩测量组件均沿所述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伸缩测量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的测量件,所述测量件的外壁沿所述测量件的延伸方向具有刻度;
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测量筒,所述测量筒具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测量件的第一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震支座的延伸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伸缩测量组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变形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伸缩测量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马艳辉祁永军李鹏刘伟州解邦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