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07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及车辆,属于车门连接领域。该剪刀门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底座,固定于车身处;车门安装座,固定于车门处;第一铰链连接臂,与所述铰链底座形成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枢转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绕第二轴线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第二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作用力时带动所述车门安装座绕着竖向朝车内或车外转动,所述车门安装座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作用力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结构简单且易实现,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门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车门通常沿着车门铰链轴线侧向旋转开启。剪刀门向侧、上方复合开启,开启方式新颖。以往的剪刀门铰链因其复合运动的特性往往都是手动开启。在汽车日益追求新颖和科技感的今天,车门作为乘客进入车辆驾驶舱第一步接触到的系统,其开启方式对科技感的营造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实现的剪刀门铰链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一个目的是要提高该剪刀门铰链机构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剪刀门铰链机构的车辆。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底座,固定于车身处;车门安装座,固定于车门处;第一铰链连接臂,与所述铰链底座形成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枢转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绕第二轴线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第二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作用力时带动所述车门安装座绕着竖向朝车内或车外转动,所述车门安装座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作用力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可选地,剪刀门铰链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用于产生所述第一作用力和所述第二作用力。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泵;第一液压杆,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液压泵相连,用于产生所述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与车身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形成球面转动连接;第二液压杆,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液压泵相连,用于产生所述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车身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铰链底座具有面向车外且竖直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车门安装座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在处于车门关闭状态时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垂直且沿竖直布置。可选地,所述铰链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之间通过第一销轴形成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可选地,所述车门安装座包括从所述第二安装面伸出第二铰链连接臂,所述二铰链连接臂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之间通过第二销轴形成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压杆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垂直布置。可选地,所述车门安装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吊耳,所述吊耳具有竖直的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上设有第一球头,以与所述第二液压杆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可选地,剪刀门铰链机构还包括:球头底座,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球头底座设有第二球头,以与所述第二液压杆形成球面转动连接。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剪刀门铰链机构。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通过对一个第一铰链连接臂的特定连接和限制,能够实现车门的剪刀式开启,即向车外和车辆上方开启,科技感强。并且该铰链机构的构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易实现,可以完全适用正常车门的其他附件结构(如门锁等),即通用性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共用一个液压泵的两个液压杆对第一铰链连接臂和车门安装座施加作用力,可以完成整改剪刀门铰链机构的自动开闭,带来科技感。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中车门旋转开启和向上开启动作分别由独立的液压杆驱动,因此驱动力充足,驱动效果好。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铰链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第一铰链连接臂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车门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第一铰链连接臂的俯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的球头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装配于车辆上(车门关闭)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装配于车辆上(车门开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剪刀门铰链机构100包括铰链底座10、车门安装座20和第一铰链连接臂30。铰链底座10固定于车身300处,车门安装座20固定于车门200处。第一铰链连接臂30与铰链底座10形成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枢转连接,且与车门安装座20形成绕第二轴线的枢转连接。第一轴线沿车辆的竖向布置,第二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第一铰链连接臂30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作用力时带动车门安装座20绕着竖向朝车内或车外转动(用于实现车门200的旋转开启和旋转关闭),车门安装座20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作用力时绕第二轴线转动(用于实现车门200的向上开启和向下关闭),从而实现车门200的开启和关闭。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剪刀门铰链机构,通过对一个第一铰链连接臂30的特定连接和限制,能够实现车门200的剪刀式开启,即向车外和车辆上方开启,科技感强。并且该铰链机构的构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易实现,可以完全适用正常车门200的其他附件结构(如门锁等),即通用性强。另一个实施例中,剪刀门铰链机构100还包括驱动组件40,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例如通过液压,电机等形式。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包括液压泵41、第一液压杆42和第二液压杆44。第一液压杆42通过第一管路43与液压泵41相连,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第一液压杆42的一端与车身300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铰链连接臂30形成球面转动连接。第二液压杆44通过第二管路45与液压泵41相连,用于产生第二作用力。第二液压杆44的一端与车身300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安装座20形成球面转动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驱动组件40的结构,通过设置共用一个液压泵41的两个液压杆对第一铰链连接臂30和车门安装座20施加作用力,可以完成整改剪刀门铰链机构的自动开闭,带来科技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车门200旋转开启和向上开启动作分别由独立的液压杆驱动,因此驱动力充足,驱动效果好。如图1所示,铰链底座10具有面向车外且竖直的第一安装面101,车门安装座20具有第二安装面201,第二安装面201在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铰链底座,固定于车身处;/n车门安装座,固定于车门处;/n第一铰链连接臂,与所述铰链底座形成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枢转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绕第二轴线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第二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作用力时带动所述车门安装座绕着竖向朝车内或车外转动,所述车门安装座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作用力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刀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底座,固定于车身处;
车门安装座,固定于车门处;
第一铰链连接臂,与所述铰链底座形成绕第一轴线转动的枢转连接,且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绕第二轴线的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轴线沿车辆的竖向布置,所述第二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的第一作用力时带动所述车门安装座绕着竖向朝车内或车外转动,所述车门安装座在受到驱动其自身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的第二作用力时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从而实现所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刀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用于产生所述第一作用力和所述第二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刀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液压泵;
第一液压杆,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液压泵相连,用于产生所述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与车身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臂形成球面转动连接;
第二液压杆,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液压泵相连,用于产生所述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车身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球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安装座形成球面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剪刀门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底座具有面向车外且竖直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金星曾金波康国旺陈定方张伟冉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