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及其烘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94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及其烘干方法,微波烘干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烘干旋风筒,烘干旋风筒之间依次非严格的上下布置,每个烘干旋风筒均设置微波加热发生器以及分料器;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顶部设置料入口,上侧部设置出风口,下侧部设置进风口,地步设置出料口。通过将物料在现有的隧道式烘干窑的物料在网带上进行烘干的形式,改为了竖直旋风筒的形式,一方面风与物料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烘干效果,另一方面,网带上的物料堆叠是层式的,近似平面,承载物料的量有限。而本发明专利技术烘干旋风筒的形式是立体的,可以大幅提高单位时间内物料的通过两,大幅提高烘干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及其烘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及其烘干方法。
技术介绍
烘干作为干燥的一种类型,需要人工热源对物料进行加热降低其水分含量。传统人工热源一般采用燃烧炉加热空气,热空气与物料交换热量使水分转换为气态跟随加热后的湿热空气排出,使物料水分降低。这种换热方式起主导作用的是前期阶段对流传热,主要加热物料的外层部分,外层部分被加热后物料之间的通过传导传热的方式,热量从外层物料传递到内层物料继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会导致内外加热快慢不一,加热程度不均匀,需要过量的热量才能达到预定烘干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思路是使热风充分与物料接触,如采用转动烘干窑的方式,或者风从下向上吹透料层的方式。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对流换热,对于物料颗粒来说,烘干热风是无法进入颗粒内部的。现有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微波烘干技术,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对物料进行加热,其主导作用的是辐射换热,微波加热能够直接加热到物料层以及物料颗粒的内部,加热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通过设置网带承载料层,风从下向上吹过,使水分充分进入空气中,烘干效果相对于传统烘干优势明显。但现有微波烘干技术仍存在传统未解决的问题。风吹过料层的过程中会产生在料层中产生优势风道,即风倾向于从既有的风道通过并有增加该风道的趋势,从而扩大优势,即使物料在忘带上分布均匀,实际上风通过料层并不是均匀的,况且,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料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网带上也是较难实现的。这就导致部分风会集中从料层的一部分的优势风道穿过,减少了风与物料的接触,降低了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波烘干设备,解决现有微波烘干设备采用料带的方式导致的风与物料不能充分接触,降低烘干效果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烘干旋风筒,烘干旋风筒之间依次非严格的上下布置,每个烘干旋风筒均设置微波加热发生器以及分料器;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顶部设置料入口,上侧部设置出风口,下侧部设置进风口,地步设置出料口;最上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为投料口,出风口与风机管道连接,出料口与其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连接;最下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出料口为卸料口,用于将料卸到输送装置。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烘干旋风筒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锥形。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为烘干旋风筒圆截面的切线方向。进一步的改进,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微波加热发生有多个,设置在的烘干旋风筒侧壁。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料器安装在烘干旋风筒内的靠近顶部位置,所述分料器为包括多个叶片的风扇叶轮结构,通过支撑架与烘干旋风筒内壁固定。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料器中心处于料入口的下方,每个叶片长度小于烘干旋风筒半径,大于旋风筒半径的0.8倍;每个叶片与竖直方向呈设定角度。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叶片与竖直方向呈设定倾斜角度与烘干旋风筒内风的旋转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改进,除最上方的烘干旋风筒外,其他烘干旋风筒的出风口设置支管道,连通其上方烘干旋风筒的入风口。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管道有调节阀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波烘干方法,应用上述的所述的微波烘干设备,包括如下过程:物料流向:物料从上到下依次经过每个烘干旋风筒,并在每个被分料器分散;风的流向:从每个烘干旋风筒下方进入烘干旋风筒向上与分散的物料流接触,从烘干旋风筒出风口进入离心风机管道风的流向还包括,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出口的风,部分进入其上方的烘干旋风筒的入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1)通过将物料在现有的隧道式烘干窑的物料在网带上进行烘干的形式,改为了竖直旋风筒的形式,一方面风与物料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烘干效果,另一方面,网带上的物料堆叠是层式的,近似平面,承载物料的量有限。而本专利技术烘干旋风筒的形式是立体的,可以大幅提高单位时间内物料的通过两,大幅提高烘干能力。(2)叶片与竖直方向呈设定角度,叶片与竖直方向呈设定倾斜角度与烘干旋风筒内风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料的下落倾斜方向与风向一致,这个过程成,竖直方向上,风螺旋向上的,料是向下的;而在周向方向,料倾斜近似转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同,使其在风的带动下载旋风筒内停留的额时间加长,提高了换热效果。(3)除最上方的烘干旋风筒外,其他烘干旋风筒的出风口设置支管道,连通其上方烘干旋风筒的入风口。这样可以部分利用下方烘干旋风筒的出口处较为干燥并且温度较高的风,进入其上的烘干旋风筒中,对湿度较大温度较低的物料进行加热利用了部分被浪费的热量,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微波烘干设备的单个烘干旋风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顶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微波烘干设备整体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微波烘干设备整体安装示意图;图中:1、第一烘干旋风筒,2、第而烘干旋风筒,3、第三烘干旋风筒,4、微波加热发生器,5、分料器,6、料入口,7、出风口,8、进风口,9、出料口,10.离心风机管道、11.螺旋给料机。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揭示的,现有微波烘干技术风吹过料层的过程中会产生在料层中产生优势风道,即风倾向于从既有的风道通过并有增加该风道的趋势,从而扩大优势,况且,实际生产过程中,物料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网带上也是较难实现的。这就导致部分风会集中从料层的一部分的优势风道穿过,减少了风与物料的接触,降低了烘干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思路是进一步提高物料颗粒与风的接触程度,提高换热烘干效率,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三烘干旋风筒,分别为第一烘干旋风筒1、第二烘干旋风筒2、第三烘干旋风筒3,三个烘干旋风筒从上到下设置,烘干旋风筒之间依次非严格的上下布置。为使图表示清楚简洁,图中未画出支撑烘干旋风筒的建筑框架。如图1-2所示,每个烘干旋风筒烘干旋风筒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锥形。圆筒状结构的侧壁设置微波加热发生器4、圆筒状结构的内部靠上设置分料器5;烘干旋风筒顶部设置料入口6,上侧部设置出风口7,下侧部设置进风口8,锥部底端设置出料口9;出风口与离心风机管道10连接。其中最上方的烘干旋风筒,即烘干旋风筒1的料入口为投料口,投料口处设置螺旋给料机11。出料口与其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连接;最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出料口为卸料口,用于将料卸到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出风口7的方向为烘干旋风筒圆截面的切线方向,当风快速通过烘干旋风筒时,会使旋风筒形成螺旋向上的风,增加风在旋风筒内的停留时间,同时有利于风料分离。为了使烘干热源分布合理,每个烘干旋风筒微波加热发生器有6个,设置在的烘干旋风筒侧壁,沿旋风筒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1所述,分料器安装在烘干旋风筒内的靠近顶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或两个以上烘干旋风筒,烘干旋风筒之间依次非严格的上下布置,每个烘干旋风筒均设置微波加热发生器以及分料器;/n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顶部设置料入口,上侧部设置出风口,下侧部设置进风口,地步设置出料口;/n最上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为投料口,出风口与风机管道连接,出料口与其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连接;/n最下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出料口为卸料口,用于将料卸到输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或两个以上烘干旋风筒,烘干旋风筒之间依次非严格的上下布置,每个烘干旋风筒均设置微波加热发生器以及分料器;
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顶部设置料入口,上侧部设置出风口,下侧部设置进风口,地步设置出料口;
最上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为投料口,出风口与风机管道连接,出料口与其下方的烘干旋风筒的料入口连接;
最下方的所述烘干旋风筒的出料口为卸料口,用于将料卸到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烘干设备,所述烘干旋风筒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为烘干旋风筒圆截面的切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烘干旋风筒微波加热发生有多个,设置在的烘干旋风筒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器安装在烘干旋风筒内的靠近顶部位置,所述分料器为包括多个叶片的风扇叶轮结构,通过支撑架与烘干旋风筒内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程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金沃楼宇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