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和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4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和一种具有该盖板的板式换热器。该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在与盖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分别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通过压制在盖板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凹槽。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盖板和板式换热器,例如可以提高板式换热器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和板式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和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包括诸如前盖板和后盖板的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换热板、连接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和一种具有该盖板的板式换热器,由此例如可以提高板式换热器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在与盖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分别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通过压制在盖板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还包括:从盖板主体的边缘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个伸出的环形的凸缘,其中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凸缘相邻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所述凸缘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一凹槽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凸缘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并且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个侧壁面由所述凸缘的表面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凸缘的一侧并与第一凹槽间隔开,第二凹槽沿所述凸缘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二凹槽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凸缘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由所述凸缘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面形成的角部具有弧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三凹槽,第三凹槽设置在盖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三凹槽沿盖板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还包括多个第三凹槽,多个第三凹槽设置在盖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并且多个第三凹槽呈矩阵的形式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还包括多个第三凹槽,多个第三凹槽设置在盖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并且多个第三凹槽相对于盖板主体的宽度方向倾斜辐射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还包括多个第三凹槽,多个第三凹槽设置在盖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并且多个第三凹槽相对于盖板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和盖板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凹槽形成在第一表面上,并且凸缘朝向第一侧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凹槽的深度是制造盖板的板材的厚度的6%至8%,并且所述凹槽的宽度是制造盖板的板材的厚度的2倍至4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的至少一个是上述的盖板,以及设置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多个换热板。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盖板和板式换热器例如可以提高板式换热器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以及设置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的多个换热板10。下面以前盖板为例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盖板2,后盖板除了可能没有用于与连接管等连接的开口之外,在结构上可与前盖板基本相同。参见图1至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2包括:盖板主体20,所述盖板主体20具有在与盖板主体20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分别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3;以及通过压制在盖板主体20的所述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3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凹槽3。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凹槽3形成在第一表面21上。然而,凹槽3也可以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表面21相对的第二表面23上。例如,利用压力机,由模具在盖板主体20的第一表面21上压出凹槽3。凹槽3处的板的厚度小于盖板主体20的厚度。所述凹槽3的深度是制造盖板2的板材的厚度的6%至8%,并且所述凹槽3的宽度是制造盖板2的板材的厚度的2倍至4倍。参见图1、2,所述凹槽3可以具有弓形的横截面或矩形的横截面。此外,凹槽3可以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凹槽3的底壁面30与侧壁面31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可以由圆弧连接。圆弧可以是圆形的曲面、椭圆形的曲面等。凹槽3的底壁面30与侧壁面31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可以有任何合适的平面,曲面连接。参见图1至图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还包括:从盖板主体20的边缘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个伸出(例如倾斜伸出)的环形的凸缘22。例如,凹槽3形成在第一表面21上,并且凸缘22朝向第一侧伸出。所述凹槽3包括与所述凸缘22相邻的第一凹槽3A,第一凹槽3A沿所述凸缘22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例如,所述第一凹槽3A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一凹槽段,或者所述第一凹槽3A可以沿所述凸缘22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例如,由所述凸缘22的表面220与所述第一凹槽3A的底壁面30形成的角部具有弧形的形状。参见图1至5,所述第一凹槽3A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面31,并且两个侧壁面31中的一个侧壁面31由所述凸缘22的表面220形成。如图2所示,所述凹槽3还包括第二凹槽3B,所述第二凹槽3B在第一凹槽3A的远离所述凸缘22的一侧并与第一凹槽3A间隔开,第二凹槽3B沿所述凸缘22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例如,所述第二凹槽3B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二凹槽段,或者所述第二凹槽3B沿所述凸缘22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参见图1至5,盖板主体20可以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所述凹槽3还包括第三凹槽3C,第三凹槽3C可设置在盖板主体的较不平的区域,以提高板片的平整度。压制凹槽时,利用板片或板材的厚度变薄,引起局部密度的变化,从而形成内应力,应力所产生的释放变形抵消材料各向异性系数所引起的回弹,以达到调整盖板主体20的平面平整度的目的,且在高温应力释放时,控制变形方向。同时通过控制变薄系数的选择,对释放应力的值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盖板与相邻的换热板之间的焊接质量。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三凹槽3C设置在盖板主体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以不锈钢为例,形成盖板的不锈钢材是由不锈钢块一道道压薄形成的,其轧制纤维方向是沿着盖板的长度方向,又由于长度方向长度长,更容易变形,因此,如图3所示,一个或多个第三凹槽3C可以沿盖板主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多个第三凹槽3C呈矩阵的形式排列,或者如图4所示,多个第三凹槽3C相对于盖板主体20的宽度方向倾斜辐射延伸。参见图3、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包括:/n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在与盖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分别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n通过压制在盖板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包括:
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具有在与盖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分别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
通过压制在盖板主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还包括:
从盖板主体的边缘朝向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个伸出的环形的凸缘,
其中所述凹槽包括与所述凸缘相邻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所述凸缘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一凹槽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凸缘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面,并且两个侧壁面中的一个侧壁面由所述凸缘的表面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凸缘的一侧并与第一凹槽间隔开,第二凹槽沿所述凸缘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多个离散的第二凹槽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凸缘的整个长度延伸,并具有环形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盖板,其中:
由所述凸缘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锋罗俊方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