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32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包括炉体、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过滤器和排气风扇,排烟管道的一端与炉体的顶端连接;吸热组件包括水箱和防护壳,水箱的顶端与排烟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箱设于防护壳的内部;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循环管和导热器,循环泵设于水箱的内部,导热器与加热机构贴合,其中一个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循环管的一端与水箱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的另一个接口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着传统的台车炉排烟时会带较多热量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
本技术涉及窑炉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
技术介绍
台车炉是国家标准节能型周期式作业炉,超节能结构,采用复合纤维保温,超轻质高强度微珠真空球节能砖,独家生产防掉丝上斜20°搁丝砖,炉口防工件撞击砖,自动密封台车和炉门,一体化连轨,不需基础安装,放在水平地面即可使用。主要用于高铬、高锰钢铸件、灰口铸铁件、球墨铸铁件、轧辊、钢球、破碎机锤头、耐磨衬板淬火、退火、时效以及各种机械零件热处理之用。台车炉是属于周期式作业炉,炉膛不分区域。台车炉的结构:炉底为一可移动的台车。加热前,台车在炉外装料,加热件放在专用的垫铁上,然后由牵引机构将台车拉入炉内进行加热,加热之后再由牵引机构将台车拉出炉外卸料,之后或用吊车将加热的工件吊到锻压设备上进行加工。传统的砖砌直燃式台车炉,由于炉体材料导热系数大、排烟温度高,从而造成大量的热损失。所以,在整个热处理周期内,传统台车炉热效率通常不高,仅15%左右。因此,对于台车式热处理炉,寻求更好的节能措施变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存着传统的台车炉排烟时会带较多热量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着传统的台车炉排烟时会带较多热量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包括炉体、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循环机构设于所述炉体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机构和炉体连接;<br>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所述吸热组件设于所述炉体的一侧,所述抽取组件与所述炉体和吸热组件连接,所述循环组件与所述加热机构和吸热组件连接;所述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过滤器和排气风扇,所述排烟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炉体的顶端连接,所述过滤器和排气风扇均套接在所述排烟管道上,且所述排气风扇临近所述炉体;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水箱和防护壳,所述防护壳设于所述炉体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的一侧,所述水箱的顶端与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箱设于所述防护壳的内部;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循环管和导热器,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机构贴合,所述循环管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器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所述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器的另一个接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蓄热式烧嘴、连通管和蓄热器,所述蓄热式烧嘴的输出端与所述炉体的内腔连接,所述蓄热器设于所述蓄热式烧嘴的上端,且所述蓄热式烧嘴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热器之间通过所述连通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热器与所述蓄热器四周的边缘贴合。优选的,所述炉体相对所述加热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炉体的内腔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风扇。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底端设置有台车,所述台车的边缘与所述炉体的内壁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炉体、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过滤器和排气风扇,排烟管道的一端与炉体的顶端连接,过滤器和排气风扇均套接在排烟管道上;吸热组件包括水箱和防护壳,防护壳设于炉体与加热机构连接的一侧,水箱的顶端与排烟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箱设于防护壳的内部;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循环管和导热器,循环泵设于水箱的内部,导热器与加热机构贴合,循环管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循环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循环管的一端与水箱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的另一个接口连接;通过将排烟管道连接在炉体的顶端,使得排出的高温烟气进入水箱内部,将烟气中的热量吸收,再通过循环泵将水箱中的热量输送至加热机构循环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着传统的台车炉排烟时会带较多热量导致热量损失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模组化多功能磨粉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保温层;3、进气管道;4、进气风扇;5、台车;6、蓄热式烧嘴;7、连通管;8、蓄热器;9、导热器;10、循环管;11、循环泵;12、水箱;13、防护壳;14、排烟管道;15、过滤器;16、排气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包括炉体1、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加热机构设于炉体1上,循环机构设于炉体1一侧,且与加热机构和炉体1连接,加热机构负责对炉体内部进行加热,循环机构将排出的烟气中的热量吸收,并输送至加热机构循环利用;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吸热组件设于炉体1的一侧,抽取组件与炉体1和吸热组件连接,循环组件与加热机构和吸热组件连接;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14、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排烟管道14的一端与炉体1的顶端连接,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均套接在排烟管道14上,且排气风扇16临近炉体1,排气风扇16转动将炉体1内部排出的烟气加快抽出;吸热组件包括水箱12和防护壳13,防护壳13设于炉体1与加热机构连接的一侧,水箱12的顶端与排烟管道14的另一端连接,水箱12设于防护壳13的内部,抽出的热量进入防护壳13内部,其中的热量被水箱12内部的水吸收;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11、循环管10和导热器9,循环泵11设于水箱12的内部,导热器9与加热机构贴合,循环管10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循环管10的一端与循环泵11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9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循环管10的一端与水箱12连接,且另一端与导热器9的另一个接口连接,之后循环泵11启动,将水箱12内部的水经循环管10循环的运输至导热器9内部,使得热量传导给蓄热器8。其中,加热机构包括蓄热式烧嘴6、连通管7和蓄热器8,蓄热式烧嘴6的输出端与炉体1的内腔连接,蓄热器8设于蓄热式烧嘴6的上端,且蓄热式烧嘴6的输入端与蓄热器8之间通过连通管7连接,导热器9与蓄热器8四周的边缘贴合,蓄热器8加热通过蓄热式烧嘴6将热量传递至炉体1内部。其中,炉体1相对加热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3,进气管道3的一端与炉体1的内腔连接,进气管道3上设置有进气风扇4,进气风扇4转动将空气抽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循环机构设于所述炉体(1)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机构和炉体(1)连接;/n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所述吸热组件设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所述抽取组件与所述炉体(1)和吸热组件连接,所述循环组件与所述加热机构和吸热组件连接;/n所述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14)、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所述排烟管道(14)的一端与所述炉体(1)的顶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均套接在所述排烟管道(14)上,且所述排气风扇(16)临近所述炉体(1);/n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水箱(12)和防护壳(13),所述防护壳(13)设于所述炉体(1)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的一侧,所述水箱(12)的顶端与所述排烟管道(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箱(12)设于所述防护壳(13)的内部;/n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11)、循环管(10)和导热器(9),所述循环泵(11)设于所述水箱(12)的内部,所述导热器(9)与所述加热机构贴合,所述循环管(10)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循环管(10)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11)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器(9)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所述循环管(10)的一端与所述水箱(12)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器(9)的另一个接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自动温控蓄热烧嘴式台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加热机构和循环机构,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炉体(1)上,所述循环机构设于所述炉体(1)一侧,且与所述加热机构和炉体(1)连接;
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抽取组件、吸热组件和循环组件,所述吸热组件设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所述抽取组件与所述炉体(1)和吸热组件连接,所述循环组件与所述加热机构和吸热组件连接;
所述抽取组件包括排烟管道(14)、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所述排烟管道(14)的一端与所述炉体(1)的顶端连接,所述过滤器(15)和排气风扇(16)均套接在所述排烟管道(14)上,且所述排气风扇(16)临近所述炉体(1);
所述吸热组件包括水箱(12)和防护壳(13),所述防护壳(13)设于所述炉体(1)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的一侧,所述水箱(12)的顶端与所述排烟管道(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箱(12)设于所述防护壳(13)的内部;
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11)、循环管(10)和导热器(9),所述循环泵(11)设于所述水箱(12)的内部,所述导热器(9)与所述加热机构贴合,所述循环管(10)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循环管(10)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11)的输出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导热器(9)的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所述循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鹏丰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