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20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属于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第三床体、第四床体以及第五床体,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第二床体与第三床体之间均通过伸缩柱连接,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上均设有第一种植孔,第一种植孔上种植有沉水植物,第三床体与第四床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对称设有支撑调节装置,且第三床体与第四床体、第四床体与第五床体之间均通过支撑调节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支撑调节装置与伸缩柱可使生态浮床折叠,减少生态浮床的占用面积,方便生态浮床的搬运,同时设有的五个床体,可分层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方便对不同层次的水域进行净化,提高生态浮床的整体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
本技术涉及生态浮床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是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现有的生态浮床大多都是事先做好固定的,其不可折叠,占地面积大,不方便搬运,且由于现有的生态床大多数不具有分层种植功能,只能在同一层次种植植物,这就导致生态床不能对不同层次的水体进行净化,使水质指标得不到很好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通过设有的多层床体以及支撑调节装置解决了传统生态浮床不能很好的对不同层次的水质净化以及不便搬运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第三床体、第四床体以及第五床体,所述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第二床体与第三床体之间均通过伸缩柱连接,所述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第三床体上均设有第一种植孔,所述第一种植孔上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第三床体与第四床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对称设有支撑调节装置,且第三床体与第四床体、第四床体与第五床体之间均通过支撑调节装置连接,所述第四床体上设有第二种植孔,所述第二种植孔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第五床体内种植有浮水植物。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床体上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与第二种植孔的数量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能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安装座靠近槽口处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且螺栓贯穿安装座与支撑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床体上设有浮气垫,所述浮气垫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浮气垫圆周阵列在第五床体的四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有的支撑调节装置与伸缩柱可使生态浮床折叠,减少生态浮床的占用面积,方便生态浮床的搬运,同时设有的五个床体,可分层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方便对不同层次的水域进行净化,提高生态浮床的整体净化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A;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B;图3是支撑调节装置立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调节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第三床体;4、第四床体;5、第五床体;6、伸缩柱;7、第一种植孔;8、沉水植物;9、安装板;10、支撑调节装置;11、第二种植孔;12、挺水植物;13、浮水植物;14、通孔;15、安装座;16、槽口;17、转轴;18、支撑柱;19、螺纹孔;20、螺栓;21、浮气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第三床体3、第四床体4以及第五床体5,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第二床体2与第三床体3之间均通过伸缩柱6连接,伸缩柱6可伸缩,方便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第三床体3之间折叠,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上均设有第一种植孔7,第一种植孔7上种植有沉水植物8,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上对称设有支撑调节装置10,且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第四床体4与第五床体5之间均通过支撑调节装置10连接,第四床体4上设有第二种植孔11,第二种植孔11内种植有挺水植物12,第五床体5内种植有浮水植物13,第五床体5上还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数量与第二种植孔11的数量相等,通过通孔14的设置,不影响第四床体4上的挺水植物12生长,避免由于第五床体5的阻挡导致挺水植物12生长受限,如图3、图4所示,支撑调节装置10包括安装座15,安装座15的右侧开设有槽口16,槽口16能设有转轴17,转轴17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柱18,安装座15靠近槽口16处设有螺纹孔19,螺纹孔19内设有螺栓20,且螺栓20贯穿安装座15与支撑柱18,通过支撑调节装置10的设置,可方便对第四床体4以及第五床体5折叠,方便搬运,第五床体5上设有浮气垫21,浮气垫2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浮气垫21圆周阵列在第五床体5的四周,浮气垫21的设置可使整个生态床处于漂浮状态,可使生态床随着水位的变化而起伏,减少环境因素对生态床造成的干扰。本生态浮床在搬运时,将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之间的支撑调节装置10开设槽口16的一侧朝右安装,将第四床体4与第五床体5之间的支撑调节装置10开设槽口16的一侧朝左安装,通过槽口16内转轴17与支撑柱18的配合,第五床体5可朝左折叠,第四床体4可向右折叠,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之间的伸缩柱6可伸缩,方便折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之间上下折叠,这样,便使整个生态浮床可折叠,减少占地面积,方便工人搬运;正式下水使用时,调节好支撑柱18,并通过螺栓20将其固定,将伸缩柱6调至合适位置固定,在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第三床体3上种植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8,第四床体4上种植挺水植物12,第五床体5上种植浮水植物13,分层种植,既能方便更换植物,又能对不同层次的水域进行净化,提高了生态床对水质净化的效率,浮气垫21可使整个生态床漂浮在水面,可随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减小环境因素对生态床造成的干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第三床体(3)、第四床体(4)以及第五床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第二床体(2)与第三床体(3)之间均通过伸缩柱(6)连接,所述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上均设有第一种植孔(7),所述第一种植孔(7)上种植有沉水植物(8),所述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上对称设有支撑调节装置(10),且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第四床体(4)与第五床体(5)之间均通过支撑调节装置(10)连接,所述第四床体(4)上设有第二种植孔(11),所述第二种植孔(11)内种植有挺水植物(12),所述第五床体(5)内种植有浮水植物(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立体生态浮床,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第三床体(3)、第四床体(4)以及第五床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第二床体(2)与第三床体(3)之间均通过伸缩柱(6)连接,所述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第三床体(3)上均设有第一种植孔(7),所述第一种植孔(7)上种植有沉水植物(8),所述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上对称设有支撑调节装置(10),且第三床体(3)与第四床体(4)、第四床体(4)与第五床体(5)之间均通过支撑调节装置(10)连接,所述第四床体(4)上设有第二种植孔(11),所述第二种植孔(11)内种植有挺水植物(12),所述第五床体(5)内种植有浮水植物(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强张治国郑永红张晓慧陈芳玲张磊方超马程楠张致林张凤玲代卓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