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8256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该立体湿地系统包括与周围河道硬质驳岸生态相融合的立体湿地植物槽、绿化植物、湿地填料、布水管道、自动控制系统,立体湿地植物槽固定于硬质驳岸立面,湿地填料填充在立体湿地植物槽内部,绿化植物栽种于湿地填料上,布水管道连接立体湿地植物槽,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布水管道分区布水。充分利用河道竖向空间构建立体湿地系统,不仅使河道垂直硬质驳岸复绿而美化景观,同时在植物栽种基质中加入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多种填料,利用太阳能驱动全自动化控制,通过取河道水浇灌立体湿地,实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水质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高强度开发,城市建设不断侵占河流生态空间,尤其滨河空间过度城市化建设导致河流硬质化严重。硬质驳岸多以水泥砂浆和浆砌石固定坡岸,将河流临水部分完全或部分硬化,无法提供植物生长空间,切断了驳岸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减少了水体污染物降解途径、增加了未截留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造成河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水环境净化、水文化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严重缺失等问题。在不改变现有硬质驳岸基础上,针对以上主要问题提高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和驳岸生态环境,目前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在河道内进行原位生态修复,如构建生态浮床、投加微生物菌种、增加水体曝气设施等。这些措施仅考虑在河道原位增强水体净化效果,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硬质驳岸采取异位措施增强水质净化能力和驳岸景观效果。并且,针对某些雨源型河流丰枯水期水位暴涨暴落水文条件,生态浮床、投加微生物菌种等生态修复措施因不能长期维持而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周围河道硬质驳岸生态相融合的立体湿地植物槽、绿化植物、湿地填料、布水管道、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立体湿地植物槽固定于硬质驳岸立面,所述湿地填料填充在立体湿地植物槽内部,所述绿化植物栽种于湿地填料上,所述布水管道连接立体湿地植物槽,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布水管道分区布水,所述立体湿地系统由单个立体湿地植物槽构建,或多个立体湿地植物槽以拼图方式构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周围河道硬质驳岸生态相融合的立体湿地植物槽、绿化植物、湿地填料、布水管道、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立体湿地植物槽固定于硬质驳岸立面,所述湿地填料填充在立体湿地植物槽内部,所述绿化植物栽种于湿地填料上,所述布水管道连接立体湿地植物槽,所述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布水管道分区布水,所述立体湿地系统由单个立体湿地植物槽构建,或多个立体湿地植物槽以拼图方式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湿地植物槽为包括梯形体在内的抗水流冲击形状,所述立体湿地植物槽的材质为防水防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填料采用种植基质与净水填料混合,制成混合栽培基质,种植基质与净水基质分层填充,上层为种植基质,下层为净水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植物包括吸附攀爬型、缠绕攀附型及抗水力冲击景观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河道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的立体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湿地种植槽包括采用上层湿地、下层湿地串联运行,所述上层湿地连接布水管道并由自动化控制系统统一分区布水,所述下层湿地的进水通道接入上层湿地的出水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成功余波平林武韩琦许德超王小江杨娜仪修玲金兴良戴知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