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34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主体、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光源模组和底板,所述主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上的遮光件和透镜,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反光杯,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第二光源模组安装于底板上而非主体上,通过底板进行散热,而第一光源模组则是固定在主体上通过主体进行散热,两者分别散热,互不影响,大大提高散热速度以及光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成本低以及寿命长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节能灯,成为一种通用的照明光源,特别在远近光一体的汽车大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近光LED光源模组1、远光LED光源模组2和透镜4。近光LED光源模组1和远光LED光源模组2设置在支架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对应的散热基板进行散热,由于LED光源存在一定的厚度(通常为1-2mm),且中间还要留出空间给安装支架和散热基板,因此,两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之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间距(通常为5-7mm),导致系统体积大,且由于散热基板的厚度要尽可能小,导致散热效率低。此外,由于两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之间间距较大,导致透镜4中间区域没有光线或光线较少,形成的照明光斑亮度不均匀,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和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效提高散热效率且安装便捷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主体、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光源模组和底板,所述主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上的遮光件和透镜,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反光杯,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上。进一步的,所述光路转折单元上设有固定端,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端相适配的安装台,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第二LED光源的安装基板。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位于光路转折单元的外周且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固定端设有两个,分设于所述光路转折单元相对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台也设有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端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安装台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光路转折单元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安装基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光路转折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多面体,每个透明多面体至少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为沿所述透明多面体底部向内凹起的曲面,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发光面与所述入射面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为全内反射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LED光源和透明多面体分别设有两个,两者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出射面为平面,且两个透明多面体的出射面之间的夹角为160-175度。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板和底板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和/或底板上设有散热鳍片。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远离透镜的一侧设有散热组件,所述第二LED光源设于所述底板靠近透镜的一侧,所述底板远离透镜的一侧固定在主体上,且与散热组件接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主体、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光源模组和底板,所述主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上的遮光件和透镜,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反光杯,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上。将第二光源模组安装于底板上而非主体上,通过底板进行散热,而第一光源模组则是固定在主体上通过主体进行散热,两者分别散热,互不影响,大大提高散热速度以及光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LED远近光一体化汽车前照大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的立体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光源模组与底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透明多面体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两个透明多面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a-6b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两种透镜光斑的示意图。图1中所示:1、近光LED光源模组;2、远光LED光源模组;4、透镜;图2-5中所示:10、主体;20、第一光源模组;210、第一LED光源;220、反光杯;30、第二光源模组;310、第二LED光源;311、光斑;320、光路转折单元;321、固定端;330、透明多面体;331、入射面;332、第一反射面;333、第二反射面;334、出射面;40、遮光件;50、透镜;60、底板;61、安装台;62、安装基板;70、散热组件;80、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包括主体10、安装于所述主体10上的第一光源模组20和底板60,所述主体10与底板60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60靠近主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30,所述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10上的遮光件40和透镜50。本实施例中,主体10采用导热性能好且强度高的材料制成,能支撑整个照明灯具的结构部件,不易变形且可以将第一光源模组20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主体10远离透镜50的一侧设有散热组件70,用于对整个照明灯具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第一光源模组20和第二光源模组30沿竖直方向分布,即两者分别位于主体10和底板60靠近遮光件40和透镜50的一侧。所述第一光源模组20包括第一LED光源210和与第一LED光源210对应的反光杯220,所述第二光源模组30包括第二LED光源310和与第二LED光源310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320,所述光路转折单元320上设有固定端321,所述底板60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端321相适配的安装台61,所述底板60上设有安装第二LED光源310的安装基板62,所述第二LED光源310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320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50上。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的车灯,将第二光源模组30安装于底板60上,通过底板60进行散热,而第一光源模组20则通过主体10进行散热,两者分别散热,互不影响,大大提高散热速度以及光源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底板60上设置安装基板62和安装台61分别对第二LED光源310和光路转折单元320进行固定,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稳定性好,且整个照明灯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便捷。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端321位于光路转折单元320的外周且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固定端321设有两个,分设于所述光路转折单元320相对的两侧。所述安装台61也设有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端321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安装台61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光路转折单元320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本实施例中,固定端321为位于光路转折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光源模组和底板,所述主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上的遮光件和透镜,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反光杯,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第一光源模组和底板,所述主体与底板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底板靠近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模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沿光路的后方依次设有安装于主体上的遮光件和透镜,所述第一光源模组包括第一LED光源和与第一LED光源对应的反光杯,所述第二光源模组包括第二LED光源和与第二LED光源对应的光路转折单元,所述第二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路转折单元改变方向后投射到所述透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折单元上设有固定端,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端相适配的安装台,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第二LED光源的安装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位于光路转折单元的外周且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固定端设有两个,分设于所述光路转折单元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近光一体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也设有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端一一对应,两个所述安装台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光路转折单元的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LED光源的安装基板位于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涛黄帆孙保伟邹诚
申请(专利权)人:超视界激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